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西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标签:
转载 |
分类: 我佛慈悲 |
一提起《西游记》 ,人们的脑海中自然而然地会浮现出孙悟空、猪八戒等经典形象。如果问大家:“ 《西游记》讲的是什么故事,西游的目的是什么?”大多数人的回答肯定是:“ 《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西游的目的自然是取经。”真的是这样么?“西游”的源起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西游取经”这一行动和目的呢?唐僧师徒为何会选择去西天呢?他们取经的目的都相同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西游”。
“西游”一事如何而来呢?这还要从如来佛祖降服孙悟空之后说起,小说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 中有所交代,那是猴哥大闹天宫五百年后的一次盂兰盆会上,佛祖说起天下四大部洲众生的根器,原文如下:“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在佛祖看来,南赡部洲众生根器最钝,福报最少,恶业最多,因此动了恻隐之心,想要普度南赡部洲众生,救拔他们于“是非恶海”,救拔的方式是“传经布道”。
但是佛祖对人性洞若观火,深知人性浅薄,不识好歹。你送上门的,他偏偏不要。因为太容易得到的,人们往往不去珍惜。因此,佛祖虽然想普渡那一方众生,想传经,却也不想轻易送上门。最后佛祖选择了另一种传经方式: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这一个善信是谁呢?对了,大家都知道,是唐僧。唐僧和佛祖极有渊源,西天路上的妖怪都知道,唐僧的前世是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轮回十世修行的元身。这便是西游取经的源起了。
当然,有取经人还不够,实施这么一项庞大的计划,还需要各方面人员条件的配合。也就是说,佛祖需要一个代理人全权处理“西游行动”,具体处置取经事宜,佛祖选的代理人是谁呢?正是神通广大的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奉了佛祖法旨后,便立即实施了三大措施:一是着手查看路线(菩萨一路向东往长安,逆行了十万八千里的取经之路);二是选择取经团队的成员,从唐三藏到小白龙,无一不是菩萨选择和安排的;三是安排磨难和历练,西行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几乎都是菩萨预设和布置的。
从唐王朝这方面来说,为什么唐王李世民会支持这一取经行动呢?这事得从魏征梦斩泾河龙王说起,李世民答应救犯了天条的泾河龙王一命,结果人家魏征打了个盹,就把泾河龙王杀了。龙王一方面天天来闹腾,搞得李世民心情极度郁闷;另一方面一纸诉状,在十殿阎君那里把李世民给告了,使得唐太宗魂游地狱,在地狱里看到了自己的大哥建成,三弟元吉前来索命,还有他当年平定天下时扫灭的枉死城中的“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喊冤叫屈。李世民答应还阳之后做一个水陆大会超度这些冤魂。还阳之后,李世民下旨征召大德高僧作坛主主持水陆大会超度枉死的冤魂,这才有了后来的玄奘法师的登场。在第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观音显象化金蝉》中,菩萨明确交代大乘佛法“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这也正符合了李世民的需求,于是太宗才会道:“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也才会问:“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所以在唐王朝这一方,是支持去西天取经的。
接下来我们简单地分析一下,唐僧师徒取经的目的各是什么。先从唐僧说起吧。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唐僧之所以西行取经,是为了完成唐太宗交代的任务。另外还有两方面的动机,一是可以成就功德圆满。菩萨在颂子里明确说“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第十二回);二是赎罪,因为唐僧的前世金蝉子曾怠慢了佛法,因此被贬下人间,历经十世轮回,取经对于唐僧来说是最好的消业障得功果的途径。
至于悟空、八戒、沙和尚与小白龙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呢?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消除罪业,脱离苦楚;二是重新修行,果证金身。
悟空因为当初大闹天宫而被如来佛祖镇压于五行山下。猴哥的性格大家都知道,好动喜闹,却被镇压了五百年,这五百多年动弹不得,没有自由。对于猴哥来说,这是多大的煎熬啊。当猴哥见到菩萨时,立马就说:“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第八回)”当菩萨问他是否愿意跟随取经人入佛门修正果时,猴哥急道:“愿去!愿去!”后来西行路上,悟空一路保护师父,虽然屡屡被师父误解和驱逐,却也从未动摇。很大一部分的动因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良好表现消除业障,重新获得自由。还有一点就是“还恩情”,悟空毕竟重情重义。唐僧将他从五行山下解放出来,还他“自由”,对他有“再生”之恩,他必须报答师父。
八戒原本是天蓬元帅,掌管天河水军,相当于银河舰队的总司令了。因为调戏嫦娥,被玉帝打了两千锤,并贬下凡尘,又因为投错了猪胎,变成了猪的模样,在福陵山为妖。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中菩萨对猪八戒说:“我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可跟他做个徒弟,往西天走一遭来,将功折罪,管教你脱离灾瘴。(第八回)”猪八戒听说可以“将功折罪,脱离灾障”,马上表示: “愿随,愿随!”所以八戒取经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赎罪消业,重修人道。
沙和尚原本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在遇到观音菩萨时,他说道:“只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第八回)”沙僧的日子其实是很难熬的,每隔七日就有飞剑来穿胸胁百余下,真是过得生不如死了,说是活受罪也不为过。因此当菩萨对他提起取经一事时,“我今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第八回)”沙和尚回答得很干脆:“我愿皈正果。(第八回)”。沙和尚愿意跟随唐僧取经的动机已经很清楚,是为了“飞剑不来穿胸胁”(脱离苦恼)以及“功成免罪,复归本职”(修成正果)。
小白龙原本是西海龙王的三太子,说他是官二代毫不为过。因为纵火少了殿上明珠,被他老爹告了忤逆,被玉帝吊在空中打了三百,并被判处死刑。生死存亡之际,他主动向观音菩萨求救,是菩萨向玉帝求情,因而救了他一命。这是真正的救命之恩,所以在西行路上,他愿意化作白马,充当脚力,并在取经团队快要“瓦解”的时刻,劝说猪八戒找回大师兄孙悟空,从而挽救了取经团队,也挽救了取经事业。因此,小白龙西游取经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报答观音菩萨的救命之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