致11.29同行的朋友!
标签:
文化情感历史 |
致11.29同行的朋友!
半个世纪前的1972年11月29日的一大早,我们954名17岁的年轻人,正从上海市的杨浦区、普陀区、闸北区、南市区向延长路上的上海工学院进发。
11.29同行的朋友都来自上海市的“下只角”。他们作为上海航道局船队的新职工,正赶去报到,接受人生的洗礼。 我至今很佩服当时上海航道局人事部门的锐利眼光,他们集中从杨浦区、普陀区、闸北区、南市区招工,而不从徐汇、卢湾、静安、黄浦去招工,因为他们知道从“下只角”出来的孩子吃得起苦,而上海航道局船队作为上海航道局的水上疏浚主力,正是一个十分艰苦的单位。( 此文在QQ空间发表后,有局机关的同事指出,当日报到的上海航道局船队的职工中还有草镇航修站30多位姐妹,其中有一半来自虹口区。特此更正并致歉)
11.29同行的朋友都没有学历。在小学四年级就遇上了“史无前例”大革文化的命,在小学晃了两年半,在中学又晃了三年半,小学文凭、中学文凭都是没有的。在今后漫长的职场生涯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11.29同行的朋友都属于“硬工矿”的档子。因兄姐上山下乡了,作为“硬工矿”的档子,他们被分配进入全民所有制企业:上海航道局。 在那个特殊年代,能够进入全民所有制单位,又是很幸运的。
11.29同行的朋友但是大多不清楚航道局是干什么的。因为航道局原来只是一个小单位,只是交通部北方区局下属的一个小单位,现在属于上海港务局代管,他不久前的名称是上海河道局。有的人把他与空中航道联系起来,那就是很高大上了。改革开放后,管理空中航道的叫民用航空空中管理局,管理海上航道的叫交通部海上安全监督管理局,但那与上海航道局没有什么关系。总之,那是很少有人知道航道局是干什么的,不像之后的交通部上海航道局使人一目了然,也不像现在的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马上让人明白是响当当的央企。
11.29同行的朋友进入上海航道局,应该在航道史上留下一笔。因为这是招收应届生最多的一次。也是空前绝后的。除船队的954名外,长江口工程处、航测处、接力泵站、东沟船厂、供应站等基层也招了一些,72届中学生的总人数达1500左右。
11.29同行的朋友,从17岁干到60岁,将从业43年。按国家规定,水上、野外等行业可以早退休5年,那就将干满38年,从1972.11.29这一天起,1500名72届新职工的命运与上海航道局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潮涨潮落。43年里,11.29同行的朋友们经历过上海航道局不断稳健的发展壮大(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经历过徘徊前行的低潮(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又迎来强劲发展的高潮(2000年之后)。
11.29同行的朋友尽管先天不足,后天竞争激烈,但1500名72届职工负重前行,闯出一片新天地。在他们当中,出现一批领军人物,有共和国的交通部副部长,有两位上海航道局局长,有一位上海航道局总工程师。更多的普通员工也在各自岗位上为上海航道局的成长壮大作奉献。他们中的少数人通过到国外施工或者劳务输出先富了起来,更多人随着企业的发展生活得到改善。为了企业的转型发展,也有不少72届的兄弟买断工龄提前下岗,做出了牺牲。也有一些人先后调往外单位,但不多,那个年代“从一而终”是大多数。所有这些甜酸苦辣,成功失败,都是11.29同行的朋友的共同记忆。
半个世纪,弹指一挥间。如今,11.29同行的朋友离开职场已经六七年,过上了幸福的退休生活。“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古稀之年喜欢回忆,如今,我们回想起50年前的11.29,仍是历历在目,那么美好,那么憧憬……
11.29的朋友们,你好吗?我们人老心不老,面向生活,我们永远行走在报到的路上。让我们相互鼓励,永远携手前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