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建保护的鱼林沟模式
位于村北的成片的石造建筑是鱼林沟村最核心的区域。这片建筑像古罗马斗兽场一般团聚在一起,上下错落有致,颇具规模且气势恢宏。由于在鱼林沟这条“大鱼”的尾部,这让我为这片石造山居联想到一个雅致的名字——鱼尾山居。
“鱼尾山居”多是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对于邢西太行山里的“邢派建筑”来说,只要房屋住人,繁衍不息,建筑便能世代完好。如今,这片建筑多已人去屋空,亟待保护。让经典复归经典,是邢西山区众多古村落保护的未来选择。
出乎意料的是鱼林沟正在尝试这样的古建保护和开发。在李氏聚居的南长沟里,慕名前来的外来资本正在对老建筑全面整修,本着修旧如旧的古建保护原则,这片石头房子在未来将以原汁原味的形态作为传统民宿还原在世人面前。据说,一期修复将在2017年内完成并运营。
这让51岁的村支书胡海书很忙碌。考虑到鱼尾山居和村口尚有一段距离,且村内交通不便,他和村干部们规划在村口平整出一片停车场,来客停车后步行进入。“当然,我们要把村里卫生做好,绿化做好,建设一个良好的通过环境。”胡海书说。
一期修复只是鱼林沟古建筑的一小部分,胡海书介绍:“鱼林沟有1600余间老房子,未来将作为一个整体全面保护下来。”可想,这样大的规模一旦全面投入市场,未来鱼林沟村的知名度将不仅仅局限在邢台一地,或许会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度假区。鱼林沟有这个底蕴。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河北省主席鹿钟鳞曾在今年50岁的李双林家居住过。这是一座跃层石楼,门楼双层飞檐,木雕雕刻着葡萄连枝和八仙所用器皿,葡萄架上雕刻仰面摘葡萄的小松鼠,栩栩如生,美轮美奂。大门直通二层小院,门外两个立柱高悬九级台阶之上。木柱的底端是石柱础,柱础下部雕刻一圈精致的莲花瓣,上部雕刻成带乳钉的石鼓形柱墩。
二层院落不大,结构严谨,气派威严。窗户用红石过券,窗棂造型各异,雕花立体感强,增强了石楼的美感。石院一侧过道通往房北一处洞穴,李双林的媳妇牛凤英说,那处如今放白菜的洞穴曾经是鹿钟麟躲避日军空袭的防空洞。
小山村接待了“大领导”,自然成了日军的目标。李家“德升堂”原本有三座十米高的三层建筑,现在仅存两座,其中一座就是在当年被日本人炸掉的。72岁的胡金芝和75岁的老伴李世和生活在一座高大的石造院落里。这座小院最热闹时曾住过四五家,20多口人,如今只有他们老两口还守着故居。
胡金芝说:“这老房子要重新装修,装修好了我们可以不用搬走继续住,村里说等将来游客来住了,还能跟我们聊聊,说说话。”胡金芝做过老师,从花木嫁到鱼林沟,她像所有山区老人一样,热情淳朴,肚子里藏着许多平凡往事。
窥看未来的康养小镇
毫无疑问,有着深厚人文和建筑底蕴的鱼林沟村将成为路罗镇的一张名片,何况这座山村还走在了前面。路罗镇已经被定义为河北省未来的康养小镇,鱼林沟的尝试为未来康养小镇的形态提供了一个模本。这里会成为邢台市民及周边地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路罗镇上也正在筹建“旅游集散中心”。一切都在构想中,如果一村就是一座“酒店”,一村要有一村的特色,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构造,这对于邢西古村落来说并不难。
以种植业为基础的邢西山村插上旅游业的翅膀,一定会呈现出新的发展路径。两类纯绿色的产业在邢西山区结合起来,种植会升级为现代生态种植,旅游也会升级为适度休闲旅游。坐拥一万五千亩山场的鱼林沟村在现有的板栗种植基础上,又会开辟出怎样的市场呢?
板栗种植外,鱼林沟村还有许多原生林场可兹利用。除了山林,水系也是重要板块。靠山吃板栗,靠水吃虹鳟。去年一场大水冲毁了位于鱼林沟村的“大柳树虹鳟鱼养殖场”。这是邢台市远近闻名的吃虹鳟鱼的地方。曾几何时,来路罗镇鱼林沟外的大柳树吃虹鳟鱼成为邢台人平日里进山旅游的必点科目。特别是邢汾高速通车后,一到周末往往人满为患。
新的虹鳟养殖基地正在路罗镇的统一规划中,场址选择在原“大柳树”附近,是一处规模不逊从前的综合养殖场。有玩的,有住的,还有吃的,在适度休闲游的各个方面都能提供特色服务的鱼林沟村不啻为路罗镇发展的排头兵,更能作为解局邢西古村落困境的典型。
多元利用,多元发展,鱼林沟村未来发展的蓝图是清晰的。然而,作为邢西古村落的鱼林沟村又是脆弱的。在“7·19”洪灾来临前两个多月。胡海书带领村干部力排众议清理了鱼岭沟河沟里的乔木和垃圾,完全疏浚了村中河道。当时这项花了16万的大工程被许多村民阻挠。
要把全村从上到下一整条河沟里数百棵合抱粗的树木刨出来,许多村民无法接受。一段时间,村干部们天天在喇叭里动员,挨家挨户劝说,甚至遭到乡里乡亲的敌视,最终按计划清理完毕。没想到两个月后洪水来临,得益于河道疏浚,泄洪通畅,未造成堵塞,没有人员伤亡。目睹洪灾的村人后怕当初如果阻挠成功,损失就控制不住了。
一念之间,鱼林沟村躲过一劫。这正说明邢西古村落科学规划和精准保护的紧迫性,和自然与意识争夺时间刻不容缓。目前,邢西许多山村已经明确石造建筑不得随意拆改翻建,从冻结到重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至少现在,鱼林沟还很安详。走在村里,摇着尾巴的小黄狗看到来的人远远的吠叫几声,绕着人跑过来又跑过去。不一会,吸引了好几只小狗过来,还有几个月大的,稀奇地看着。太阳晒时,便自顾自的趴在鸡窝下面乘凉,不管怎么逗它也不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