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男女争吵中学习英语
(2012-03-09 09:57:51)
标签:
环境漂亮白人女子地铁尴尬文化 |
文/瑞华
有人说,在加拿大学英语要容易些.我觉得,假如坚持并且愿意认真下功夫,确实是个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更为优越的是,在这里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直接向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学习,学到往往在国内和在书本上没有,原先不容易注意却很实用的知识.特别是一些英语口语,我发现常常只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用.
比如nice这个词,我们在国内学的时候,知道它是“很好”的意思.在这里会用到许多不同场合.换句话说,它在被广泛用到的时候,常替代我们觉得更应该用的"good"这个词.比如,The weather is nice(今天好天).The woman is nice(这位女士很和善).The dress is nice(这件连衣裙很漂亮).It looks nice(看样子满好).等等.
还有,我们在最早的<<英语九百句>>里,可以发现有这样一句话:"I
beg your
pardon......"(对不起......)而在实际用的时候,特别是在北美,它是正式场合彼此交流的一个常用句子,用来表示一方没听清楚,请对方重复一遍的词语.不过,不会如此生硬地表达,本地人会这样说:"Pardon
me?"或干脆:"Pardon?"熟人在平时之间则更常用:"What is that?"(你说了什么?).
那是在地铁里,我正埋头看书.突然临座的一位白人男子和一位白人女子争吵起来.男的座位是在我对面,即三个向着车厢横排座位靠边的位置,靠门的另两个座位是空着的.女的坐在纵向紧临男子的座位.俩人相互不认识.女的旁边坐着另一位男的,一言未发.女的穿着很时髦,短裙丝袜.男子携带着一个提包放在地板上.最初可能是男子拉开提包的拉链,在里面找东西.结果碰了女子的腿和脚.男的说了对不起,女的没吭声.过了一会儿,男的又作了同样动作.女的认为他是在故意骚扰,开始气愤地反击.众目睽睽之下,男的尴尬地一个劲地为自己辩护.女士非常到位的指斥,像刀子一样,一层一层地刮着他的脸皮,最后,这样气愤愤地告诉他:
“OK, leave me alone! Conversation is over!” (算啦,离我远点,对话结束!)
令我颇感惊讶的是,男的嘴在那里大张着,像被点了哑穴一样,再也说不出话来.红着脸挪到了靠门的位置,车一停,不知是到站还是没到站,下车走了.
这句点了男子哑穴的话, Conversation is over!(对话结束!)我从未听说过,想来是所谓有教养的人用来替代“Shut up!(闭嘴!)"给对方发出的最后通牒.但后者也曾在许多场合下听到过,却从未看到竟有如此大的威力.
我把这个故事讲给我的一个朋友听.不料,过了一段日子,在我已经忘记了这当事的时候,有一天,他过来对我说,他用了这句话.
“啊,真好使,同样效果,一点儿也不差!”
看他眉飞色舞的样子,真像是布什在伊拉克找到了大规模杀伤武器.他给我讲了下面的故事.
他的房子挨着一家白人,中间用铁丝网做的篱笆分隔开来.自从接手房子以后,因他特别羡慕我有自己的菜园子,所以,在和白人邻居相连的草地上开了一块地种菜.本来很热情的邻居变了,见面不再有笑脸.
有一天, 朋友正在菜园里忙着,白人太太终于过来对他讲,希望他把菜园子开在别处,因为觉得距离她的房子近,有碍她的隐私.朋友方才明白邻居变得不爽的原因.他答复到市政府咨询一下.
找到市府咨询电话,416 338-0338一问,答复是,只要在自己的后院,别人无权干涉.他仍不放心,又问了另一家老邻居,也是白人.答复说,那一家邻居确实不应该提出如此要求.这一片房子,彼此距离较那些新建的房子要远得多,她这样做,不合情理.
当他把咨询结果告诉邻居的时候,对方虽无话可说,但看的出来,仍是耿耿于怀.而且,之后又几次为鸡毛蒜皮的事来和他纠结.
有一天,老太太又过来指责他的时候,他尽量平静地对她说:
“我们中国人有一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你也可以到圣经的箴言里找到有这样的教训:相近的邻舍,强如远方的弟兄.我本意要和你们成为好邻居好朋友,我的菜园子既然不违法,所以我不想挪它也不会挪它,希望这不影响我们和睦相处,彼此尊重.盼望今后不要再以这种方式交往.”
老太太还是不停地啰嗦.他只好接着说了下面的话:
“该讲的道理我已讲了,您老人家回去好好想想,Conversation is over!”
看得出,我的朋友眼里兴奋地放射着光彩:“哎呀,真管事!她收住话头,眼睁睁地说不出话来.从此,我们相安无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