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白写的最差的一首诗,前后都对仗不工整,却成千古名句...

(2019-10-02 22:58:02)
标签:

文化

杂谈

要说在唐宋间,各种经典的诗词百花齐放,各种流派,什么浪漫派、现实派、田园诗派…总之各式各款,总有你喜欢的口味。那么小编就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了,如果让在座的各位只能推举一人的诗作,你们会选择哪位呢?




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李白。李白有个响当当的名号,名为诗仙,以小编看来,还得加一个酒仙的称号。李白可谓是最浪漫,最豪情,最会自我感觉良好的诗人。

李白酷炫狂傲狷,就连当时的唐朝皇帝他都视为无物。一句“高力士,给爷脱靴!”散尽了多少豪情状语!李白是天生的大诗人,大文豪,他提笔就是别人难以企及的千古绝唱,他能够把瀑布比作银河,能宽慰自己,诗顺带宽慰天下人天生我材必有用。




朝堂之上容不下他又算得了什么,天下之大,山水之间自有他的容身之处,于是李白在好山好水之间徜徉,他豪迈饮酒,酒醉作一首诗,痛快的时候找三五好友吟诗作对,好不快活!李白的诗歌中极尽浪漫,充斥着大胆的想象。这,就是李白;也唯有这,才是李白!

李白流传下来的诗句中,各个都是经典,也是我们从小背诵到大的,字字精华,无可挑剔。但小编却发现有一句诗中,开头的两句就好像是张冠李戴一样,十分不协调,但没想到无心插柳,这两句看似没头没尾的两句诗却成了经典中的经典。

这首诗便是《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前面两句就是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https://05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90930/2019093022_ebd1455630894bca995b3817f306e022_7166_wmk.jpg

这不仅仅是对仗不工整,这两句还没头没尾的,很是突兀。其实这两句正是将李白当时的心境描绘的是淋漓尽致。当时是苦闷的李白和自己的叔叔李云宣泄自己的苦闷情绪,大概意思是,过去的昨天已经逝去,不可挽留,但是如今扰乱我的今日却依旧在扰乱我。

而这首诗其实主题是送别,公元742年,李白满腹凌云壮志来到长安城,想着要在天子脚下干一番事业。李白是自信满满的,甚至于有些自负,但他的自负是有资本的,李白得了一个翰林院的小官,没想到短短两年他的官职就做到了头,他被陷害不得已离开了朝堂之上。




虽然李白没多久就看开了,但他当时的确是郁闷了好一阵子,李白灰溜溜地来到宣州,后来他的叔叔李云即将离开宣州,他才做了这首诗来送别李云

李白这诗写的很有意思,虽然是离别诗,但他却不先写离别,反倒是先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感,然后再写自己找不到目标,看似在虚度光阴。笔锋一转,开始不着痕迹地赞美自己和李云,称两人都是才华横溢之人,最后再开始抒发情感,幽愤和郁郁不得志的情绪井喷而出,这篇诗句一气呵成,情绪渲染到位,每一字一句都如同密不可破的牢笼,天马行空。

宋词中最经典的一首伤春之作,其中两句是千古名句,人人皆知!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与悲秋情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是伤春情结。尤其是在宋词中,伤春情结尤为普遍。无论是太平宰相晏殊,还是抗金英雄辛弃疾,抑或是一代才女李清照,都在词中见落花而伤怀,临暮春而感伤。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便是宋词中最经典的一首伤春之作。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著名词人晏殊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主要抒发的便是晏殊的伤春之情,表达了晏殊对时光易逝、难以追回的伤感。全词语言清丽自然,通俗晓畅,意蕴深沉,耐人寻味。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是千古名句,人人皆知。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晏殊的这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词的开篇两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意思是说,填一曲新词品一杯美酒,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可见此时的晏殊,心境是轻松喜悦的,似乎他十分乐于目前饮酒赋词的现状。其实,对于安享尊荣又崇尚文雅的“太平宰相”晏殊来说,饮酒赋词就是他所推崇的主要遣兴方式。

