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SUNTalk】孙明玮:我眼中的新媒体

(2013-03-01 21:39:26)
标签:

财经

垂直媒体

科技博客

数字媒体

新媒体

【SUNTalk独家报道 2013.02.26】


前言:226日在北京参加了一个以“新媒体的创业路”为主题的沙龙活动,听了几位新媒体投资、新媒体和自媒体领域的资深人士对于新媒体创业和发展的不同解读,我今天也想借助新媒体的平台,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谈谈新媒体。


 http://s13/mw690/7345b03fhd6dd68d254bc&690

 

什么是新媒体?


搜索引擎是这样定义新媒体的: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广义来说,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之后出现的富含数码及科技元素的媒体,都可以统称为新媒体。从90年代末开始的第一波互联网浪潮孕育的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如果算是中国新媒体的第一波,那2005年随着开创了楼宇液晶媒体新时代的分众传媒的上市,引起了新媒体的第二波热潮。聚众传媒、框架传媒都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聚众和框架传媒先后被分众收购)。从2011年开始随着爱范儿、36氪、虎嗅等一批专业类(也有人称为垂直类或博客类)新兴网络媒体的出现,则引发了中国新媒体的新一波浪潮。当然,随着2009新浪微博的诞生,以微博或微信平台为载体的很多自媒体也蓬勃发展。自媒体的概念在200506年左右博客最火的时候已经为很多网民所熟悉。由于篇幅关系,这里不多阐述。


新媒体的分类


这里主要是谈一谈2011年开始以爱范儿、36氪和虎嗅为代表的一些垂直领域新媒体的细分。从受众来看,这一时期涌现的新媒体主要可以划归到以下四类:


互联网和科技类

代表为36氪、钛媒体、创见、鞭牛士、最科技、动点科技、钛媒体、爱范儿、雷锋网、快鲤鱼、TechWebPingWest


商业类

代表为虎嗅、猎云等


电商类

代表为亿邦动力、派代、电子商务之家等


投资类

代表为投资界、投资潮等

 

从以上细分也不难看出,互联网和科技类的新媒体成为这个时期的主流。电子商务领域的新媒体也随着电商热潮的兴起而蓬勃发展。商业类和投资领域的新媒体紧随其后。从背景来看,新媒体创始人中的相当一部分具有传统媒体的背景和从业经历,典型的代表是虎嗅的创始人李岷曾就职于中国企业家杂志、钛媒体的创始人赵何娟曾就职于财新传媒,PingWest的创始人骆轶航曾就职于第一财经杂志。当然也有不少新媒体的创始人来自互联网领域,典型的代表是36氪的刘成城,曾经在惠普写过代码。36氪现有30余人的团队中,技术人员占了相当的比例。

 

我如何看待新媒体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是传媒行业专业化和细分化的结果,解决了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如何有效获取资讯的需求,更顺应了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更多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短小精悍内容的趋势。

 

新媒体自身的发展,克服了传统纸媒的时效、成本和渠道弊端,轻装上阵。更多的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结合,推出移动端App,无论从传播形式、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看,都是一场行业的革命,对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拿我个人来说,自从2010年开始,就非常少浏览传统门户网站,取而代之的是垂直新媒体。商业深度剖析,一般浏览虎嗅。互联网最新趋势,一般浏览36氪。电子商务相关资讯,一般浏览亿邦动力和几个微博自媒体。过去有一段时间就职房地产行业,我也一般选择看垂直类的房地产专业资讯网站。我粗略算了一下,我本人现在获取商业、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科技相关的资讯,50%是通过垂直类的新媒体,20%通过微博,20%通过杂志及网站,10%通过电视或其它渠道。 过去的一年我几乎没有买过报纸。

 

新媒体的商业模式及创新

 

很多传统纸媒出身的人一般不太习惯于公开的谈论媒体的盈利模式,所以这里我们不谈盈利模式,改谈商业模式(其实一回事)。浙江日报集团旗下创投机构传媒梦工厂的投资总监朱晓鸣在公开场合谈到过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任何媒体包含新媒体都需要依托于一个利益体而存在。否则就不可能有收入,也不可能有发展。”存在利益体和媒体的客观和独立性并不冲突,当然中间的度如何把握是一门学问。在新媒体的发展和运营过程中,广告收入成为大家公认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一些新媒体也探索了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比如组织线下活动(论坛、路演、会展等),向读者提供咨询服务等。除此之外,大家似乎也都没有找到太多更好的商业模式。

 

难道新媒体的商业模式真就屈指可数吗?我个人不这样认为。以下几个方面,都是新媒体经营者可以考虑的商业模式:

 

       1) 付费阅读

数字媒体付费阅读在国外早已有之,而且发展的结果证明采取付费阅读的新媒体并没有因此而损失大量客户,相反很多都发展的非常成功。如果新媒体能够持续提供新鲜热辣的资讯,一定会有读者愿意买单。 好东西不可能总是免费的道理大家都懂。很多新媒体经营者的固有思维是,如果收费,网站访问量大幅下降怎么办。我想提醒一下,及时全部免费,你就能够确保读者不流失?如果永久免费,你又从哪里获得持续的资源支持去提供更好的资讯给读者?所以,担心网站访问量下降的理由站不住脚。当然收费阅读可以部分的循序渐进的开展。


       2) 平台电商

新媒体通过内容获得了忠实的读者和访问流量,如何把流量变现,是一个现实问题。通过平台销售图书、礼品、旅游产品等,是除了广告之外最直接的营收方式之一。

 

       3) 数据整合

新媒体强大的互动性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读者可以通过注册后发言、评论。后台数据库积累的海量信息和数据是新媒体平台最大的财富之一。但数据本身无法盈利,通过数据整合去带动自身或第三方的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则是可行之路。

 

       4) 品牌延伸

当新媒体的具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后,把品牌价值向媒体之外的其它领域延伸,开辟新的产品或服务。拿虎嗅为例(声明:我与虎嗅纯粹是媒体和读者的关系,无暧昧),借助自身的平台和品牌,可以建立读者或会员俱乐部,发放会员卡,持卡到虎嗅联盟商家消费可以打折或积分。这有点类似现在很火的O2O概念。

 

       5) 其它创新

虎嗅视频、虎嗅电台、虎嗅游戏、虎嗅卡通、虎嗅出版等等,当有了足够强大的平台后,有什么不敢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扫一扫关注

http://s4/small/7345b03ftd7a7ba51c8f3&690


『创业报道、公关营销、品牌战略』最接地气的专业自媒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