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几位当代数学家介绍3

(2012-05-14 07:42:22)
标签:

杂谈

Zariski,Oscar

 

(1899.4.24-1986.7.4)

 

    俄裔美国数学家,生于俄属库布林的犹太人家廷.卒于美国坎布里奇,1918年到1920年在基辅大学学习,1921年去意大利留学,在比萨大学学习,半年后转到罗马大学学习,1924年获博士学位,其后继续在意大利研究.1927年赴美,1927年到1945年在约翰斯一霍普金斯大学任教,1937年起为正教授.1945访问巴西圣保罗大学,1946年任伊利诺大学研究教授,1947年起任哈佛大学教授。1969年退休.

 

    Zariski主要研究代数几何学.他通过交换代数使代数几何学现代化.1939年对代数曲面奇点解消给出纯代数证明,1944年证明特征为0的域上三维代数簇的奇点可解消.1940年证明代数簇的局部单值化的存在定理,并导致他引进Zariski拓扑.他还引进正规簇及正规化概念,并应用于线性系及代数对应理论,他给意大利学派的代数曲面理论给予严密论述,并发展极小模型理论.1964年起他开创同奇性理论及饱和性理论.早期对代数几何中的拓扑问题特别是基本群也有很重要的工作.

 

    Zariski 1943年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5年被授予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81年因通过与交换代数融合而为代数几何学创造现代方法而获得Wolf.

 

 

 

CartanHenri

 

(19O4.7.8-)

 

    法国数学家.生于南锡,是éCartan长子.1923年到1926年在法国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28年获博士学位.1929年到1931年在里尔大学任教,1931年去斯特拉斯堡大学任教,1936年升任教授.其间与A.Weil等人组织起Bourbaki学派.19405月德国入侵后,他们集中于法国中部克勒蒙费朗,在巴黎大学讲师.1945年到1947年他回到斯特拉斯堡大学任教.1947年起任巴黎大学教授,1969年改为奥赛理学院教授,后在巴黎南大学任教授,1975年退休.1947年到1965年他还同时任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其间开办著名的H.Cartan讨论班.

 

    H.Cartan的主要工作领域是单复变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代数拓扑学,同调代数,位势理论等.在博士论文中他证明Bloch猜想的不等式.他最早研究多复变函数论,1932年首先证明全纯域可用全统凸性刻画.1950年引进Leray的层的概念使之成为现代多复变函数论的有效工具,他和J-PSerre得出Stein流形基本定理AB,他还把复流形概念推广成解析空间,证明正规解析空间的嵌入定理.在位势理论中引人能量及精细拓扑等概念,为其公理化奠定基础.他在代数拓扑学中证明吴文俊提出的上同调运算的H.Cartan公式以及Adem关系.他计算K(π,n)的同调群,以及齐性空间的上同调环,他还把同调代数系统化,他与Eilenberg合著的《同调代数学》标志这门学科正式诞生.

 

    他是巴黎科学院院土,美国国家科学院,日本学上院等外籍院士和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1980年获 Wolf奖.

 

 

 

Moser,Jürgen Kurt

 

1928.7.4-

 

    德国数学家,生于哥尼斯堡(第二次大战后划归苏联,今属俄国)1946年去格廷根大学学习,1952年获博士学位,曾任Siegel的助教.1953年赴美国纽约大学任Fulbright研究员,后任助理教授.1957年到1960年任麻省理工学院副教授.1966年到1980年任纽约大学Courant数学研究所教授,其间于1967年到1970年任所长.1980年起任瑞士苏黎士理工大学教授,1984年起任该校数学研究所所长.

 

    Moser在数学分析、几何和力学诸领域均做出巨大贡献,50年代起他开始研究动力系统理论,继KolmosorovArnold建立KAM理论,即近可积的Hamilton系统和稳定性理论,形成现代Hamilton系统理论,在科学上有广泛应用.在偏微分方程理论上,他证明的椭圆型及抛物型方程的 Harnack不等式以及de Giorgi不等式有着根本重要性,成为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标准工具.他在复几何、辛几何及微分几何方面有一系列重要贡献:得出分类流形的局部不变量、建立非线性Sobolev不等式,用形变技术研究辛结构,发现Remann几何的Nash嵌入定理所依据的基本原理以及叶状结构的稳定性等.他在分析方法上有重大改进:例如快速收敛方法以及抽象泛函分析中所谓NashMOser隐函数定理等.