紧接着一句“夕阳西下几时回?”,即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再回来?乍一看,这句是晏殊对眼前景色失去的感叹,实则是对美好事物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伤感。其实从前一句“去年天气旧亭台”中,就蕴含了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却全非的怀旧之感。这种怀旧之感就是因为无法阻止美好事物和时光的逝去产生的。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是千古名句,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至于它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其一便是对仗工整,为天然的奇偶句,声韵和谐,十分利于吟咏。其二则是值得玩味的寓意,无论是花的凋落,还是春天的逝去,抑或是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类再怎么流连、伤感也无法改变。




所以晏殊在这里说,无可奈何春花又再次凋落,尽显伤春情结。好在晏殊还为自己留下了一段美好的期待,即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再次飞回来。这里便蕴含着深刻的寓意: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去阻止,但消逝的同时会有美好事物的再现,只不过这种再现需要你去细心感受,且不会和原来的一样,即晏殊所说的“似曾相识”。这种感受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总有相似的人或事引起感叹。




最后一句“小园香径独徘徊”,意思是说,晏殊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言下之意,便是他虽然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美好,但终究伤春情结使他内心无法平静,所以一个人在花间徘徊的情感是哀愁而低沉的。词到这里便结束了,但它所蕴含的这种伤春之情,却随着词被传诵千年,而感叹了千年。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杜甫最经典一首诗,短短40字写出内心的欢喜,开篇便是千古名句!

盛世唐朝,繁华如锦。千里江山,美若墨画。国家的富强,民生的安定,很多诗人借着这股盛世之风挥毫落笔,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备受世人传颂的经典唐诗。而在这些伟大的诗人之中,尤以李白、杜甫最具代表性。




杜甫的唐诗就显得有些沉稳、老成。他的作品并没有李白诗篇的那种清新明快,更多的是沉郁,对国家运势和黎民百姓之苦的担忧!“安史之乱”的爆发,也彻底改变了杜甫的命运,这位雄心勃勃、满腹经纶的才子,也从此踏上了逃难的征途。




颠沛流离的生活,让杜甫饱经了风霜,折磨了这位年逾半百的老人。晚年的他最后定居在了成都草堂,也算是有了稳定的住所,漂泊的心也终于有了安静的港湾。历经沧桑之苦的杜甫在成都草堂曾写下多首经典唐诗,今天我们要讲的这首《春夜喜雨》便是其中最经典的一首。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全文如下: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的大体意思:

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我们分段来讲一下这首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好雨就像知道季节似的”,将雨拟人化,在万物复苏的春季按时到来了。杜甫的担心终于被打消了,这位情系天下苍生的老人面对贵如油的春雨时,也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欢喜之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场春雨在夜晚如期而至,和着晚风悄悄地洒向大地,此时的人们可能经过一天的劳作已经酣睡,春雨此时悄无声息地来到世间,滋润着万物。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乡间小路上此时一片昏暗,唯有江船的灯火此时若隐若现地闪着光亮,通过这两句的描写,反映出了此时夜的宁静。不过在昏暗的静夜中,远处江中的一盏渔火却显得格外的刺眼,杜甫在深夜有这般的雅兴出来闲逛,看得出他彼时的心情是格外舒畅的。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因为这场春雨的到来,必然会打落很多的红花,那么第二天锦官城内的大街小巷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美景,想必人们都会被这突如其来的春雨和美景所惊到!这位老人深知“久旱逢甘霖”的不容易,如今春雨如期而至,杜甫的担忧也终于被打消了,今年将是个丰收之年,黎民百姓有个好收成,也终于可以吃饱饭了。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奔波一生,却情系国运与百姓之忧,其笔下作品多数沉郁、哀婉,像《春夜喜雨》这般欢快的唐诗在杜甫晚年是很少见到的。

