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树养人,道理可相通——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赏析

(2022-04-10 09:24:08)
标签:

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

赏析

分类: 杂文散记

养树养人,道理可相通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赏析


       从形式上来说,《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人物传记,但从内容实质上来说,它其实是一篇有着浓郁政论性的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孟子、庄子这些先贤就经常用寓言来说理。深受庄子影响的柳宗元也喜欢写寓言,比如《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以之来影射社会现实,这些作品彰显了他作为官员和文人的时代责任感。

       《种树郭橐驼传》就有着针砭现实的目的。安史之乱平靖之后,唐代并没有因此就得安宁,反而加剧了朝堂混乱、军阀割据、社会动荡的局面。老百姓不得休养生息,苦不堪言,而各地官员又基于各自的利益胡乱指挥乃至骚扰百姓,无止休的劳役、不停歇的剥削使得民不聊生。为此,当时作为监察御史里行的柳宗元写下了本文,欲上达天听,改变现状。

        本文主体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种树人郭橐驼介绍自己“养树”的经验,一部分是郭橐驼阐述“养人如养树”的看法。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关联“养树”与“养人”(其实就是养民)的相似性,告诉人们“养人”很重要,要给百姓休生养息的机会,才能稳定民心,才能恢复民力,才能巩固国家根本。

       我们不用去探究这个郭橐驼到底是否真实存在,只要清楚柳宗元写他的目的就是借他之口来说己话就好。就其谈论而言,柳宗元的写作还是非常注意符合人物本身的角色的写实性的。因为郭橐驼就是一个普通人,他种树很厉害,但绝不是一个能谈玄论道的学者型人物,所以他的言论就以他一个种树人的角度、以他一个普通百姓的视野来谈,他说的是自己种树时如何育苗、如何培土、如何照看、如何使它们高大茂盛;又论说了别人为什么种不好树的原因,说明种树人过度干预树的生长,看似爱树,实是害树。这番经验就为下面他阐述“养人”的言论找到了依据,明确了官员们不断对百姓发号施令,表面是爱民,其实是害民的深刻道理。于此,柳宗元找到了“养树”与“养人”的相似性,进而可以以郭橐驼种树的成功劝讽当时的官员们要帮助百姓休养生息,可加引导,但不能事事主导、时时干预,更不能急于求成、违背发展规律。

       柳宗元在本文寄寓的言外之旨还是很不错的。他的这种“顺天致性”的见解很符合庄子的“无为”思想,在治民之道中自有其作用(与历史上各朝代休养生息的办法有相似性),作为受儒道思想影响的学者,他不仅强调“顺其自然”,也讲究“因其本性”,一方面不希望为官者太多地干预百姓的生产生活,另一方面也强调官员可以发挥管理的职能,根据百姓生产生活的规律,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按照规律得到更好的发展。

       可惜柳宗元阐发的这些言论终究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他的拳拳热心也终归是“媚眼抛给瞎子看”了。看看中晚唐之后的那些官员,有多少能真心为国为民的?且莫说我们对历史的关照,单是我们从白居易、皮日休等诗人作品中看到的描述,我们就可以深感唐皇朝那时的腐朽没落。上至统治阶层,下至小官小吏,皆以盘剥百姓为能事。读读白居易的《轻肥》《杜陵叟》,其中百姓的惨状,真令人不寒而栗、满怀愤慨。这样的一些人哪能够体恤百姓、爱民如子?不往死里折腾百姓已经算是人性未泯了。为着他们的私利(或者攫取百姓财富占为己有,或者劳役百姓以彰显自己的政绩,或者苛捐杂税来完成各级课考),哪里还能够让百姓平安度日、平静发展?柳宗元所说休养生息的道理,这些人不是不懂,可他们连“放长线钓大鱼”的耐心都没有,因为在他们看来,拿到手里的才是自己的,“有便宜不占王八蛋”“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才是大实惠,所以个比个加紧盘剥百姓,只恨不得挖得天高三尺,又岂会真把百姓死活放在心上?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当时也有着像柳宗元、刘禹锡这样正直的官员,可在如此的大环境之中,受着各级的束缚乃至控制,他们也有心无力,主导不了形势,反而是他们自身还因此受到迫害,屡屡被贬谪、弃用。更别说其中还有一些虽正直却也急功近利的人物,结果常常好心办坏事。

       这些情况,其实在各朝各代都存在,乱世特别明显,盛世也不曾消失。哪怕到了今天,现实中也有类似的情形,一些“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不就是劳民伤财的表现么?有些地方一任又一任的主官来来去去,各有搞法,东一榔头,西一镐子,结果当地经济不见发展,反而落下了一堆烂摊子。这倒是应该让这些人好好借鉴郭橐驼的种树经验了。

       当然,柳宗元的这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为官者如何“养人”有借鉴的必要,其实在社会生活其他很多方面也有借鉴的意义。比如,新时代对如何抚养、教育孩子有很多的争论。父母爱孩子太过,学校对学生太宽容,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一个解不开的结。家庭、学校如何“养人”,郭橐驼种树的经验,有颇多可参考之处,有兴趣者不妨籍此展开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