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村贾岙

(2014-04-10 11:08:35)
分类: 诸葛亮文化

                    古 村  

         ——浙南最大的诸葛族人聚居村

江南部地区温州,有一个诸葛族人最大的聚居地——瑞安市湖岭镇贾岙村。这个村将近1800人,其中1200多人复姓诸葛,他们自称是诸葛亮后裔。

2014年清明节,以贾岙村诸葛族人为主体,成立了瑞安市诸葛亮文化促进会。首批会员134人,其中非诸葛姓氏会员7人。成立大会在贾岙村举行。应筹委会邀请,诸葛故里的沂南县诸葛亮研究会、诸葛亮躬耕地的襄阳市诸葛亮研究会、诸葛氏族聚居地的浙江兰溪市和广西省阳朔市诸葛亮研究会,分别派出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

 

 

http://s9/mw690/0026UJWCzy6HZx4rmTCd8&690                        贾岙村入口

 

 http://s15/mw690/0026UJWCzy6HZysMNKCce&690                        会场外貌


 

    http://s1/mw690/0026UJWCzy6HZy0wdX200&690                              会场内景

                        

沂南县诸葛亮研究会向瑞安市诸葛亮文化促进会,赠送了乾隆皇帝《题琅琊五贤祠》诗碑拓片装裱挂画、《诸葛亮志》、第十四次诸葛亮研讨会论文集《诸葛故里论诸葛》等史料书籍。

 

 http://s8/mw690/0026UJWCzy6I92fJHaTd7&690                     赠送贺礼



 

                  古村之谜——贾岙何意

 

贾岙是一个古老的地名。岙,是浙江、福建等沿海一带山间平地的称呼,是一个地域性地名用字。按照一般规律分析,贾岙村应该与贾姓有关,贾岙村现在没有一户姓贾的人家,据说这个村落也从来没有贾姓人家居住过。

    贾岙之“贾”是何意?

 

 

http://s6/mw690/0026UJWCzy6HZwZ5SPba5&690                    贾岙村(局部)鸟瞰 

 

 

     清康熙三十三年(1984),贾岙村诸葛族人建起了宗祠。宗祠成为诸葛族人决定宗族大事、祭祀先人、敦宗睦族的庄严场所。虽经朝代更迭,宗祠亦得以多次修葺,基本保存完整。但因日久年湮,白蚁侵蚀构建木料,至上世纪末祠堂已面临坍塌的危险。1999年,村领导发动村民集资,对祠堂进行了重建。因为是全体村民集资重建的,建筑物便失去了单纯供奉诸葛氏先祖的资格,其他姓氏还有好几个,但也不能作为传统的两姓祠堂使用,重修后的诸葛氏祠堂便改成了贾岙村文化活动中心。

   祠堂的正门上方曾悬有一方匾额,上有“港岙”二字。何为“港岙”?诸葛氏族人说,这一带地方曾经还有过“潮至”的叫法,因为这里曾是飞云江的港口,以前还有商埠码头,每当涨潮时,江水就到此地,因此也就有了诸葛祠堂上方匾额上的“港岙”二字,“贾岙”就是“港岙”的讹音。也有人说,当年这里商贾云集,因此称之为含有商贾之意的“贾岙”。岁月变换,商贾不再,商贾之岙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为含有姓氏意义的“贾岙”了。这仅是一个推测,缺乏史料佐证,难以确信。

 

               古村之证——银杏树和祠庙

 

 

   贾岙村村口有一颗古老的银杏树。据镶嵌在银杏树下建筑物上的保护碑介绍,银杏树腰围7.3米,高25米,经浙江省植物园专家鉴定树龄在1000年以上,是浙江省境内现存最早的一株银杏树,1986年瑞安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 2 012213,《温州都市报》组织了“我最喜欢的温州市百大古树名木评选活动,贾岙村银杏树位列前十名。

 

http://s7/mw690/0026UJWCzy6HZyDM5HU26&690                              银杏树

     银杏树附近原有两座庙宇。一座是位于银杏树下的“陈十四娘娘宫”,另一座是位于树下交通路对过的“洞玄圣观”。两座庙宇香火旺盛,农历初一和十五时,更是香客云集,化纸焚香,烟雾缭绕。

     陈十四娘娘既是历史上实际存在的人,又是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这位民间传说中的神性女英雄,因为善于“医病、除妖、扶危、解厄、救产、保胎、送子、决疑”,因而受到广为传诵和崇拜。遗憾的是,陈十四娘娘宫被拆除了,据说是因为建筑物压在银杏树的根系上,影响到银杏树根系接受阳光雨露影响到生存,缭绕的烟火对银杏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经瑞安市民宗局批准拆除的。陈十四娘娘是浙南、福建、台湾省和南洋闽籍华人崇奉之女神陈十四娘娘宫由来已久,因为建筑物影响了银杏树的生存就拆掉了,实在可惜。难道鱼与熊掌真的不能兼得?恐怕还是国人或者就是官员“非此即彼”思维模式的结果。今日,贾岙村人无不扼腕叹息。 

 

 

http://s10/mw690/0026UJWCzy6HZyPqOkVb9&690                                    大雄宝殿

 

 

   http://s13/mw690/0026UJWCzy6HZyRDsdK5c&690                                   金阙云宫

 

