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做乘法,而不是加法

(2019-11-05 18:10:36)
分类: 王吉作品

要做乘法,而不是加法。

昨天看了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的演讲,其中一句话让我很有共鸣。他说企业要做乘法,而不是加法。他举例说明,参加各种高大上的会议虽然可能短期获利,但只是做加法。花时间做好企业内功虽然短期不能获利,但却是在做乘法,未来时间会带来复利。

投资上其实也是一样的。低估值的公司,估值回升,其实只是加法而已,因为市盈率不可能以每年增长20%的速度持续上涨,准确的说,连每年增长1%的速度持续上涨都不可能,市盈率一定是在一个范围内上下波动,比如10-50。而利润却可以以平均每年增长20%的速度持续上涨,是乘法,比如巴菲特的伯克希尔持续50年利润年复合增长20%,这就是复利的奥秘。所以,靠估值回归赚的钱,和靠利润增长赚的钱不是一个级别的。

长期持有相当比例的现金,然后在政策打压、金融危机、股灾、黑天鹅事件时出手买入低估的二流公司(长期平均利润增长每年10%左右),只是做加法而已。而长期满仓持有一流的公司(长期平均利润增长每年20%左右),穿越估值波动、政策打压、金融危机、股灾、黑天鹅事件,是做乘法。所以投资行业一年三倍的人多入牛毛,十年十倍的人凤毛麟角。

附上过去的一篇旧文,温故而知新:

为什么巴菲特说长长的坡而不是陡陡的坡?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叫“重要的是找到湿湿的雪,长长的坡”。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动不动就持有一只股票几十年。

反观很多其它的投资人,特别关注并且乐于预测下一年甚至下一季度的公司业绩,以期取得超额回报。我感觉他们不是在找长长的坡,而是在找“陡陡的坡”。

那么问题来了,巴菲特先生为什么说要找到长长的坡,而不是陡陡的坡呢?我认为其实答案的秘密究其根本还是在于“复利”。

陡坡虽陡、雪球滚的速度虽快,但不可持续。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不过海拔8848米。坡越陡,可以持续滚雪球的距离越短,复利的作用也越难发挥。

如果能找到长长的坡一直把雪球滚大,复利就能充分的发挥作用。其实坡不必陡,甚至还可以有曲折。

正所谓“慢即是快”。找到下一年甚至下个季度业绩会暴涨的公司(陡坡),貌似可以赚快钱,其实可能赚的非常慢。因为暴涨的业绩是不可持续的,就会造成在资金分配上的难度几何级的增加。短期业绩暴涨不代表股价会短期暴涨。如果业绩短期爆发后,股价不涨,甚至于不涨反跌怎么办?(这种情况的概率还是挺高的,尤其在中国,熊市、政策打压、贸易战等等都会造成股价短期不跟随业绩上涨)。股价不涨,短期业绩爆发后,业绩又平稳甚至下滑了怎么办?就算股价跟随业绩短期暴涨了,比如半年翻了一倍,卖出以后的现金还要寻找新的短期业绩暴涨的机会(陡坡)才能维持这种高收益率。而陡坡毕竟是稀有的。过了半年没找到,半年100%的收益率就变成了50%,再过半年还没找到,收益率就变成了33%。最糟糕的是如果找到的新机会不是陡坡,而是个坑,还可能亏钱,收益率进一步降低。由于我们每个人的能力圈是有限的,是不可能持续找到短期业绩暴涨的公司(陡坡)的。换坡的频率越高,犯错的概率越大。就我个人而 言,把一家公司研究透往往要花几年的时间。如果只给几个月的时间,对公司的研究深度必然大大下降,犯错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反过来,如果我们把目光看向远方,找到能够持续取得合理回报率几十年的公司(长长的坡),让复利充分的发挥作用。那么,第一,在资产配置上的难度大大降低了,第二,犯错的概率大大降低,第三,回报是惊人的。

王老吉

2019.11.5. 星期二 晴 于深圳

博客:blog.sina.com.cn/wangji168

微博:weibo.com/wangji168

雪球:https://xueqiu.com/u/43859503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梦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