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理论的中华民族精神(一)
(2013-04-02 16:24:33)
标签:
文化 |
孔子思想理论的中华民族精神(一)
——思想奋发进取
“思想奋发进取”,是中华文明最显著的文化特征,也是中华民族极为崇尚的民族精神。许多中华儿女之所以具有“思想奋发进取”的内在品质,都是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结果。系统展现这种文化形态和精神境界的最早历史记录,见于《周易》。例如: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下万物之情可见矣。”(《咸卦·彖辞》)意思是:天地交感带来万物化育生长,圣人感化人心带来天下和平昌盛;观察这些感化效果,就可以感受到天地万物追求生存发展的真切性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象传》)意思是:君子要像天体一样,运行刚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象传》)意思是:君子要像大地一样,承载万物生长,造福于大众。
“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革卦·彖辞》)意思是:天地变革导致四时形成;商汤王、周武王推翻夏桀王、商纣王的革命,既顺应天地运行规律,又应合百姓的愿望;变革之功效实在宏大啊!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吉。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乾卦·文言》)意思是:《乾卦·九五》爻辞所说的“大人”,具有天地覆载万物那样的大德,具有日月普照大地那样的圣明,施政于民像四季交替那样有序,指导人们趋吉避凶像鬼神那样神妙莫测。他先于天象行动,天象也不会与之相违背;后于天象行动,也能合乎天象演化规律。
上面这些文辞,是对《周易》部分卦爻辞的诠释,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的精神风貌。从远志(体察“天下万物之情”,关注“万物化生”的远大志向)、厚德(像大地那样,承载万物生长,造福于大众)、睿智(像“天文”那样“刚柔交错”,因势而为)、勤奋勇敢(像天体那样,运行刚健,自强不息)、变革创新(提倡“顺乎天而应乎人”的“革之时”)、和合(天下万物和谐共荣,即“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等等方面,生动具体地表达了当时人们“思想奋发进取”的优秀本色。
“思想奋发进取”,是早期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彪炳千秋的一个闪光点。任何一个伟大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因为它是该民族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脊梁,是团结凝聚该民族的灵魂,是促使该民族蒸蒸日上、奋进不已的动力。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当然有自己的民族精神。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古代人民“思想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早已发扬光大。经过数千年历史的风雨洗礼,中华儿女所表现出的卓越民族精神,已经不能用“思想奋发进取”这个笼统的概念来把它们包容进去。但也必须承认,中国近现代所弘扬光大的卓越民族精神,都是由古代先民“思想奋发进取”精神风貌不断传承发展而来。我们今天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能忘记老祖宗。追慕这个文明源头,更易于消除某些人的民族自卑心理和民族虚无主义倾向,有利于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奋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常议常新的文化课题,也是当前文化建设的一项迫切任务。我们今天研究孔子学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包括了振奋民族精神这样一项崇高追求。孔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忠诚继承者,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宽厚宏廓的伟大气派,历代中华儿女所表现出的伟大民族精神,都可以在孔子学说和孔子思想理论中找到印证。就精神层面而言,孔子学说包含了道德的情操,理智的思考,艺术的精神,敬畏的信仰,和谐的社会,合理的制度等等众多元素的和合。孔子学说和孔子思想理论,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活水源头,是伦理道德的规范所依,并由这些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价值。在其长期演变中,孕育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成长和完善,担当着建构民族主体精神的重任,并以自身的生命智慧维护着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立绵延和发展。总而言之,在孔子思想理论中所展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古代先民辛勤开拓、缔造文明的伟大智慧结晶,也是孔子学说光照后人的精华所在。经过孔子全面总结、系统归纳和精心提炼出来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大约集中在“当仁不让”、“先难后获”、“爱国情怀”、“探索创新”、“实事求是”、“诚实忠厚”、“勤奋治学”、“操守高洁”等等方面。所涉及内涵,将在后文略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