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挥不去心中的怀念,抹不掉岁月的留痕,到了罗马尼亚东部地区,便绕不开对特尔古 · 日乌市的“沉默桌”、“吻之门”和“无极柱”的再度探访。
沉默桌、吻之门和无极柱是罗马尼亚最具魅力的室外大型雕塑群,它的作者就是罗马尼亚最著名的雕塑家康斯坦丁· 布伦库什( Costantin Brancusi ,1876-1957)。
布伦库什
康斯坦丁· 布伦库什出生于罗马尼亚特尔古 · 日乌(Targu ·Jiu)市郊的霍比查(Hobita)村。1894年他进入克拉约瓦工艺美术学校学习;四年后进入布加勒斯特国立艺术学院上大学,大学期间他的作品荣获许多奖项。190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深造。翌年定居巴黎。毕业后开始转入抽象艺术创作,并很快就进入巴黎先锋派的圈子,他的许多艺术作品得以展示,并得到艺术评论家们的高度评价,认为是惟一能与埃及、希腊和文艺复兴时代齐名的作品。从而赢得“现代雕塑艺术之父”的美誉。
http://s12/middle/0026Vn95zy6PRWR2pEDfb&690
布伦库什一生之中创作了200多件雕塑作品,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普罗米修斯》、《沉睡的缪斯》、《宝佳妮小姐》、《群岛》。所用材质有石膏、木料、青铜、大理石等。这些作品被美国、瑞典、德国、瑞士、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收藏,其中巴黎的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费城艺术馆收藏最多。他的创作室被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复制长期展览。但在布伦库什的作品中,像“沉默桌”、“吻之门”和“无极柱”这种室外大型雕塑群仅有特尔古·日乌这一处,也是他终身最辉煌、最有力度的得意之作。
特尔古·日乌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期间经历了一次战争的洗礼。为保卫家园和祖国的统一,英勇的罗马尼亚军队与当地百姓同奥匈帝国在日乌河两岸的战斗中,进行了英勇奋战,罗马尼亚军民死伤无数,鲜血染红了特尔古·日乌河的河水。然而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换来的是战争的胜利和国家的统一。
战争总会给后人留下精神上的创伤与思考,引发人们对烈士的思念与缅怀。以“沉思花园”命名的日乌河岸旁边的公园,就是此情此景的见证。
1937年,特尔古·日乌市所在的格尔日省妇联主席、当时的罗马尼亚总理夫人阿莱雅·特特勒斯库(Aretia Tatarascu )代表妇女联盟邀请布伦库什回故乡为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建造一座纪念碑,以寄托人民对英雄的悼念与追思。同年,布伦库什开始投入烈士纪念碑的构思和策划中。
雕塑家布伦库什的最初创意是雕刻一座室外大型木质圆柱体,并命名“无极柱”,表达人们对烈士无穷无尽的思念。但在模型出来后,他又推翻了自己的创意,认为木质雕塑不够厚重,因此也不够完美。所以决定把木质换成金属。后来,也许是布伦库什感觉一座无极柱略显单薄,不足以表达后人对先烈的敬仰之情。为此千回百转反复推敲,最后决定在无极柱的同一条轴线上向西增建两座石雕,一座叫“吻之门”,一座叫“沉默桌”。这两座雕塑定位于“沉思花园”内日乌河之岸。这里有无数英烈的灵魂,有无数后人的沉思。吻之门与沉默桌相隔121米,走向由西向东,面向日出日落,表示英灵与日月同辉。
三座雕塑于1937年到1938年先后剪彩。
大型雕塑群的落成,很快声名鹊起,备受世人关注和尊崇,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瞻仰先烈、欣赏雕塑作品集一身的景观。
在我看来,沉默桌、吻之门、无极柱,三座雕塑既没有光鲜夺目的色彩,也没有冠冕堂皇的装饰, 但座座有活力、有张力、有魅力,有雕塑大师的非凡艺术功力。所以倍受世人喜欢。这也是它吸引我不惜路途遥远,任性重返的原因。
http://s5/middle/0026Vn95zy6PRWR7tw8d4&690
无极柱
到特尔古 · 日乌景区正值深秋,当日天空阴沉,细雨菲菲。心情也和天气一样不甚神清气爽。也许,这正符合探访无极柱的最佳心情背景。当车门洞开,下车门后我刚抬起头来,无极柱那高挑的身材便亮相在我的眼前,顿感亲切。司机把车子停好,我们便径直朝无极柱走去。真的是天随人愿,季节已收回大地的绿荫,但在这里却依然花红草绿,宛若初春。上天也垂恋这英雄之地。
由于无极柱过于挺拔高耸,周围环境又空旷,所以远远看去总是感觉它有些瘦,不够丰满。但是,当你走到它跟前和它站在一起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出它的墩实厚重,气度不凡。相比之下,自己变得十分渺小,小得像省略号中的一个小圆点常被眼球忽略;小得在你和它拍照后的片片中找不到自己。
