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国战略:亚欧大陆上的力量形成》 第一部:《大国战略:从秦王国到清帝国》(1)

(2012-08-07 08:33:02)
标签:

曹恩硕

大国战略

战略

亚欧大陆

力量形态

军事

分类: 战略史论著

(五卷本)大国战略第一部 第1章 大秦帝国的总体战战略(1)

《诗经》秦风·无衣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戈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偕行!

 

由秦始皇所建立起来的秦帝国在此前的将近700年间是作为一个封国而存在的,而秦国之所以能够最终一统天下,是由于其国民经济军事化在本章中称之为总体战的战略运用成功。秦国更像是一座战斗堡垒,令人称奇的是这座战斗姿势却能够一如既往地持续数百年,这主要应当归功于秦人特有的战斗精神、诸国纷争的局势压力以及法家法治思想的成功运用。《韩非子》初见秦第一篇中这样形容秦人的战斗精神:(秦国人)听说要打仗了,就高兴得直跺脚并且袒胸露背,白刃在前也敢冲、炉炭在地也敢上,拼死不顾的人到处都是。(原文: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炉炭,断死于前者比皆是也。)

 

对于秦国而言,政治、军事、经济这三者在一个整体框架中发挥着连贯的效力,政治统率经济和军事、经济支撑军事、军事满足于政治诉求,军人、官吏、民众这三个阶级近乎完美地交汇在秦王国的宫廷之中,而那些以法家学说为指导的政客们则更多地扮演着战略家的角色并且恰当地处于现代国家战略操控系统的中心位置。由商鞅变法所确立的耕战主题实质上即是一种国民经济军事化或曰总体战的战略,而且这种集生产-经济、管理-政治、打仗-军事于一体的总体战战略将长期与战国时代特有的诸国并存的战略环境相契合,并以此作为秦王国基本国策的构成部分而得以长时期地推行。与中原诸国以和战的思维模式作指导来决定国家行动的做法不同,秦国的扩张行动掺杂着宿命论式的秦人必将取代周朝成为天下共主的使命感,除此之外便纯粹是为了满足统治集团对于土地及更多权势的欲求,而在对于这种统治欲求的满足过程中,军事与政治、经济之间的作用关系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秦人的头脑中似乎从来不受那种固定思维模式的束缚,所有影响和支配他们行动的是那种最为原始而又现实的扩张欲望。

 

     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将持续在博客中发表我的新作《大国战略:亚欧大陆上的力量形态》,非常欢迎和感谢您来坐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