 

    Moser是美国、德国、芬兰、瑞典等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国际数学联盟主席(19831986).曾获美国数学会及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的Birkhoff应用数学奖(1968),美国国家科学学院的 Craig Watson奖章(1969),L.E.J.Brouwer奖章(1984),G.Cantor奖章.1996年他被伦敦数学会选为荣誉会员.他以Hamilton力学的稳定性理论的奠基性工作和对非
线性微分方程的深刻而有影响的贡献获得19941995年度的Wolf.

 

 

 

 

 

陈省身

 

    美籍华裔数学家,生于浙江嘉兴.1926年入南开大学,1930年毕业,1931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34军获硕士学位.1934年去汉堡大学从Blaschke学习,1936年获博士学位.再后在巴黎同ECartan工作一年.1937年回国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年到1945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研究员.1946年初回国任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筹备处代理主任,研究所于1947年成立后任代理所长,至1948年末.1949年初抵美,旋任芝加哥大学教授.1960年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授,1979年退休成为名誉教授,仍继续任教到1984年.1981年到1984年任新建的伯克利数学研究所所长,其后任名誉所长。

 

    陈省身的主要工作领域是微分几何学及其相关分支.1944年他用内蕴方法证明广义GaussBonnet公式.继而发展陈示性类的理论,开拓超度及陈-Weil同态.其后又进而引入二阶示性类——陈-Simons类,这些在现代数学中已成不可或缺的工具.陈省身把几何结构系统化为G一结构理论.他和Moser发展了 中实超曲面的理论.他把单复变函数的Nevanlinna值分布理论推广到多复变情形.最近又在Finsler几何上取得新进展.陈省身还在积分几何,射影微分几何,极小子流形,网几何学,全曲率与各种浸入理论,外微分形式与偏微分方程等诸多领域有开拓性的贡献.

 

    陈省身本有极多荣誉,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1)及国家科学奖章(1975),伦敦皇家学会国外会员(1985),法国科学院国外院士1989),中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等。荣获19831984年度Wolf奖,及1983年度美国科学会Steele奖中的终身成就奖.

 

PiatetskiShapiro,Ilya

 

1929.3.30-

 

    以色列数学家,生于苏联莫斯科.1951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1951年由莫斯科教育学院获副博士学位.1958年由苏联科学院Steklov数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58年到1972年在数学研究所工作,1964年到1972年兼任莫斯科大学数学教授.1973年移居以色列,1976年起任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1977年起兼任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他在自守函数论、数论、代数几何及复几何以及无限维群表示理论的交叉领域做出许多重要贡献.1959年他首先举出 中非对称有界齐性域的例子,1963年同E.VinbergG.Gindikin完成所有有界齐性域的分类.1986年他和M.Gromov证明对任意维Lobachevsky空间,可构造非算术格.解决关于幂么元素的Selberg猜想的特殊情形,从而为离散群理论的重大进步铺平道路,他还发展了作用在有界对称域上的算术群理论.

 

    他同Gelfand一起把自守函数论推广到一般的半单李群上,同JacquetShalikaWeil定理的逆定理推广到GL(3)上,并同S.Rallis对于所有典型群构造自守表示的L函数,此外他同Shafarevich一起证明K3曲面的Torelli定理.早期还解决函数展开成三角级数的唯一性集的Salam构造问题.

 

    他因对复齐性域、离散群、自守形式诸领域作出巨大贡献而获得 1990年度Wolf

 

小平邦彦

 

Kodaira,Kunihiko1915.3.15-

 

    日本数学家.生于东京.1935年入东京大学数学系学习,1938年毕业后又到物理系学习三年,1941年毕业,其后任东京文理科大学助教授和东京大学助教授,1949年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赴美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任研究员(1949195319561961),其后在普林斯顿大学(19531961),哈佛大学(19611962)以创河一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19621965)以及斯坦福大学(19651967)任教授.1967年回到东京大学任教授,1975年退休后任学习院大学教授.

 

    小平邦彦的主要工作领域是调和积分理论,代数几何学和复流形理论.他证明代数曲面的Riemann-Roch定理,证明狭义K?hler流形是代数流形以及小子消没定理.50年代同 D.C.SpencerRiemann的参模理论推广成高维复结构的变形理论,其后又进一步推广.他把代数曲面扩展到复解析曲面通过小平维数加以分类,并证明除直纹面以外极小模型存在.小平是日本学上院院士以及美国国家科学院等院士.1959年获得日本学士院赏和日本文化勋章.1954年获得Fields.19841985年度因对复流形及代数簇的研究所做的突出贡献而分享Wolf.