无极柱总高体度度是29.33米。由15节铸铁的八面菱形构成,每节菱型高1.8米,相当一个人的身高。经过电焊把这15个菱形串接起来,中间用一根极其坚固的钢柱做柱心,埋在深深的混凝土地基里。无极柱被竖立起来后进行整体表层镀铜,因此呈铜黄色。这个由15个八面菱形组成的圆柱,颇似一根高耸入云的螺旋体循环而上,美丽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到此参观的游客是否都会发现,有一个细节令人匪夷所思。这么高的无极柱竟然没有底座,也没有柱尖。一头一尾各用半个菱形代替。这样的设计是雕塑大师布伦库什先生有意为之还是粗枝大叶呢? 回忆2005年夏季我第一次到此参观时,特尔古·日乌市博物馆女馆长在给我们介绍时引用了作者布伦库什的一段话,至今记忆犹新。“我一生中做了很多柱子,只有一座直达天庭,它就是我的无极柱,它既没有柱底,也没有柱尖,因此它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它是无穷的,只有它可抵达天穹。无穷柱就像一首永恒的歌,把我们带到一个即没有痛苦,也没有欢乐的无穷无尽的地方。” 这就是大师对自己作品的诠释。让你听了以后有如梦初醒,茅塞顿开,大彻大悟之感。也让我对无极柱肃然起敬;对布伦库什大师的独特构思和抽象思维崇拜至极,他不愧为“现代雕塑艺术之父”和奠基人。
由于年深日久,镀铜难免褪色。据说无极柱曾于1965年和1975年先后两次重新镀铜。1996年又进行过一次大修,将整个柱子拆下来翻修后重新竖起。因为阴雨天,我们这次看到的无极柱略显灰色。
http://s9/middle/0026Vn95zy6PRWRcIoE18&690
沉默桌
从无极柱到沉思花园的距离是1250米,当我隔着车窗再次与无极柱挥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由然而升, 感觉这一别将会成为永远。
沉思花园很沉静。沉默之桌静静地座落于日乌河岸。时光的打磨,桌面已出现轻度的风化。桌子周围有12个沙漏形状的石凳。这12 个沙漏形凳子和一个圆盘形桌面,看起来简简单单并没什么,或许你会想,这能叫艺术吗?然而,雕塑大师布伦库什的奇思妙想,匠心独运就体现在这细微之处,蕴含着常人不可想象的大寓意。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是一个直径215厘米,厚度43厘米的石制桌面,在桌子的周围有12个同样材质的沙漏型石凳。通过形状、数量和排列,是否可以想象出是一个巨大的钟表。12个沙漏型凳子代表一天12个小时,而沙漏本身也是人类早期的计时器。提示人们时刻不要忘记沉思和哀悼。沉默之桌用几百年时间的守候,见证了并将永远见证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和不朽的英灵。
也许你不禁会问,沉默之桌为什么没有桌腿呢。据资料记载,当时设计的确实有四个桌腿,但是在建造中桌腿坏了,因此使用一个略小的桌面重叠在大桌面之下,既牢靠也不失雅观。放在下面的小桌面直径200厘米,厚330厘米。
和沉默之桌同在一条道路的另一端是吻之门,相距121米。布伦库什艺术设计精湛之处还在于,在这条道路两边各放15把方形石凳。每三个一组,排列两边。用意是为英雄送行,让先烈一路走得通畅安祥。累了歇歇脚,顺利到达吻之门。
当我的双脚踩踏在这条道路上走向吻之门时,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个中滋味有崇敬、有景仰 、也有悲伤。
吻之门
吻之门是什么门呢?用雕塑家布伦库什自己的话说“吻之门就是通向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过了大门进入教堂进行心灵洗礼后,到达无极柱升天。这是进入永生世界必不可少的一步。 因此,吻之门是阴阳相隔的门,走过这道门,就走向了永生。”
吻之门的外观我很喜欢,它是采用德瓦地区的大块变质岩雕建的一幢大门。门高5.13米,宽6.45米,厚1.69米。仿佛缩小的凯旋门。然而它是布伦库什精心设计的抽象建筑艺术。表现于门上雕刻的图形和花纹。在我这不懂抽象艺术之人的眼里,门上除了有几个圆型图案,再没有别的画面。可是,雕塑家曾经说过:“你看不到这些眼睛吗?这些半圆形代表爱情。人死后留给对方的记忆就是眼睛和目光,通过眼睛表达爱情,对人的爱。对世界的爱,都是通过眼睛的。这是一种大爱。”
如果我不查阅资料,我始终不会理解 布伦库什先生所诠释的门上的半圆型代表恋人们的眼睛,周围圆圈代表他们的手臂,是一对对恋人在拥抱结吻,传达一种爱情。
再往 门楣上看,那些简简单单的线条,模糊不清的纹路,仿佛一对对恋人的身条,走向霍拉舞的人群,不,他们是走向天堂的勇士。想像着这些抽象的图案,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幕幕幻影:众多相互搀扶、相互簇拥、身上沾满鲜血的战友、父兄、恋人们,缓缓地行走在通向吻之门的大道上,在这阴阳相隔的门界吻别,拥抱,互道一路走好。悲恸感人的场景,潮湿了我的眼睛。
沉默桌、吻之门、无极柱就是罗马尼亚著名雕塑家康斯坦丁· 布伦库什为纪念烈士创建的一组大型室外雕塑群。布伦库什的聪明之处,就是让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去理解他的作品。
更多照片
由于无极柱过于高,远远看去总是感觉它有些瘦
当你走近它,就会感觉出它墩实厚重,气度不凡。
和它站在一起,自己变得十分渺小。博主与无极柱合影。
http://s11/middle/0026Vn95zy6PRWSfg9Afa&690
这是2005年8月7日 第一次参观无极柱
http://s1/middle/0026Vn95zy6PRWSdFh640&690
2005年8月7日第一次参观吻之门
http://s1/middle/0026Vn95zy6PRWSmza830&690
2005年6月7日第一次来到沉默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