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新时期黄河治理的几点建议

(2025-03-30 10:19:09)
标签:

多沙

洪水

黄河

科技

历史

分类: 我的回忆

近年来黄河防洪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审查意见的函》中“由于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仍十分严重,随着小浪底水库拦沙减淤作用的逐渐消退,下游河道仍会淤积抬高,地上悬河的不利局面将会长期存在.......”,与黄河现状和未来趋势严重不符!因此,没有必要投资80亿加固已百年不靠流的黄河下游左岸大堤。其中,36亿为移民占地费,达45%;也没有必要投资40亿进行二级悬河治理。我不明白为什么批准了这个脱离实际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黄河下游防洪形势已经发生巨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黄河中上游干支流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开发,黄土高原综合治理,产沙区就业方式转变等变化,使黄河下游防洪形势已经发生不可逆转的巨大变化。洪峰流量和年沙量都大幅度减小,下游河道由强烈淤积变为强烈冲刷。尤其是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15年来库区淤积30亿立米,水库拦沙下泄清水和人造洪峰的作用使下游河槽发生强烈冲刷,全下游河道冲刷量达25亿吨,河南段河道水位下降2米多。仅靠大堤内的生产堤就已经使千年一遇的设计洪峰流量22000秒立米在花园口河段漫不了滩;大堤防工程的设计顶部高程高于设计防洪水位2.5米至3米,堤后淤背宽度百米,在洪水不断减小的形势下已不存在洪水漫溢可能。总之,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以后,使得全下游河道都发生了冲刷,引起洪水位大幅度下降,再加上高出滩面23米的生产堤的防护作用,河槽具有的泄流能力成倍增大(见下表)。世界上没有一条河流能达到这么高防洪标准。黄河已经成为最安全的大江大河之一。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以来(2000-2014年)黄河下游河道

平滩流量变化与河槽过洪能力分析(秒立米)

实测平滩流量年份

花园口

夹河滩

高村

孙口

艾山

泺口

利津

2000

3700

3300

2500

2500

3000

3000

3100

2003

2014

4300

7200

2800

6500

2000

6100

2050

4350

2600

4250

2850

4600

3100

4650

平滩流量增大值

3500

3200

3100

1860

1250

1600

1550

滩面高程 (m)

93.85

77.05

63.20

48.65

41.65

31.40

14.24

水位下降值(m

2,55

2.17

2.30

1.77

1.74

1.86

1.33

1.5m后高程(m

95.35

78.55

64.70

50.15

43.15

32.9

15.74

相应河槽过流能力

(秒立米)

22000

15000

15000

9000

7000

6800

8000

左岸大堤顶高程(m

99.48

83.56

68.62

55.52

49.22

38.47

19.15

由于特大洪水都不漫滩,因此没有必要占用大量耕地和大量移民,加固北岸已经百年不靠流堤防;由于洪水没有漫滩可能,因此不会出现历史上2003年河槽平滩流量只有2000多秒立米洪水漫滩后顺堤行洪情况,二级悬河治理项目自然没有必要。黄河下游治理与防洪形势需求密切相关,不能离开目前黄河下游的实际与今后黄河治理前景做不切实际的分析。

二、科学治理、合理调节是关键

黄河多沙不可怕,窄深河槽具有极强泄洪输沙能力。小浪底是峡谷型水库,调节能力比三门峡水库大得多,坝前水位可由254米降至200米,具有进行泥沙多年调节能力,其调节库容可以长期利用。小浪底水库多年调沙,相机利用洪水排沙可使更多的泥沙调节到洪水期输送,下游游荡河段通过双岸整治形成高效排洪输沙通道输沙入海,继续冲刷河槽,实现黄河下游河床不抬高。21世纪黄河下游“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宏观治理目标中,其中最难的河床不抬高已经实现。

实际上,黄河年来沙量逐年减少。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龙羊峡水库蓄水运用以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 1999年以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改变主要产沙区社会发展模式,效果十分明显。2000年至2012年相对较短时段,与1987年以来的26年系列相比,潼关站年输沙量由5.42亿t进一步减小到2.76亿t,近几年沙量不足2亿t。黄河沙量的大幅度减小有利于小浪底水库长期泥沙多年调节,使黄河下游河道长期冲刷的治理前景落实。

三、几点建议

必须打破多年来传统宽河治理的老思路、老办法,适应新情况,针对新问题,采取新措施,明确今后黄河下游治理的重点。

(一)在下游防洪中应考虑该生产堤的实际作用。黄河下游生产堤虽说是地方修建,但普遍存在高23米、宽48米这样相当大规模的堤。鉴于黄河下游防洪形势已发生新改变,生产堤对滩区防洪完全可以发挥保障作用。黄委会破除生产堤的决定在技术上是错误的,也不符合治黄总体战略。钱正英院士主张把生产堤变成防洪大堤是有道理的。正因如此,黄委会破除生产堤的决定受到地方和群众的强烈抵制。

(二)根据黄河下游河道的新情况研究修订下游治理新规划。在宽浅游荡河道进行双岸整治,稳定主槽,控导河势,尽快建成高效排洪输沙通道。尽可能调整下游河道冲刷部位,使河道冲刷充分向下游发展,考虑修建桃花峪水库进行调节的必要性。增加国家对滩区发展支持。

(三)及时研究黄河治理体制改革。多年来把黄河多沙治理难当成要钱的摇钱树,不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提高科学治理水平,几十年不研究利用窄深河槽的强大输沙潜力,解决下游泥沙问题,而是坚持错误的宽河治理,是不作为。随着黄河今后防洪形势的变化,要从根本上解决产生上述严重问题的根源。

如果今后黄河治理开发能够抓住重点、科学治理,进行必要的体制改革,完全有可能把黄河从一条灾害频繁之河变为一条效益巨大之河;完全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泥沙和洪水问题;完全有可能使黄河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黄河治理的新思路,将为国家节省大量资金,用于其他更需要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