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诗精彩赏析10首

分类: 读评赏析 |
《清秋》
云海无岸
轻倚季节的门扉写意往事
任由一抹冷色
涂改 浓浓的相思
诗其实就是表现一种心境,只不过是将这心境托付给景物。心境出自情感,景物构成意象。于是就有了含蓄,就有了婉转,就有了意境。云海无岸的《清秋》,就是最好的例证。明着是写清秋,实则是写心境,一个观秋人的心境。且看,一个“轻倚”就很生动形象,“写意”很贴切,将往事的朦胧感真实地表现了出来。“任由”则是心境的体现了,“冷”字颇带情感,既有秋凉之感,也有心凉之意。“涂改”与“写意”遥相呼应,首尾相顾。由此依稀看到一个倚门望秋,满怀惆怅的人,其心境,怎不是这清秋呢?
《记忆》
云海无岸
临窗的雨声 惊动未醒的梦
花落的无奈
是一处早年的伤口在风中摇摆
《记忆》中的事,若直接说出来,就不是诗了,那是散文或小说。借物达情才是诗的要求。作者深谙这一点,“临窗的雨声”是实景,也是记忆中的某个难以忘怀的片段,作者明显是有“雨声”的故事,所以才“惊动未醒的梦”,那未醒的梦里自然有一份痴情的眷恋。其实不是梦未醒,而是不愿醒。“花落的无奈”让人回到现实,美好已经过去,现实很是“无奈”,但是这“无奈”仍留在记忆深处,我这样说就是直白了,诗语就不能这样说,诗的作者很高明,将这留在记忆深处的“无奈”说成是“一处早年的伤口在风中摇摆”,多么形象传神啊!这看似两个并列的句子,就像两只披着长袖的手,将这“无奈”的情感挥舞的酣畅淋漓。
《石墙》
云海无岸
砌得再高也难挡脚下的路
看裸露的筋骨在尘世风雨中剃度
《石墙》起句就给人一种哲思,像是谚语,如果全篇都是这样,那就干巴巴的不成诗了。诗不能全篇说理,宋代的诗为什么大多不为后人所流传,其关键就是说理的成分太多,而诗是要有抒情、有比兴的,这就是情景相依。所以,诗可说理,但不可全说理,必须要有抒情的成分。作者在这首诗中就给了很好的注脚,第二句就是极力地抒情了。“裸露的筋骨”很形象,但“石墙”已不再是石墙,而带有了人的特质。“尘世风雨”则代表了社会历史前行的脚步。“剃度”是佛教的说法,其实就是剃头。头发代表着人间的无数烦恼和错误习气,削掉了头发就等于去除了烦恼和错误习气,去掉了人间的骄傲怠慢之心。这使我想到我们曾经历的许许多多的违反人性的法条,不都是在社会的进步中被“剃度”了么?
云海无岸的诗,很有特点,不仅想象丰富,情感充沛,仅从诗语的角度来说,就很有音乐性,其声调抑扬顿挫,音节流畅自然,诗中还注重押韵,读来朗朗上口。
《听,那片玉米林》
云海无岸
风,改变着季节的颜色
乡亲父老的手,总能把秋的落寞
弹奏成掷地有声的歌
“言为心声,概莫能外”。此诗落笔轻盈,深情朴实,有种“自古悲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之感。讴歌了父老乡亲劳作的喜悦,是啊!天下最苦的是农民,这一年的收成就在眼前,经历了春种,呵护儿女般的除草施肥,等待和守望,面对丰收总是美好的!这份喜悦让落寞之情变成一首耕耘者的歌。这玉米林宛若会唱歌的儿女,让人读来心生温暖!
《温暖》
云海无岸
深秋。黄昏。鸟儿飞回家
母亲腾出手
从光秃的树杈收起晾晒的云霞
意是这首诗的魂魄!诗题“温暖”,我想这温暖一定是母亲温暖的怀抱。可诗人却将灵妙的笔墨注于深秋黄昏的时间段,将一群归家的孩子写的寓意清晰,铺垫恰到好处!此时,母亲将一轮晚霞收起,让家充满阳光和温暖。黑夜,有了妈妈的陪伴,还会孤单吗?那自然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诗意将母爱的温暖表达的耐品,读来心生温暖之情,贴题就自然天成。手法娴熟,意象妥帖,充满诗意,质感的文字读着温馨!