 

http://s8/mw690/0026UJWCzy6HZztQ8NFb7&690                                洞玄圣观壁画        

     洞玄圣观建于明万历年间,坐北朝南,与银杏树隔路相对,是一座释道合一的庙宇。庙宇两殿并列相连,左侧是“大雄宝殿”,供奉着如来佛和弥勒佛,右侧是“金阙云宫”,供奉着五尊道教神仙。2006年,村民集资对庙宇进行了重修。重修后的古庙宇雕梁画栋,楹联满柱,蔚为大观。洞玄圣观免遭厄运,至今香火依旧,默默地目睹人间沧桑,印证着家岙村的古老 

                     古村之主——琅琊诸葛氏 

 

http://s8/mw690/0026UJWCzy6HZz0R5Dp57&690                      诸葛族谱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贾岙村诸葛氏赴蒲州寻宗访族,抄誊世系,草订成册。在此基础上,乾隆三十六年(1771)创修了《琅琊郡诸葛氏房谱》,此后又多次重修。据1997年重修的 《诸葛氏宗谱》记述:北宋皇佑元年(1049),大理事通判佥事诸葛良琯,携子自新安(今建德)至瓯郡(温州),因战事阻隔,遂卜居蒲州。明永乐二年(1404),诸葛良琯后人中的诸葛原铭,由蒲州迁至瑞安境内后来称作贾岙的地方安家落户,繁衍生息 

    对此,《瑞安县志•氏门》记载:“潮基乡贾岙有诸葛姓一百五十七户,郡望琅琊,原籍蒲州中埠,永乐二年迁,始祖名原铭,有大宗一,余元考。”

    由此可知,贾岙村诸葛族人的始祖诸葛原铭,原籍蒲州中埠,在明朝永乐二年迁到了瑞安贾岙村定居。宗谱和县志所记“蒲州”,即今温州市龙湾区蒲州镇。贾岙村诸葛族谱称,蒲州诸葛氏始迁祖诸葛良官源自浙江兰溪,系诸葛亮的16代孙贾岙村诸葛氏始迁祖诸葛原铭是诸葛良官第5世孙,属诸葛亮第20世裔孙;诸葛原铭落籍贾岙后,已繁衍到第25代,现在贾岙村最晚辈分是诸葛亮的第45代孙。如此说来就有疑点了: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 ,至今已1800多年来,每代相隔40年,是不符合繁衍规律的。这一点,诸葛亮文化促进会会长诸葛志友也觉得不好解释,很有必要继续探究有无遗漏的世系。                   

    贾岙村诸葛氏先人,对子孙后代的为人、劳作、谋生、祭祀、婚姻等方面,作出了十二条族训,并记载在宗谱上,以冀世世代代恪守族训,遵训束身。这十二条族训是:崇祀以报孝恩,睦族以同宗念,耕读以务本业,孝悌以肃家风,赈济以周贫乏,择配以选佳姻,守分以免刑罚,勤俭以资谋生,忍让以求和顺,积德以固根基,勤劳以创财富,敬老以尽孝道。

               古村新风——诸葛亮文化促进会 

创建“瑞安市诸葛亮文化促进会”,是贾岙村现代诸葛族人传承和光大诸葛家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积极之举。

贾岙村诸葛族人世代恪守族训,代代口传身教。在族训的规范下,族风纯正,人才辈出。远的不说,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贾岙村的学生在一所学校或一个班级中,品学兼优的数量、质量从来都是有口皆碑的。当时贾岙村小学师资水平远远低于潮基社小,与湖岭区小更无法相比,但贾岙村小学的学生在各类竞赛和期末考试的成绩,在湖岭区都始终名列前茅。潮基中学、陶溪中学的优秀生员也大多数来自贾岙村。诸葛族人认为,当时贾岙村小学一直推行诸葛智慧、历史贤人、名人故事等一系列品德教育和励志活动,贾岙村姓诸葛的孩子大都为姓“诸葛”而自豪,为“贾岙村人”光荣,贾岙村学生的家长也都有“姓诸葛的人不得落后,贾岙村人不得懒惰”的意识。而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受经济大潮和拜金主义的冲击,贾岙村良好的传统文化意识逐渐滑坡,学校教学设施现代化了,师资学历水平提高了,但很少出现品学兼优的学子了,单个体水平和整体质量都下降了。

贾岙村诸葛族人认识到,国内外研究与传承诸葛亮文化不断深入,已涌现出巨大的力量源泉,彰显出无限的精神动力。在本地区开发宣传诸葛亮文化,开展效法先贤、弘扬祖德的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诸葛亮文化促进会,就是这目的催生出来的多姓氏参加的民间社团组织。

 

http://s6/mw690/0026UJWCzy6HZz6MEwBc5&690                      会员投票选举理事会

   在此之前,贾岙村在村口立起了一座高5.6米、宽1.6米、重20吨的诸葛石雕像。这座雕像是贾岙村一位诸葛氏族人独资捐助的。雕像石材是北京的汉白玉,整个投资18万元。

    不忘初衷,方得始终。贾岙村诸葛族人树立诸葛亮石雕像和发起成立诸葛亮文化促进会之举,其意义不同于供奉祖先,不同于一般的宗亲联谊会和宗族研究会,而具有更新的视角、更宽的视野、更高的目标,因而也更具有借鉴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