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奇幻之旅——《少年派的奇幻之旅》观感

(2013-02-25 17:30:26)
标签:

电影

分类: 银幕世界
欣闻 @李安 获得了本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发上我对《少年派的奇幻之旅》观感,助个兴吧!


当这场灵魂和信仰的奇幻之旅开始前还有20分钟的时候,我其实还在影院门口的众多餐厅间徘徊犹豫,不知道该进哪一家享用美妙电影前的美味。事实上事后我明白过来,其实较之美妙的电影,口欲之欢似乎真的过于低级了一些。

灵魂之于现实永远在残酷搏杀

对于印度少年派来说,马斯洛的需求五大层次最低层级的生理需求表现在孟加拉虎瞬间撕毁一只活生生的山羊时,冲着交流和尊重而去的派,确实被吓坏了,以致于终其一生,他都没办法将那只“孟加拉虎”驱逐出他心灵,并直接在一场海难之后幻化为他自己内心投射。

如果从心理分析角度看,《少年派的奇幻之旅》是一部充满看点的电影,当然,它也同样充满了原始崇拜、信任、孤单、信仰、生命本能以及宗教各式各样的深邃的内容。信仰虽然说不清,道不明,但人们确实需要它,因为人类的内心极为脆弱。

人类心理学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只“野兽”,就如少年派内心里有一只“孟加拉虎”一样,充满野性、残酷、嗜血、本能。我们内心的“野兽”往往会占据上风,正如电影里派用尽所有能量,终究没法驯服那只考虑。尤其是当我们身处决择的险境,我们甚至会心甘情愿听众“野兽”的指引,留在“食人岛”享受着美食与清泉的诱惑而葬送其中,这部电影却点醒着人们当我们迷茫的时候,要能试着听听心灵的声音,当我们孤独无助的时候,要追随自己的信仰,在纷乱复杂而充满诱惑的现实社会中,要能够适时地回归我们内心的美丽天堂。从这个意义上说,导演李安是浪漫主义的艺术家。

人类大脑自我保护通常是积极的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当人类遇上让自己痛苦和焦虑的时候,自我保护机制会自动产生防御,它会压抑你记忆进入潜意识并把它藏起来,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遗忘有时候也是一件“幸福”的差事,正如少年派在描述海难的记忆时会发生很多记忆断层。当然,人类的大脑是一个精妙的仪器,当遗忘仍然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它还会像一个伟大的导演一样,为你编制出另外许多的故事和记忆,粉饰回忆是人类大脑最神奇的创造,其高超之处远远超过世上任何一个伟大的导演。正如少年派向你展现的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一样,你会深深地被第一个美奂美轮的故事所吸引,而事实上少年派自己也对此深信不疑。

只是后来少年派向调查人员讲述故事的另一个版本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错愕感,开始思考到底哪个故事才是真的,以至于才渐渐明白,这部电影讲述的其实远不止这些。

从第一个故事,能发现很多漏洞。船员不可能在船发生故障即将沉没的时候,离开救生艇,老虎和其他动物在笼子里关着不可能跑出来,救生艇的生存手册中不可能告诉幸存者如何驯服猛兽,香蕉不可能漂在水面上,老虎为何不在和豺狼同处棚下的时候就吃掉豺狼,人在船上不可能看到海洋深处大王乌贼吃鲸鱼,植物吸收了人类的尸体不会把牙齿留在果实里,还有成群的非洲狐猛和那个食人岛存在与否等等。

倒是第二个故事显得合情合理,船员没有跑出救生艇,动物也没有跑出笼子,他妈妈可能是看见孩子一个人出去不放心所以跟出去暂时幸免于难,后来拿着香蕉游泳上了救生艇。对于一个只吃肉食的厨师来说,压缩饼干根本不算是食物,所以他宁可吃老鼠,宁可吃人,吃掉受伤的厨子,直到他伤害少年的母亲,被派杀死。那么,残酷的现实在于,少年派又是如何在茫茫的海洋里找到食物,最后活着被救回人间的呢?

第一个故事似乎有意设置这些漏洞让观众们明白那个故事是假的,它虚拟却美丽,而第二个故事现实却残忍。而这两个故事可以说都是派的亲身经历,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派的主观内心世界,而第二个故事却是真实发生的血淋淋的事实。斑马是水手,猴子是他的母亲,豺狼是厨师,老虎是派,那“派”又是谁呢?

幸福其实不远但心灵宁静却不易

最后少年派终于到了岸上,来到了墨西哥。他看到“老虎”站在森林观望,然后自己就晕倒了。浙醒来后当然看不到老虎,因为救他的人送他去医院,这时的他已经回归现实当中了,“老虎”不过是他幻想中另一个自己,其实自始至终他只有一个人。

少年派命运的转折,实在不是我们人类的头脑能够理解的。生存在现实丛林中的我们,其实无时无刻不处于惊险的内心骇浪中,面对自然和宇宙,我们是最无能的物种,但人类拥有了内心世界以后,却又有着无穷的对抗宇宙的能量,只不过,如果你想获得最后的宁静和幸福,却又得将让内心渐渐地学会顺应宇宙和自然,从对抗到对峙,再到相依,最后相融,这个内心过程充满了痛苦、茫然、辛酸、满足、欢愉、安宁,五味杂陈。正如少年派的名字来源于一个数学标号π,那是一个非理性的循环数字,科学家用这个非理性的数字理性的让我们客观的去认知这个世界,生活中我们却离不开这个未知的无穷循环。

我们内心的阴暗面,当我们愿意去真实、勇敢地面对它、接受它,不仅仅是去挑战它,而根据它的特点,用心、耐心的训练它时,那些原本可怕的能量就会逐渐转化,变成另一种可自我控制的、平和的、积极的,却又是同样强大的内心能量!而此时,我们也就真正和自己成为了朋友,我们的人生旅途才能真正不再孤单!“消灭一个敌人最好的方法,不是打败他,而是和他成为朋友!”而每个人来说,最大的敌人不正是我们自己吗?所以,派小子才会有感而发:“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而是用来相处的!”

电影开场前,我最终选择了最直接而简单的晚餐。因为当我太太电话问我入场前记得吃晚餐,我很苦恼地告诉她我还在影院外的众多餐厅前徘徊时,她显得比我睿智许多:“如果是我们儿子,他一定会选择肯德基,因为他不用选,那个就是他最爱的”。而我们成年人,往往患上“选择性痛苦”症,我们会为到底在得到时、我们还会同时失去什么而忧虑,我们在到底应该用关注法还是排除法,来确实我们是不是还处于幸福之中而苦恼,恰恰忘了幸福的重量就是你的内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