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隋朝灭亡的五个维度——关陇集团核心家族的争斗

(2018-06-06 14:58:10)
标签:

教育

历史

文化

星座

“关陇贵族集团(或称‘关陇集团’)”、“关中本位政策”这两个概念,是陈寅恪在上世纪30年代的伟大发明。从那之后,隋唐史研究便绕不过这两个概念了。

关陇集团是一个以关陇地区为中心形成的贵族统治集团,由鲜卑人宇文泰于6世纪20-30年代创立,一直持续到唐朝的覆亡。其核心家族以西魏、北周初年的八柱国家最为出名,但后来各家升降起落,新陈代谢,变动极大。

关陇集团有一大毒瘤,也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即其核心成员不断地相互斗争。这导致了关陇政权的极度不稳定,改朝换代非常频繁。不到一个世纪,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政权轮番更迭,你方唱罢我登场,就是由此导致的。

北周末年,关陇集团的核心成员,权势最盛的当为统治家族宇文氏,其实则是以杨坚为代表的弘农杨氏。两家一度精诚合作,以婚姻为纽带结成联盟,共同维系着北周政权。但580年宇文赟突然驾崩,两家的权力平衡立马被打破了。因为刚即位的周静帝只有七岁,无力掌控朝政,外戚杨坚于是迅速见缝插针,控制了朝廷大权,次年即篡周建隋。接下来,为防止宇文氏家族死灰复燃,他坚决将该家族子嗣全部诛杀。关陇集团其他家族受到震慑,一时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形成了在杨氏家族主导下新的权力平衡,一直持续到大业初年。因此,隋朝在这一时期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但好景不长,杨广即位后,随着杨氏家族内讧和随后变民叛乱引发的时局动荡,隋朝当局的统治受到削弱。这时,关陇集团其他家族又开始躁动不安,跃跃欲试,大业九年(613)之后相继引发了五轮斗争,终于将隋朝扼杀在了血泊之中。

第一轮是由杨玄感家族发动的,李密家族参与其中(613)。

杨玄感之父是杨素,从开皇后期日渐受到隋文帝杨坚的宠信,到杨广即位后位极人臣,而且“累世尊显”,“在朝文武多是素之将吏”[1],又“恃功骄倨,朝宴之际,或失臣礼”[2],因此受到杨广的猜忌。当其在大业三年(607)病故后,杨广曾对近臣称:“使素不死,终当夷族。”[3]杨玄感由此内心不自安,与诸弟潜谋作乱,于大业九年(613)在黎阳揭竿而起,妄图推翻隋朝,不足二月而败。李密作为杨玄感的刎颈之交,也参与其中,担任他的谋士,兵败后流亡至瓦岗寨。杨玄感之乱本身并未对隋朝造成多大威胁,但其潜在影响诚如苏威所言:“因此浸成乱阶。”意思即,它在民间引起了反叛的连锁反应,成为了各地动乱的源头。

第二轮是由李密家族领导的(615-618)。

李密的曾祖父为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弼,其父李宽死于开皇年间,官至上柱国,爵封“蒲山公”。但到李密时,李家家世败落,李密仅得到一个左亲侍的职务,还因形貌短陋遭到杨广的讥笑。但他后来受到杨素的器重,并与杨玄感结为刎颈之交。杨玄感在黎阳举兵时,他受邀参加,从此走上了反对杨隋朝廷的道路。兵败后,他作为朝廷通缉犯到处流亡,后来参加并改造了瓦岗军,继续反隋。大业十二(616)至十四年(618),他率领瓦岗军,在洛阳外围前后歼灭隋军近四十万,一方面沉重打击了隋朝,另一方面为李渊进军关中造成了有利形势。

第三轮是由杨广家族发动的(615)。

杨玄感、李密家族相继反隋,其他对隋朝造成潜在威胁的家族也不在少数,都引起了杨广的疑忌。尤其他对一则“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格外敏感,又联系到隋文帝生前曾梦到洪水冲垮都城,认定李浑家族是最大的隐忧,于是将其铲除。此举加剧了关陇集团核心家族的分化,也削弱了隋朝的统治根基。

第四轮是由李渊家族发动的(617)。

李渊的祖父李虎,也是西魏八柱国之一。他本人既是杨广的表兄,也是后来唐朝的建立者。李渊为人低调沉稳,颇具政治手腕,老早就有改朝换代的野心,曾因其李姓受到杨广的猜忌,险些丧命,但这更坚定了取隋而代之的目标。大业十一年(615)后,他被安排到晋阳任职,时已天下大乱。大业十三年(617)七月,在内、外条件都已成熟的情况下,他果断起兵,得益于瓦岗军牵制了东都军主力,不到半年即攻陷长安,控制了关中。杨广在江都被杀后,他废掉傀儡皇帝杨侑,自行称帝,建立了唐朝。李渊叛隋并攻陷长安,使隋朝丢失了晚期三个权力中心中最重要的一个。

第五轮是由宇文化及家族发动的(618)。

宇文化及是宇文述之子,他还有两个兄弟宇文智及和宇文士及。大业十二年(616)后,因为杨广打算长期滞留江都,随行骁果多因思乡而逃亡。宇文家三兄弟利用他们的思乡情绪,成功策划了江都宫变,并杀死杨广及一帮大臣,接管了十余万军队。至此,隋朝第二个权力中心江都宣告瓦解。

值得注意的是,关陇贵族集团核心家族的以上五轮争斗,并未完全摧毁隋王朝。尽管它已经气息奄奄,回天乏力,但还拥有最后一个权力中心——洛阳。在王世充发动政变将杨侗变成傀儡之前,它顽强地坚持了四个月。也就是说,隋朝在历经关陇集团争斗的摧残后,最终是被王世充终结的。王世充是出身西域的胡人,并非关陇集团成员。

但指出隋朝最终被王世充终结,并不意味着关陇集团诸家族的争斗无关紧要。实际恰恰相反,自大业十一年(615)持续到十四年(618)的关陇集团中杨氏家族的反对派(即杨玄感、李密、李渊、宇文化及等家族),才是摧毁隋王朝的核心力量。

王夫之早就注意到:“杨玄感、李密以公侯之裔,世领枢机,门生将吏半于朝右,金钱衣币富将敌国,而兵起两月,旋就诛夷,唯隋之忌之也夙而防之也深,一闻其反,全力以争生死,而山东诸寇起自草莱,不在独夫(杨广)心目之中。[4]”可见,在杨广眼中,隋朝所面临的真正威胁力量,不是遍布各地的便民起义军,而是关陇集团中杨氏家族的反对派。可惜的是,他虽然清楚认识到了这一点,最终仍未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在关陇集团核心家族的争斗中,杨广、李密、宇文化及、李浑四家族陆续被打倒,退出了历史舞台,李渊家族最后成了唯一的赢家。

[1]魏征等:《隋书》,第70卷。

[2]司马光:《资治通鉴》,第182卷。

[3]司马光:《资治通鉴》,第182卷。

[4]王夫之:《读通鉴论》,第19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