《结束,或是开始》
云海无岸
季节无言。当一片秋叶
化舟,轻轻驶过
你的水域......一切是多么安静
“不意秋将老,何处觅红妆”。这秋,诗意的栖息在一颗淡淡的心上。那么宁静,静的仿佛能听见世间所有,又不尽然,就这样结束或者开始吧。看那片秋叶如此的宁静,化作一页小舟,载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绪!这样魔力的意象,意境,读来让一颗浮躁的心顿然宁静,不由的陷入那文字背后的联想,被这深邃的内涵所牢牢折服,感叹诗者才华的同时,让心灵共鸣。是啊!这样宁静的结束,将是下一个起点的开始,何须为这悲秋伤怀,从容镇定,淡看红尘!
《灯》
云海无岸
有了你,不再怕内心的黑
无论醒着,还是梦着
你都在高处,审读尘世的卑微
一束光从天而降,打在仰望者的脸上,仰望者的身前背后,皆是莫测高深的黑——这就是我读此诗时眼前出现的画面。
这是一幅意味深长的画面,蕴含着对人生的叩问和对生命哲学意义上的思考:
尘世的生活是卑微的,何况,我们还必须常常面对“内心的黑”。
而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是多么的不幸!恐惧会包围我们,痛苦会吞食我们,黑暗会吞噬我们。
幸好我们生命中还有光。这是一束来自高处的光。我们在仰望中感恩,在感恩中仰望。
滚滚红尘,嚣嚣浊世,我们是多么需要这束来自上天的神光啊!它既是审判,也是救赎,必能驱除我们生命中的黑暗。
《出发》
云海无岸
整理好心情 远行
不敢回望 身后的母亲
站成 苍苍的风景
这是一首现代版微诗“游子吟”。“远行”前的“心情”,翻江倒海,五味杂陈,故需一番“整理”。毅然踏上征程后,故乡渐行渐远,此时,多想回首再深情地望一眼啊。一句“不敢回望”,饱含几多心酸和无奈!
缘何“不敢回望”?皆因“身后的母亲\站成 苍苍的风景”,一旦回望,感情的潮水,就会夺眶而出。
啊,啊,白发苍苍的母亲,已然伫立成了年迈的风景了。这帧风景,永远地定格在游子日久弥新的记忆里了。
《生命的飞翔》
云海无岸
雁唳碧空,放牧云的河流
邀请宽广的风
北去南来,书写人字春秋
大雁是人们熟知的鸟类类群之一,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寒露后飞往南方越冬。每一次迁徙都要经过大约1~2个月的时间,途中历尽千辛万苦。飞行中,它们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蔚为壮观,古人称之为“雁阵”。
当这群雁阵,从诗人笔下再一次起飞,其诗意的飞翔,也带领读者的心灵,在诗美的天空中振羽翱翔。
起句“雁唳碧空”,先声夺人。这破空而来的雁唳,悠远清亮,是生命的赞歌。“云的河流”,无疑是指在天空或缓或疾移动着的庞大的雪雁阵了。“放牧”一词,有点石成金之妙。
次句“邀请宽广的风”,是过渡,是衔接,是蓄势。这“宽广的风”,让视野大畅。邀请“宽广”出场,鼓荡浩浩长风,所为何来?且看:“北去南来,书写人字春秋”!
好一个“书写人字春秋”!一部人字春秋,在辽阔天宇书写,何等壮美!据悉,雁群春天北去,秋天南往,恒守时序,从不失信。我相信,这场“生命的飞翔”,也是诗人志存高远精神的一次飞翔!
《低处的阳光》
云海无岸
覆盖着信念。让那些卑微的生命
比如草,一样站成地平线上
最倔强的风景
在我眼里,“卑微”、“倔强”、“信念”,是这首诗的关键词。通过这几个关键词,可以一窥诗人精神向度——尽管“卑微”,依然“倔强”,因有“信念”!
“信念”缘何确立和保持,生命中有阳光也!
感恩阳光,感恩阳光的慷慨和公平,当此诗立意之所在。
而将小草视为“地平线上”“最倔强的风景”,实为佳句!“倔强”一词,诗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