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w690/0026QFOrzy7aw7E4JJ620&690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就在两天前,我去了北京朝阳公园的书市,它是地坛书市的升级版,但已经少了很多书的味道。七零八落的小摊位,和那些脸上看不出读过书样子的销售员,让人觉得书,变得很陌生。
还好,有几家中国书店的老店员辛辛苦苦地搬书,他们说每天上新书,所谓的新书,就是昨天没卖过的旧书。有位老太太问,有梁凤仪的书吗?我帮她找到两本,她特别高兴,每本两元钱,只是一根油条钱。
在这个摊位上,我买了几本日本和美国的推理小说,我历来喜欢推理小说的最初理由是消除孤独。
http://s4/mw690/0026QFOrzy7aw7MO9BVe3&690
妈妈是一所小学的教导处主任,从她当上这个职务,周末加班就是常态,我们一家四口周末和寒暑假,以及法定节假日就到妈妈的学校读书。我被关在图书馆里,整座楼,只有不到10人,加班的老师和他们的孩子。因为我和弟弟在一起爱打架,所以弟弟在另一间教室学习。楼道里静悄悄的。
人吧,害怕反而用更害怕来掩饰,于是,福尔摩斯以及日本那些推理小说就成了我的最爱。
没想到,多年以后,这些读书的延续效应让我能成为新闻人,而且一做就是近20年,现在我不是新闻人了,我是自由撰稿人,我写我喜欢的话题,我有我的生计,我觉得作为北京人,我能自食其力,没给北京丢脸,也没给当年父母的用心良苦丢脸。
http://s13/mw690/0026QFOrzy7aw7iPl4E1c&690
再回到标题,为什么地坛书市要和背景晚报罗列在一起呢?先说北京晚报,我对文字的记忆,最初就是北京晚报,当时能磕磕巴巴读下北京晚报的时候,北京晚报2分钱,父母的工资是24元。
至今,我的老爸老妈还在看北京晚报,这是他们的记忆和尊严,抹不掉,只有老北京人能理解吧。
从读北京晚报,到能在北京晚报上发表文章,用了多少年,我忘记了。
但我读北京晚报,对培养新闻素养是有帮助的,读的时候,不知道,只是想证明自己能认识很多字了,能把句子读通顺了,能把文章几乎全文读下来了。
遇到不懂的字,我就查字典,父母都是语文老师,但他们不是我的字典,只要问字,就要挨骂,所以我查字典的工夫特别强,甚至速度超过我父母,熟能生巧,我就是个读书郎里的卖油翁吧。
http://s7/mw690/0026QFOrzy7aw7kun5406&690
自从有了地坛书市,我觉得是北京晚报的升级版,可以买到好书,又能省钱。去书市,无非是买到平时难见的书,或是在妈妈学校图书馆里看到的好书,但带不走的。
那时候,妈妈忙加班,爸爸带我和弟弟一起去书市,是一种奖励,是因为考试好了,是因为作文入选学校印刷的小册子了。父亲觉得我算有点作为吧。而弟弟,历来是家里的好学生,所以带弟弟去,是应该应分的事情。去书市是童年最美好的记忆,没有之一。
http://s4/mw690/0026QFOrzy7aw7mMJft73&690
我依稀记得,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也举办过几届书市,那时候堂妹已经读大学了吧。我们姐弟妹三人一起去书市,大家开始在一起,后来走散了。公园大喇叭里不停地播放,某某人到公园南门等你家人。
那时没有手机,我们仨很快走散了,等我们都想到寻人处找人时,大喇叭里播放着,与家人走散的同志,请到南门集合。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小插曲我一直没有忘记。一家人读的书,是不一样的。弟弟喜欢军事,堂妹喜欢社科。而我,依旧是推理小说。
我们仨都没有因为要考试而拼命读应试教育的书籍,弟弟和堂妹后来上班,一个做了管理,一个做了学者。读书让我们家姐弟妹三人改变了命运。弟弟的管理论文写得很好,堂妹做学问也是兢兢业业。
http://s7/mw690/0026QFOrzy7aw7Hg0tg66&690
读书发不了财,读书让人能有饭吃,我的想法很简单。
书与输同音,书让你输掉的是坏心情和厄运。
希望在世界读书日,你捧起书本,向这个节日致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