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清说|我们的故人在天堂

(2017-04-18 09:41:41)
标签:

健康

文化

情感

佛学

这是我的一篇旧作,与网友分享。。。。

http://s15/mw690/0026QFOrzy7aokel0KO0e&690

还有20天,又是清明。

清明节是个沉重的日子,但我不想用沉重的故事开头。

记得上中学时,学过《论语》里的多篇文章,最难忘的就是使劲琢磨也读不懂的便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得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当时觉得曾皙是个值得鄙视的人,他那种散慢的想法和做法,无疑像今天的暴发户,用今天的网络语言来讲,当孔子问大家最想做点什么,他回答,“在春夏交替的时节里,和五六位同龄人、六七个00后,到河里洗澡,在农家乐的露台上吹吹风,再2B地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真TM无可救药。但就是这么个浪荡公子,还得到孔子的赏识,我实在是不解。

时光冉冉,一晃,我也到了被人称为“老师”的年纪。偶尔闲暇了,也有一搭没一搭地百度一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可是!我还是读不懂。

直到去年,90岁的奶奶婆多次被敬老院下病危通知,但她屡屡闯关成功,我才真正明白——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曾皙”。

尤其是濒临死亡的威胁时,人是顾不上驱赶死神的,而是带着一身弱如暮春的寒气,来狠命追逐初夏。我的理解是,奶奶婆的肉体在拼命追逐灵魂,恳求灵魂不要丢弃驱壳,再停停、慢些,求求你了。

去年此时,奶奶婆进入严重的老年痴呆阶段,早晚不分、出现幻听幻觉。家人无力照顾,不得不被送到敬老院。进入敬老院,出现多次小中风,卧床,无法自己翻身。虽然她的胃口很好,饭量没有下降,但是,人,也已经瘦得皮包骨头。

最为可怕的双腿多处褥疮,最大的如网球,从深深的洞里发出腐臭,流脓,并不断恶化。发烧,成了家常便饭,家人们一接到敬老院的电话,就赶紧请假,火速奔往。

敬老院位于北京的西山脚下,与我们的住处呈对角线位置,来回如果不开车的话,跑一趟要搭上一整天时间。儿子的姑妈发挥了“妈妈”的作用,每逢休息日,她就奔赴敬老院反哺,给奶奶擦洗身体,在医生的指导下亲自帮老人处理伤口。

但是,人是拦不住死神的,你可以让他放慢脚步,但当他要来的时候,就会360度地渗透到要带走的人的驱壳。这种折磨,对濒死者是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而对于家庭成员,要决定是让老人全身插满管子在ICU里熬,还是顺死神的心愿,静等他的敲门。实在是两难。

生存还是死亡,放弃还是不惜一切代价,纠结的不仅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还有我这个做了近20年的孙媳妇。我有医院和医生朋友资源,但他们从真心里劝我转达放弃的建议,确实不想让这么高寿高福的老人走得那么艰难。

我向家人转达这个建议的时候,是在哭痛快之后。那时候,我习惯一个人发呆,甚至会在路上停下脚步,不管穿什么衣服,一屁股坐在马路牙子上吧嗒吧嗒落泪。

熊孩子问我,“太太以后会去哪里?”我回答,“跟我奶奶一样吧,到天上,做一颗亮晶晶的星星,当我们想念她的时候,就对着天空行注目礼。”熊孩子又问我,“天上那么多星星,地上那么多人,发信号的人多,太太收得到吗?”

我哭了,我不知道天上那么多星星,承担着多少思念,承担着多少呼唤。

星星的话题沉重得不得了,还是想想孔子那位徒弟曾皙吧,他活得多潇洒,我们的故人在天堂就有多悠闲。远离了疾病,应该是悠悠然地祝福着我们。

还有20天,又是清明。对于故人,尽量多些快乐的回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