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五千年】第184话:侯伯者,诸侯二大爷也
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漫话五千年》 |
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西周王朝发生了国人暴动,中国历史开始了确切的纪年。
事情还得从西周第十任天子周厉王姬胡说起,周厉王的祖先文王和武王合力灭掉商朝,开创西周王朝,属于创业阶段。
武王死后,西周在周成王和周康王两代人的精心治理下,出现了成康之治的盛世局面。
有了成康之治的家底,周昭王、周穆王就有资本挥霍了。这两位主,一个好战,一个喜欢公款旅游。
从此以后,西周开始陷入与周边部落的长期战争之中。为了维持征战,就需要增加税赋。你要增加税赋,必定会伤害国本。国本被侵损了,再休养生息。好不容易恢复了一点财力,继续搞军事扩张。
结果,西周王朝陷入了一种经济上的死循环。
所幸,西周家大业大,只要继位的君主不瞎折腾,这种经济上的死循环还能继续维持下去。可是,一旦新的周王折腾起来,经济上的死循环就会走到终点。
这位周厉王,就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主。
当然,折腾并不一定就是骄奢淫逸,你用强力改变旧有的政策,引起强烈的反弹,同样也是在折腾。
如果你折腾成功了,那你就是锐意进取的改革家。失败了,你就是在搞暴虐统治。
且看周厉王这位主是如何折腾的。
《史记》记载:“厉王继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
为什么周厉王继位三十年,突然好利了?原因很简单,这位主缺钱。
周厉王延续了前几代人对周边部落的军事高压政策,继续搞军事扩张。
在周夷王时代,楚国的国君熊渠私自分封三个儿子为王,到了周厉王时代,熊渠担心周厉王打他,主动取消三个儿子的王号。
由此可见,周厉王好战是出了名的。
只可惜,这位主的军事基础课程不及格,不仅没能开拓疆土,反而被淮夷人打到了东都洛阳城。西周王朝的宿敌犬戎更过分,直接挺进到距离镐京很近的犬丘,周厉王使尽吃奶的力气才顶住犬戎的进攻。
那个时代的人打仗,不像现代人想的那样纯粹是在浪费金钱。因为古人打仗,一旦获胜,总是会将敌方的人口、土地和财货据为己有。这个时候,打仗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
可是,一旦战败,国破家亡,一夜回到解放前。
周厉王正是因为打仗外行,越战越穷,结果,钱袋子干瘪了。
根据周朝的惯例,一般都是由周公和召公共同辅政。可是,周厉王一改传统惯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
荣夷公有一个特点,贪图财利,而且这个人很会搞钱。周厉王之所以重用荣夷公,正是看重了他的敛财能力。
当然,会敛财的人,不一定就是理财专家。理财专家讲究的是金钱循环系统的良性发展,不止要会挣钱,也要会存钱,还要懂得如何更有效地花钱。
但是,荣夷公会搞钱,这一点对于周厉王来说已经足够了。
当时,荣夷公建议周厉王出台专利政策,将山林川泽这些公用土地收归国有,搞垄断经营,借此增加王室的财政收入。
这一招果然够狠,周厉王的钱袋子一下子就鼓起来了。
然而,平民百姓可就惨了。山中的猎户、林中的伐木工人、河边和沼泽地的渔民,失业的失业,破产的破产。
大夫芮良夫劝谏周厉王,大意是:荣夷公只是敛财能手,却不是理财专家;公用土地上的财物,应该与国人共享;搞垄断经营,肯定会激起民怨。
但是,周厉王不听。
坊间都开始批评周厉王,公知和大V纷纷发文公开讽刺周厉王,转发量动辄达到10万+。
召公对周厉王说:百姓们受不了你的高压政策!
周厉王找来卫国的巫师,专门监视议论的人。卫国巫师对坊间议论者和公知分子只有一个对策,杀!
在高压政策之下,百姓们和公知分子都沉默了,甚至连话都不敢说,路上见到熟人,只能使一个眼色,生怕被巫师抓住小辫子。
周厉王对召公说:我能让百姓们都闭嘴,厉害吧?
召公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想要堵住百姓的嘴,比堵住河流还要困难,堵不如疏导。
周厉王还是不听,还不让国人上访,结果,国人发飙了,把周厉王赶跑了。
根据周朝的体制,被统治者大致上分为三个等级:国人、野人和奴隶。
奴隶就不用说了,没有人格,也没有房产。野人,是居住在城外的农民、渔民、猎户。国人,是居住在城中、有独立房产的自由民,用咱们现在的话说,是市民。
所以说,国人暴动,其实就是首都镐京市的市民暴动。
根据史书记载,国人暴动发生在公元前841年。这一年,也被当成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在此之前的历史记述和神话传说,都带有臆测的成分,想像空间挺大的,你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被阿蛮给忽悠了。
但是,从此之后,阿蛮再想忽悠你,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历史年份就在那儿摆着,阿蛮要是再瞎忽悠,那就是篡改历史,罪名可大了。
周厉王被赶跑之后,周公和召公共和行政,十四年后,周厉王死了,其子周宣王继位。
周宣王的业务能力,还算可以,在周宣王的苦心经营下,西周的GDP发展迅猛,出现了中兴局面。
但是,很遗憾,周宣王生了一个坑爹的儿子,就是周幽王。
周幽王为搏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把各地诸侯得罪死了。此外,周幽王还想干掉太子姬宜臼。
姬宜臼发飙了,联合犬戎,干掉老爸,然后继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阳。从此以后,西周的历史终结,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自从周平王东迁之后,大周朝名存实亡,各地诸侯纷纷闹独立,在广阔的中原大地上展开激烈的竞争。
当时,一年只分春秋两季,所以鲁国史官在编写史书时,以春秋命名。那个时代,也被通称为春秋时代。
春秋时代的霸主,通常会得到一个侯伯的称号。侯,指代诸侯,伯,用咱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二大爷。侯伯二字合起来,就是诸侯二大爷。
各个诸侯国争当霸主,其实就是争当诸侯二大爷。
根据史书记述,自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的二百四十二年间,被大臣或敌国杀死的君主有四十三个,被灭亡的诸侯国有五十二人,诸侯之间召开的各种类型的国际会议有四百五十多次,大小不同的战争有四百八十多次。
为了当上诸侯二大爷,各诸侯国使尽了浑身解数,从此以后,开启了春秋五霸的时代。
(节选自曹恩硕新作《漫话五千年》第184话。曹恩硕简介:作家指数榜创始人,标准化写作运动发起者,89后作家、战略家,著述各类作品1000余万字,精通战略、经管、历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