 

ElienbergSamuel

 

1913.9.3O-

 

    美籍波兰数学家,生于波兰华沙.1930年入华沙大学学习,1934年获硕士学位 1936年获博士学位.1939年赴美,1948年入美国籍.194O年到1946年在密执安大学 任教.1946年到1947年任印第安纳大学教授,1947年起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81年退休.

 

    主要研究领域为代数拓学,同调代数及抽象自动机理论,他是现代代数拓扑学的主要建立者.1944年定义奇异(上)同调群.1945年与Steenrod提出(上)同调群的公理系统.1940年到1954年他和MacLane合作研究同调群与同伦群的关系,定义了EilenbergMacLane空间,是同伦论的重要工具.他们还发展了群的上同调理论,它和EilenbergChevalley发展的Lie代数上同调一起,形成了同调代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同调代数学的基础则首先总结在H.CartanEilenberg专著的《同调代数学》(1956)一书中.他和MacLane还奠定了范畴理论的基础.Eilenberg还独立引进阻碍理论,并与Moore提出Eilenberg-Moore谱序列.70年代以来研究抽象自动机理论,著有《自动机,语言和机器》2卷(19761978Eilenberg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文理科学院院士.1986年因对代数拓朴学和同调代数学的的重大贡献而获得Wolf奖.1987年获美国数学会一steele奖的终身成就奖

 

SelbergAtle

 

1917.6.14-

 

    美藉挪威数学家.生于挪威郎厄松.1935年进入奥斯陆大学学习,学习期间已发表数学论文.1942年留校作研究。1943年获博士学位.1947年移居美国.先在普林斯顿简单研究所任研究员,19481949年度任锡拉丘茲大学副教授。1949年回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任研究员,1951年升为教授,1987年退休.

 

    Selberg主要贡献于数论,离散子群和自守形式等领域.他早期研究Riemann ζ函数论.率先证明ζ函数的非平凡零点有正密率,他首先引进Selberg不等式,并应用它独立给出素数定理的初等证明.1946年起,他推广Brun筛法,建立Selbers筛法,大大改进筛函数的上界.对一系列数论问题,、像别是对Goldbach猜想的研究以有力的改进.1951年起,他转向研究自守函数论,得出著名的Selberg迹公式.其后研究Lie群的离散子群,这导向非交换调和分析及Langlands纲领,又导向AWeil等人关于算术子群的研究以及与遍历理论有关的研究方向.

 

    Selberg是挪威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1950年获Fields奖,1956年因数论和离散及自守函数论方面深刻及开创性的工作分享Wolf.

 

伊藤清

 

ItKiyosi,1915.9.7-

 

    日本数学家.生于三重县.1935年到1938年在东京大学数学系学习,1939年到1943年在政府统计局工作.其间研读概率论并发表两篇论文.1943年到1952年在名古屋大学任副教授,1945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52年起在京都大学任教授直到1979年退休.其间他多次去国外访问:普林斯顿大学(1954-1956;斯坦福大学(19611964);丹麦Aarhus大学(19661969);美国Cornell大学(1969-1975)等.1979年到1985年到学习院大学工作,其后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数学及其应用研究所工作一年.

 

    伊藤清的工作集中于概率论,特别是随机分析领域.早在1944年他率先对Brown运动引进随机积分,从而建立随机微积分或随机分析这个新分支,1951年他引进计算随机积分的伊藤公式,后推广成一般的变元替换公式,这是随机分析的基础定理.同时他定义多重Wiener积分和复多重Wiener积分.

 

    伊藤还发展一般Markov过程的随机微分方程理论,他还是最早研究流形上扩散过程的学者之一.由此他得到随机微分的链式法则,以及随机平行移动的观念,这预示1970年随机微分几何学的建立

 

    面对一般的Markov过程的鞅论方向、位势论方向以及其他各种推广,伊藤都进行了一些研究,例如1975年他导出伊藤积分和Stratonovich积分的关系,以及无穷维随机变元情形的推广.他证明对banach空间值随机变元,独立随机变元和弱收敛与几乎确定收敛等价.他还以此为工具研究无穷维动力系统理论.

 

    伊藤是日本学上院会员(1991),曾获日本学上院赏恩赐赏(1978.因在概率论方面的奠基性工作而获1987Wolf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