大家最喜欢的诗词是哪句呢,欢迎评论讨论哦~


李白的巅峰之作,都是名句,被誉为千古绝唱,写尽他一生的豪情!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歌行体诗篇,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长相思》、《将进酒》等,都成了古典诗歌当中的登峰造极之作。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更是享誉古今的警句。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是汉乐府中的鼓吹铙歌曲,内容就是劝人喝酒,如南朝宋何承天的《将进酒》:“将进酒,庆三朝。备繁体,荐佳肴”,很质朴,谈不上豪放。但到了李白笔下,同样是劝人喝酒,却气势高昂,豪气冲天。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的开头,就写人生短暂光阴易逝,这是个早被文人嚼烂的主题,却没人能写出李白的声势。你看见了吗?黄河之水从天而降,它奔向大海,永不回头。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特点又是西高东低,站在下游观看,黄河仿佛从天而降,东向大海,一泻千里,势不可挡。一个“来”,一个“去”,在这“一来一去”之间,虽是滚滚向前,一去不返,却又构成一种往复回还的咏叹。




黄河水不会复返,那人生呢?从大河的奔流写到时光的流逝。“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你看见了吗?那华堂之上的主人,正在对镜悲叹:早晨还满头青丝,晚上就白首成雪。从青春到垂老的人生过程,李白就把它放到了一天中。人生如此短暂,这是多么令人震撼,令人心惊呀!

先从空间范围夸张,极尽黄河之壮阔;再从时间范围夸张,极言人生之短促。这里既有用黄河一去不返来比喻人生不会回头,也是用黄河波澜壮阔来反衬人类的渺小弱微。纵然气势豪阔,也让人感到悲伤。但这种伤感绝不是某个人的,而是人类的共同命运,不是“小我”的,而是“大家”的,这就是李白的豪放!



面对如此短暂的人生,人们该怎么办呢?李白的做法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是李白的经典表达。既然人生这么短暂,那就及时行乐吧,可不要让金樽空对着明月啊!李白真的“得意”吗?这首《将进酒》写于李白晚年。他已经经历了大半个人生,他所追求的远大抱负还没有实现。当年供奉翰林“龙巾拭吐”、“御手调羹”时,他确实得意过,但是不久他就陷入失望之中。唐玄宗需要一个会写诗的弄臣,而李白却想像谢安一样“为君谈笑静胡沙”,所以他才落得个“赐金还山”结局。李白并不“得意”。但李白就是李白,他把失意过得和得意一样,他把愤懑化为豪迈。“尽欢”的办法就是——“莫使金樽空对月”。“莫”是否定,“空”也是否定,双重否定表示强烈肯定,它充满着号召性和怂恿性。



“人生得意须尽欢”,这是一种生命的挥霍;“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是一种钱财的挥霍。那这钱财问题又如何解决呢?李白的办法是“天上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两句人称“非李白不能道也”。只要自己的天才还在,挣钱还不是举手之劳吗?可见,这“千金散尽还复来”是建立在“天生我材必有用”基础上的。只要才能在,今天的挥霍就不必有什么顾虑。这就是李白的豪放!


我们很多人可能没读过这首《将进酒》,但一定听说过这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因为它太有震撼力了。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尽管我们是凡夫俗子,却也需要承认自己存在的意义,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这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才引起了千百年来、无数人的深深共鸣,我们用它来激励自己,也激励别人,这就是这句诗的伟大之处。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不同于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那种属于普通人温暖而不张扬的快乐。李白要的是排场和气派,他要“烹羊宰牛”,他要“一饮三百杯”。

酒宴到了这时,已经从开始的悲伤转为热闹了。于是李白狂歌道:“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他说,岑夫子,丹丘生,请喝酒吧,不要停杯。我为你们唱首歌,你们都侧着耳朵仔细听。

几个长句之后,突然出现了急促有力的短句,像音乐中打着鼓点。本来还斯文的喝着酒,随着越喝越高兴,就开始大呼大叫起来。不但如此,他还唱了起来。他唱了什么呢?他唱的是——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钟鼓馔玉”的生活不值得追求,他只想长醉,不愿醒来。这情绪不是欢乐,而是激愤啊!李白不是仇视富贵的人,他的入仕之心始终都很强烈。只因世事污浊,富贵并不属于有才能的人。而清醒的时候,就会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郁闷,所以他宁愿长醉不醒。既然愿意长醉,那就继续喝酒吧!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圣贤如此,那诗人当然也是寂寞的,无法排遣寂寞,还是只能喝酒,而且还找了喝酒的理由并举例说明。那是哪个“饮者留其名”了呢?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留名的是曹植,这里化用了曹植《名都篇》中的“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在这里,李白自比曹植。古来饮者不计其数,为什么偏爱曹子建呢。那是因为曹植才高八斗,却又难展抱负,这和李白是何其相似啊?




