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万字巨著《军事战略论》总导论(2)

(2014-09-01 16:50:42)
标签:

军事

分类: 军事战略

理论战略学的尝试

这一系列战略论其立论的前提和基础并不是直接经验,而是我研习和总结前人的著作从其间接经验和成形理论中推导出来新的理论。我写作战略论的目的,不在于为军人或指挥官提供一个可供直接使用的实践操作手册,而是要揭示出军事战略中那些本质性的东西以便对现在和未来的军事战略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我意在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仿佛进入了一座座极富启发性且宏伟异常的思维大厦之中,因为我并不认为一种思维模式和观念能够完全用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我也从不这样来思考和设计。我不期待这一系列的著作能够成为普世真理,我只是想要现今和后世的人们在读到它的时候能够从中受到启发。

 

 

结构安排

第一部论述战略学三大流派之间的对立与整合趋向。

 

第二部首先总结第一部对于三大战略学派的论述,得出三元的战略哲学,然后用这三元的战略哲学来具体解析军事战略。

 

第三部论述军事战略的第一个环节-军事力量如何产生,与军事力量如何产生这一环节相对应的则是军事力量产生的基础条件,因为军事力量的产生所表述的是一种抽象的过程,因此作者力求找到与这一过程相对应的可以经过量化和形象化理解的基础条件来更加详细地探讨军事力量的产生过程。

 

第四部论述军事战略的第二个环节-军事力量如何得以维持,与军事力量的维持这一环节相对应的则是军事力量本身的构成,明白了军事力量本身究竟由哪些要素构成,国家就可以据此而改善军事力量的质量要素从而达到维持和提升军事力量的目的。

 

第五部论述军事力量的第三个环节-军事力量的使用方式,作者将军事力量的使用划分为三类:一类是军事力量的常规使用,包括国防、军事基地建设、关键战略点的控制等;一类是军事军事力量的次级使用,包括威慑、军事软力量、维和、使用军队帮助进行社会建设等;第三类则是大家所熟知的战争,作者有意将战争当成是一种非常规型战略来看待,由此而得出战争是对于军事力量的一种非常规型使用模式的结论。

 

以我们日常所饮用的自来水为例,抽水、蓄水、用水就好比是军事力量的产生、维持、使用这三个环节一样,国家从从公民中征招军人即代表军事力量的产生过程,国家从财政中拔出军费以维持着常备军即代表军事力量的维持过程,国家依据政策的需要而使用军事力量进行国防、维和、战争等则属于军事力量的使用过程。所谓军事战略,其关注的无非就是军事力量的产生、维持与使用这三个环节。只知道汲取军事力量却并不知道如何保有军事力量、只知道保有军事力量却并不对军事力量进行有效地使用、知道如何使用军事力量却不知军事力量如何产生,出现这三种情形,都是国家的军事战略出现偏差了,如果不及时纠正这些偏差而极有可能会因此而毁坏了国家的整个军事战略。

 

我研究军事战略理论的目的,不在于探究和发掘出一种自认为崭新的和赶时髦的战争趋向,新的战争趋向的确应该被关注和探究,不过这只不过是从属于我对军事战略理论研究的一个要素而绝非根本所在。那些真正对军事战略理论感兴趣或者想要从中汲取战略知识的人,不会对书中所大量引用的传统战例进行鄙视,因为无论何种战例,引用它只是为了验证或者从中汲取有用的理论而并非是要以此作为现代军事行动的操作手册的。

我想,一部力图追求永恒价值的军事战略理论著作必然要能够回答以下问题:军事战略的适用范围是否可以得到扩展;战争的本质是否因为高尖端武器的涌现而被改变;军队的职能是否会因为军事战略理论的演进而变得可以被分割;人类所有军事活动的一切现象是否都可以归纳进某一军事战略理论体系之中。我则意在通过对于往昔和现今军事历史的发掘来寻找出一般性的战略原理。

 

传统兵学与战略学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只是在单纯地讲述如何使用既有兵力,而后者则要求在一个可以实现持续、良性循环的整体战略框架中使用军事力量。

 

 

战略学的六个派别              

以战略学三大流派为主要界限,可以将古今中外的所有战略学区分为六个派别:

战略学三大流派---尚谋派重权派奠基派

传统的三元素战略学,也称作旧派

内含战略三要素却无法明显归类于战略学三大流派或传统三元素学派的其他学派,可称作普世派

21世纪的三元素战略学派,也称作新派

 

如果将战略学三大流派各自所侧重的思维模式当成是一种棱角的话,那么传统的三元素战略学派就是三个棱角兼备但是却都不突出的战略浓。三大流派之外的其他学派则是内涵三个棱角的特征但是外在均不显露的学派。而21世纪的三元素战略学派,则是三个棱角均突出的新的战略学派。

 

普世派并非不关注战略学三个环节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而是它们在论及战略的三个环节之间并不刻意突出某一个或几个环节,因而你就很难认为它们更倾向于哪一种思维模式。像《孙子兵法》这样突出关注谋略作用的著作,其在论述的过程中就将谋略奉为至高无上的兵法,因而就很容易使人辨认出它的尚谋思维模式,从而将《孙子兵法》归类为尚谋派。但是,也有许多作品,它们所主要提及的也是谋略的作用,然而却并没有像《孙子兵法》中那样将谋略奉为圭皋或者刻意突出谋略的作用,它们甚至于自己也提醒读者谋略并非万能,这样的著作就很难归类为尚谋派。

 

旧派与新派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所关注的只是更具体、更特殊的某种三元素战略形式,而后者则是强调战略学三个环节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14世纪50年代中国的著名谋士朱升向后来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进献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虽然涉及到了战略三个环节之间,然而很明显缓称王只是第三个环节力量的使用的某一种形式,而且事实是这一战略只在朱元璋早期的发展过程中发挥过主导作用,当朱元璋占据一大片土地之后便急不可待地称吴王并加入争霸战争从而改变了缓称王的做法。

按照对于战略三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的关注程度的大小可以将六个战略派别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作一排列:普世派、战略学三大流派、旧派、新派。

 

新派虽然作为一种集合体突出强调战略基础、战略力量和策略应用及其相互关系,然而由于它所论述的只是一般性的原理,因而无法将其他五派全部包含进来。战略学三大流派各自侧重于某一个棱角的事实原本就使得它们根本区别于其他三个派别。旧派作为三元素战略哲学的某一个特定的历史形式、普世派虽然没有显露却内在地包含战略三元素的事实使得这二者可以在一种更大的视角中从属于新派,然而由于这两派自古至今都有着其特定的存在形式,因而就有必要将二者单列开来从而不至于使人感受到它们均是一般性的论述。

 

现在,让我们反过来用既定的概念及其特征来区分这六个战略学派:

尚谋派,侧重于谋略的作用;

重权权,侧重于实力的作用;

奠基派,侧重于战略基础的作用;

旧派,强调战略三元素的某个特定的的形式

普世派,内含战略三元素但均不显露

新派,突出战略三元素、但强调的只是其一般原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