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SUNTalk】孙明玮:销售的真谛

(2013-08-07 03:36:25)
标签:

销售真谛

服务真谛

财经

suntalk

孙明玮

前言:最近在思考销售,想的多了,就想写下来和大家分享下。一来期待大家的批评指正;二来也给正在职场打拼的年轻人一些正能量——如果你选择从事“销售”,恭喜你,你选择了“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

 

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

 

大家先冷静的想一想、分析一下,360行里,有哪个行业是与销售没有关系的?所有行业,一切商业行为,基本都是与销售息息相关。他们的目的或者是要卖出产品,或者是要卖出服务,或者是要卖出他们的文化和思想(从而更好的为销售产品或服务做铺垫)。

 

历任美国总统都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美国总统的工作是什么?说白了就是销售。销售他们的思想和主张,销售美国的文化和价值。文化和价值是最伟大的产品,而能够成功推销的人——美国总统,当之无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

 

任何的优质产品或服务,只有的被成功销售出去,才能够实现其最大的价值并创造利润。利润返回到研发和生产,继而形成商业社会的良性循环。成功的销售,是对接产品(服务)和人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销售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

 

我所从事过的销售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新西兰奥克兰的一家富士胶卷彩扩店打工,除了向客人提供胶卷冲洗服务,还销售相机、相框、电池等产品。那时候我19岁,当时第一明白了如何做好服务,如何提高销售额。客人进店,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Hi, how are you?(嘿,您好吗?)”,最后一句话永远是“Thank you! Have a nice day!(谢谢!祝您愉快!)”。

 

后来,我又相继从事了纸媒和网站的广告销售。第一单的纸媒广告经历我记忆犹新。当时公司在新西兰出版中文的汽车周刊,我加入时正好出了四期。包括老板在内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如何谈业务,谁也说不出一、二、三。我拿了一捆周刊,大概100份,每份订上一张公司简介和名片,旁晚在我所负责的区域,往每家车行的信箱投递。几天过后,终于有一个车行老板打来电话,试做了两期半版广告。万事开头难,自从有了第一单业务,我的信心前所未有的增强了,重复成功的经验,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的广告业务量排名公司第二,收入大大超过一般的工作。

 

如果说销售纸媒广告的成功,是符合了当时急速增长的移民的购车需求,那后来从事的网络媒体广告销售,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在2005年前后,企业对网络广告投放的热情远不及现在,而且当时我们采取了较高的定价策略,一般的小企业主都望之兴叹。同时进公司的6个销售,最后就我自己留了下来。开始就是扫街,挨家挨户打招呼,递名片,如此进行了大概两个月后,才渐渐有了收获。而第一单业务,由于客户经营不善倒闭,一分钱广告费都没有到账。

 

广告销售的成功历练,使我的个人销售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后来,我把职业目光瞄向了更富挑战的房地产领域,从国外做到国内,从2006年,一直做到2012年。国外的房地产销售,主要以二手房交易为主,中介没有底薪,房源需要自己找,买家更需要自己找。刚开始的三个月,真可以用煎熬来形容。我永远记得卖出的第一套房子,是在早上6点钟,一位华人老太太打来电话说要看房。天还没亮,我开车到她家,带上她,看了四套房子,前三套都不满意,而最后这套,也是我临时想到的,开始也没认为她会感兴趣。记得签合同的当晚,老太太全家都到了,个个都很满意。之后的日子里,凭借着吃苦耐劳和不断提供的业务水平,我在第一年就做到了公司销售的前三,第二和三年成为当之无愧的销售冠军,在整个区域风头一时无二。

 

从事房地产销售,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服务的含义,因为要做成一单生意,不可能是一个电话或一次见面就可以搞定,有一单近千万的代理销售,我和委托的业主从相识到最后成功销售,足足有7年时间。取得客户的信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中间没有捷径可走。

 

国内的销售现状

 

以下场景,你也许不止一次碰到过:

 

l         商场挑服装,服务员不是爱答不理,就是一个劲硬推销

l         美容美发,服务也许非常热情,但目的都是清一色的纵容办卡

l         银行服务,你就是拿着千万现金,职员似乎也不感冒

l         汽车4S店,你买了车交完款后,业务员基本从此音信全无

l         售楼处,过去的几年牛市,销售顾问都养成了牛脾气

 

中国的商业社会整体的服务意识匮乏是不争的事实。举几个我的亲身经历:

 

l         2010年底,我在4S店买了一台轿车,当时的服务也算热情周到,第三个月,销售顾问也打过一个电话提醒做第一次保养,但从此以后后,再也没有了音讯。你说我换车的话,还会再选择这个品牌吗?

 

l         2012年底,我们的创业项目有一些营销预算,接触了几个互联网媒体,邮件询问基本无法在当天得到回复,四家媒体,最快的一家第二天回复,最慢的两周后回复,还有一家索性没有回复。

 

l         20136月,我们联系了一家代工企业,老板也算热情,答应邮寄几件样衣给我们,中间我也催促过两次,结果样衣现在还没有收到。

 

l         最近,我联络一家创意产品销售网站资讯业务。网站创始人有海归背景,刚获风险投资,按道理说应该朝气蓬勃,服务到位。和一位负责的小伙子沟通了几次过后,我提到由于QQ不是经常在线,可否加微信,一些问题方便向他请教。结果丫来了句:不用了。我当时在想,是我给他带来业务和生意,还是他给我带来业务和生意?简直本末倒置。

 

关于国内销售和服务的类似遭遇,要慢慢说,说三天也许都不够。

 

销售的真谛

 

由于篇幅关系,过多的虚的内容和过去很多专家已经讲过的内容,在此不做重复。只谈几点浅俗易懂,容易实施,但被大家忽略的一些方式方法:

 

1)  销售人员必须具备天生的外向性格,积极乐观的心态,不光善于言辞,更要懂得聆听。很多的销售人员口若悬河,不给他人说话和提问的机会,这是最差的销售。懂得聆听客户的需求,是销售人员最基本的素质。

 

2)  销售人员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韧性,不能有一撮而就奢想。第一次接触或联络就谈成买卖只存在于理论中。现实中的销售,业务人员需要做好沟通三次,四次,五次十次甚至更多的准备。客人暂时不买,不代表以后不买;客人今年不买,不代表明年不买。销售和服务的跟进需要有持续性。

 

3)  销售人员需要把销售当成一项事业,而不是一份工作。销售的成功,不仅体现了企业的成功,更体现了个人的价值。

 

4)  企业应该建立真正的客户管理(CRM)体系,而不是只说不做。在国外,消费者购物后结算时,服务人员顺应记录消费者的姓名及联络方式是非常的普遍做法。在中国到目前为止在消费过程中,我还没有碰到哪个企业会主动留下我的姓名及联络方式(办卡除外)。也许有人会吐槽,中国消费者不习惯留自己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对于有类似吐槽想法的人,我只说一句,你有试验过吗?如果没有,不要有先入为主的坏毛病。

 

5)  企业应该设立首席服务官(CSO)一职,把服务真正提高到企业的经营核心位置,从而更好的为销售服务。

 

 

成功的销售,是不断的重复成功的服务,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没有捷径可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