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鸣李——一个普通又非常的村庄

(2013-03-10 16:06:27)

鸣李,是个普通又非常的村庄。说它普通,是因为它在外表上和其它村庄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它独特的内涵,正是它的非常之处。

在近代,鸣李的出名,是因为正太铁路,同蒲铁路和鸣李火车站。鸣李火车站,建于1907年,它处在太原和榆次之间。铁路和车站,让许多人在旅途上知道了鸣李村。

虽然鸣李火车站已经迁走,但它依然叫鸣李火车站。因为它还在鸣李附近,还因为历史沿革的需要。

大运公路(108国道),也是让人们知道鸣李的一个原因。公路从村边儿过,是人们进出太原的一个必经之地。

现在,鸣李是太原——榆次同城化的桥头堡。许多单位的入驻,又使更多的人,不但知道了鸣李,而且还成鸣李的一员(当然,不是从户口上讲,这里只从居住地方面讲)。

以上种种,也可以说是鸣李有别于其它内陆(这里权且借用这个词)村庄不同之处。

说起鸣李非常的一个地方,莫过于村里曾出现过一个皇后娘娘。她叫李三娘,是后汉皇帝刘知远(榆次北山左付村人)的皇后,继后汉皇太后、后周圣昭皇太后。关于李三娘,在村里留下些许传说。如琉璃八角井,沤麻池等现在已无踪影的地名。从元人刘唐卿改编的《追兔记》起,至京剧、平剧、川剧、湘剧、滇剧、粤剧、二人台等许多戏剧,把李三娘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尽管《井台会》、《磨坊产子》、《李三娘》等戏曲把李三娘的出生地鸣李演变成了其它地方,但人们也会从历史资料得知山西榆次鸣李是其故乡。遗憾是千百年来山西地方戏曲没有关于李三娘的剧目。好在1983年,山西忻州北路梆子《李三娘》上演。更值得庆贺的是,今年1月12日,深圳的《青年时报》传来喜讯,越剧《李氏三娘》近日在横店影视城开机拍摄,不久将搬上银幕。

鸣李,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古代曾有凤凰光临,因此有了琉璃八角井这个地方。井以八角命名,含隐凤爪之意。又传,鸣李之称,也缘于凤来之意。

有史料记载的地方,鸣李还有古刹圣寿寺及附属的唐代石佛像和清真观。村西有三块地,挨村的一块叫小寺西,再西还有两块地,一块叫中寺西,一块叫大寺西。我想,人们俗称的大寺,就是圣寿寺。因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在大寺的遗址上还存在那个一人高的石佛像。根据资料,圣寿寺都有石佛像。关于圣寿寺名称的说法,一般认为是为皇帝和皇后祝寿有关。鸣李圣寿寺在唐咸亨中建。

在太原南郊,有一个小村庄,名叫寺庄。我想,这个村名与鸣李圣寿寺有关。因为他就坐落在圣寿寺旁边,东南边的地界与鸣李西北的地界接壤。

鸣李的清真观,我想也在村西,应在圣寿寺北边。以前,我就听说寺庄村附近原来有一处古道观。根据史料记载,它就是立于鸣李的清真观,元至正二年建。

至于鸣李的小寺,已无历史记载。但我依然在小时候见识过它遗址残存的砖石瓦砾。

小时候,听老人们传说,鸣李在秋后曾有过一个大庙会,要赶一个月之久。可想,当时集会规模之大。后来因为人多拥挤出事取消。若此言真实,那么这个大庙会和以上所说的三个古刹有关。

鸣李,在历史上,除皇后李三娘外,还出过多少人才。仅在清代,有据可查的士、举就有三十六人。其中有两名进士,一文一武。在居官的士、举中,李氏父子三人都是省级行政首脑,父李如兰(随先父迁入太原阳曲县)为江西、四川按察使、名布政使(从二品),长子李天培(乾隆甲子科三甲进士)为湖北按察使(正三品),次子李永祺为福建按察使(正三品)。李如兰,由教官累迁至藩司榆次李方伯如兰,初官泽州儒学训导。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初年(1722年),以例当改主簿,与同辈三十六人入见,奏对独当上意,径授高邮州知州,累迁至四川布政司使。乾隆元年(1736年),李如兰入川任按察使,后又调任江西按察使。乾隆八年(1743)又从江西返四川,任布政使,至十二年(1747年)殉职。李如兰为官二十多年。朝廷对其评价为:近百年来广文冷秩,鲜兹奇特之遭逢矣。

李如兰的两个儿子的在士途上,却命运多舛。进士出身的湖北按察使李天培,在乾隆五十四年,因替上司福康安(两湖总督、大学士)在湖北购买木材,经运河北上京城。被朝廷以假公济私问责,被革官职,发配新疆伊犁充军。任福建按察使的李永祺,因乾隆五十一年在台湾发生的林爽文之乱,于乾隆五十三年被革职留于台湾。

据史料记载,李如兰的坟墓在鸣李村东。一个叫李家窝圪塔的地方,就是鸣李李家的坟茔。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存在陵墓地上的附属建筑的废墟。

另外,鸣李郑氏在清代堪称一门官宦仕家。从七世起至十三世,代代或官或士,没有间断,共出才一十九人。七世,郑声远,国学生,例赠武信郎(正六品)。八世,郑天培,武举,守备(从五品)。郑天章,武举。九世,郑寿徽,国学生。十世,郑钟毓兰,贡生。十一世,郑益齐,守御所千总(从五品)。郑紫庭,辽州学正(正八品)。郑纯齐,监生(国学生简称)。十二世,郑之通,生员。郑慎齐,例授修职郎(正八品)。郑大有,廪贡生,生员。郑元昌,生员。郑晋昌,卫守府(卫守府,是一种五品官员,象征性的荣誉,是一个空衔。 是作为一种荣誉,清朝政府赐给那名门大户的)。郑际昌、郑建昌、郑世昌,议叙(1、清制对考绩优异的官员,交部核议,奏请给予加级、记录等奖励,谓之“议敍”。 2、指掌议叙之官。)十三世,郑维南,从九品。郑怀荫,从九品。郑德昭,例授修职郎。

在村西,早先有一个高大的坟堆,人们俗称王窝,意思是王墓。王谓何者,墓属谁?早已无考。或者,原本就是一座假墓。因为古代帝王死后,为防止盗墓,要在一些地方散布许多假坟。名曰迷魂阵。但这仅是一种推测。

鸣李,这个在历史上有点名气的小地方,在今天已经走到农耕时代的尽头。鸣李何去何从的问题,已经摆在人们面前。我想,应以李三娘皇后故里文化提升鸣李,把鸣李作为一个特殊的地区,作为非典型城镇化对待,保留一些乡村化。这对榆次,乃至太原,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历史意义。

 

2012年4月16日

榆次区  吕贵喜(研究员)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蕴华东街150号

榆次区畜牧局宿舍邮遍    030600

0354——2550556   1593543765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文道
后一篇:2013年06月06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