诗写到这里,都是在劝人痛快喝酒,那您一定以为诗人就是那个热情好客的东道主吧?还真不是!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原来他不是主人,而是客人呐!但他已经反客为主,指挥主人了:喝这么痛快,怎么说钱不够了呢?你把你名贵的五花马,珍贵的千金裘,让你的小童拿去换酒喝呀!这就是李白,永远有着王者风范的李白,永远都那么颐指气使的李白。但别把他当做酒徒,他是一个天才,一个寂寞的天才。

正当痛饮狂歌,好不热闹之时,一句“与尔同消万古愁”,全诗戛然收尾,诗开头那萦之不去的悲哀又回来了。人生短暂,世事污浊,那还需在说什么呢?只能是喝酒了,一醉解千愁,可喝什么酒,喝多少酒才能解这万古之愁呢?什么酒都解不了,多少酒都解不了这万古之愁。全诗至此结束,起的惊心动魄,收的鬼斧神工。

一个独一无二的李白,一首无可复制的《将进酒》,写尽李白的豪放,写尽李白的落寞。

李白无心插柳,本写诗慨叹千古兴亡,一不留神成就一个经典词牌名!

大家对于李白应该已经非常熟悉,从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这个诗人的作品,到高中时代再到大学时代,一直到今天,眼前关于他的诗词依然源源不断。




这个诗人的创作寿命非常之长,从十几岁开始一直到生命的尽头,长达50年的创作经历让他留下了太多精彩的作品,即便是距离今天有1300多年,但是他的那些作品依然能够跨越时空送到我们的眼前,出现在我们的语文教材当中。

今天我们所分享的是李白一首无心插柳之作。不过是他慨叹千古兴亡的怀古唐诗,但一不留神却成就了一个经典词牌名。而这个词牌名带来了很多精彩的作品,苏轼,辛弃疾等人都有大量精彩的这一词牌名的宋词。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这首唐诗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苏台览古》,大约写于李白40岁的时候。他和孟浩然一样,人生失意开始了吴越漫游,在今天的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看到天地间苍茫的景色,想到这一片土地上曾经有过的历史,顿时发出感慨。




古代诗人就是如此,最经常做的事情就是漫游,经常做的事情,就是登高望远。看到烟眼前景色,想起此地几百上千年的历史,内心愁肠百转,把千古兴亡都装进诗歌当中。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诗经》而来的传统借景抒情,以眼前所看到的景物起兴。这里曾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都城,曾经的舞榭歌台,曾经的园林宫殿,曾经是多么奢华,如今只是一片废墟,只有杨柳叶子青青,只有采菱女在唱着永恒的歌谣。




诗歌的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入的那个苍茫的历史背景之中。诗人以现实当中的柳树,现实当中采菱女的劳作,来反衬历史兴亡的更替。如此对比更让人觉得历史光阴流转之快,更让人感受到此地的千古兴亡。

但真正精彩的诗句还是最后两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当年这里是吴王夫差住过的宫殿,但是到如今还有几个人能够记得他?只有西江当中的明月曾经照过吴王宫殿,曾经照耀过灯红酒绿的生活,如今依然高悬,但是月光之下只有一片废墟。




第三句当中有一个熟悉的字眼“西江月”。古诗当中的西江月只不过写的是河中的明月,但是到了宋词当中化为了一个经典的词牌名。苏轼辛弃疾等人都根据这个词牌写出了精彩的作品。

李白无心插柳之作,却不像影响后世那么多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和禾子姐秋晨
后一篇:禁疑必弃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