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平朱氏宗祠门楼对联谈起

分类: 胜地游学 |
武平朱氏开基始祖系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谥文,世称朱文公,被尊称为朱子)第八代孙小四郎公(朱錫)。小四郎公之子念五郎公为武平万安朱氏的开基始祖;万安朱氏宗祠即位于万安乡下圳村,建于三百多年前的清朝康熙年间。宗祠门楼为独立建筑,与朱氏宗祠相隔10米左右,与宗祠大门方向成九十度角,门楼门面呈外八字喇叭口,高大雄伟。门楼顶部刻有“沛国郡”三字,表明万安下圳朱姓的源远流长。门楼石条门嵌上雕刻有“沛国家声远,考亭世泽长”的对联,横批为:道学家门。
http://s9/mw690/0026UkTpgy6ZO155n3G48&690
关于“沛国郡”和“沛国家声远”的上联,先要谈谈朱氏的源流。公元前11世纪,邾侠(轩辕黄帝32世孙)受周武王封为邾国(在今山东济宁一带)诸侯,邾侠原姓曹,因以国为姓,改姓邾,即朱氏远祖(邾侠共衍生曹,朱,颜,娄四姓。)战国时代,战火燃烧到邾国,公元前470年左右邾国成公夷鸿逃居沛邑,改邾为朱,即朱氏开端。“沛国朱氏”自西汉中期至东汉末年形成望族,人才辈出,渊源久远,被奉为朱姓正宗,历经汉、魏、晋、南北朝,为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四大望族之一。沛国朱氏后裔唐宰相朱敬则(635年—709年),其后裔一支宋时迁居婺源,即朱熹祖籍的新安朱氏;朱敬则的另一支后代则为更后来的明皇朝(1368-1644年)正脉。朱姓历来极为重视家谱,作为汉魏六朝东南最古老和庞大的门阀世族,朱姓早已有家乘、谱牒,隋唐之世,朱姓谱牒不仅藏于私家,且为国家收藏,甚至公开流传于世,所以宋人欧阳修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时,才可能将宰相朱敬则的沛国朱氏世系理清;其后朱文公世系、明皇朝世系也非常重视修谱,所以世脉清晰,丝毫不乱。
至于下联“考亭世泽长”的由来,则是与朱熹和他的父亲朱松有关。考亭村山环水绕,群山环抱,风景优美。朱熹之父朱松北宋宣和五年(1123)赴任政和县尉,途中驻跸建阳,考亭的碧水丹山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朱熹晚年遵从其父遗愿,于考亭筑室定居,并在居室东面建成竹林精舍,即后来的考亭书院。考亭村位于建阳市西郊,朱熹晚年在此著述讲学,传道授业,学子们从全国各地云集而来,形成了浩大的“考亭学派”,后世尊称为“闽学”。考亭书院成为南宋时全国最有影响的书院之一。因为朱子在儒家和中国文化的崇高历史地位,有学者用四句话概括为:“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故后世朱子子孙在家族宗祠以“考亭”表明自身的世系渊源,并以此激励后代继承家风,严于立身、勤于治学。
南宋后期、元明清时程朱理学理学被尊为儒家正统,而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所以宗祠门楣上有“道学家门”作为横批。
http://s8/mw690/0026UkTpgy6ZO3ztubZ47&690
祠堂内部,中央供奉祖先神位、朱子像和族谱,其上书“祖德流芳”。左右两边有朱子格言:“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以及《朱文公家训》(也即大家熟悉的《朱子家训》)。
http://s3/mw690/0026UkTpgy6ZO3A5moif2&690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http://s13/mw690/0026UkTpgy6ZO3FxlUg1c&690
朱熹的一生致力于讲学、著述,孜孜不倦地授徒讲学,无论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不长的做官生涯中,亦努力匡正国家治理中的不良风气,救济危难、减轻赋税,并检举弹劾贪官污吏,为民办了很多实事,每到一处任职必振兴教育,建设书院,并常常亲自讲学;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庞大严密的理学体系构建。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在宋朝,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是朱熹。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
历代先祖的伟大成就,流传数千年的醇厚书香,端正严谨的家规家风,培育了一代代优秀的朱氏后裔人才,兴旺发达的朱氏开枝散叶到世界各地,为时代的进步而共同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