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星十八年》创业篇·第二章

(2013-11-06 16:24:20)
标签:

东星集团

东星十八年

兰世立

东星电子

武汉大学

财经

分类: 《东星十八年》连载

第二章       起步业务:从维修、耗材到东星286文字处理机

 

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自己的定位,当天就在门市的玻璃窗上多贴了一行字:专营东星286文字处理机。果然,文字贴出不久便开始有人上门咨询。

领回执照的当天,我便开始招兵买马。我先找了徐红春,并请他去找华中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华工”)学计算机的人来,又找了在咸宁合资企业当部长的石成,结果这两个人都没来。他们分别给我介绍了几个人,徐红春介绍了两个华工毕业的学生赵亮、孙向宇,石成给我介绍了佘××等人。这样,便有了最初的一批人,除我以外,他们是赵亮、孙向宇、佘××、秦润柒,一共五人。紧接着,我们开始对外招聘,用A4纸打印了几十张招聘启事,骑着自行车在附近张贴,第二天便来了上百人。

应聘的人很多,可我们招聘的人却非常少,结果本来只招三五个人,最后还是多招了几个。我们招的人主要是武汉大学(以下简称“武大”)和华工毕业的,但有两个人是例外:一个是王辉,他是空军大校,这位师级干部非要到我们这里来,他说他退休了很无聊,想找个事干,哪怕不要钱,而且像我们这样的新鲜事他也很想参与。因为我三个哥哥都是当兵的,我一直对军人很尊敬,更何况是一位师长,便很高兴地将他留了下来,直接任命为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另一个人是周维,这个人是佘××发现的。周维是江汉大学毕业的,当时在一所中专学校当教师,并未引起我的注意。佘××在与他交谈时发现他对电脑软硬件都比较熟悉。在当时,电脑又称为电子计算机,中国民众对它还很陌生,除了科研院所,很少有人知道这玩意,周维居然很熟,自然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佘××看他还比较灵活,于是当场让他拆装了一台电脑,装了几个软件,还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让他把自己带来的几十盒空白录像带卖掉。第二天,他还真的卖掉了,于是他被破格录用了。

这样一来,武汉东星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第一批职员就算齐了,他们是王辉、佘××、孙向宇、赵亮、周维、高小红、白小樱、吴小青、魏劲松、王承东、秦润柒,加上我共12人。人都招齐了,到底干什么,说心里话,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好。

说起自己干上电脑,纯粹是歪打正着,这主要是当时的政策把我推上去的。我此前去注册公司,工商局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这根本不可能,因为当时的中国只有三种公司所有制形式,即国有、集体、外资,个人办公司还从来没有过。无奈之下,我四处打听,后来听说有一个东湖开发区,那里鼓励大学生创业。我找到了开发区办公室,工作人员很热情地给我介绍了许多情况,告诉我东湖开发区主要是搞科技的,什么光、电、生物……总之就是一些高科技的东西。当时是20世纪90年代初,跟谁说这些高科技,我保证谁都会头大,但在他们所介绍的这些产业中,有一项我却不陌生,那就是电脑。因为我在武大上过计算机课,见过也摸过那玩意,在键盘上敲一敲,屏幕上会显示字,还可以打印在纸上。那天,我还详细地向他们打听了计算机产业的情况,他们向我推荐了开发区的两家从事计算机产业的公司,一家是四通公司,一家是中国科学院的汉理公司。

这两家公司都在武大附近,我当时便跑了过去。在四通公司,工作人员给我演示了他们引以为傲的自行研发的四通2401中文打字机。这一方面让我很兴奋,因为四通2401可以打中国字,对于传统的铅字、钢笔刻字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但另一方面我也很失望,因为四通2401不仅样子不好看,屏幕还很小,打字速度也很慢。紧接着,我又去了中科院汉理公司,这一看让我大开眼界。他们用的就是我们在学校上课时使用的苹果机,显示屏、机箱、键盘、打印机往那儿一放,有模有样,尤其是显示屏上,一次可以显示那么多的字,漂漂亮亮,不像四通那样只能显示三行字,而且还是液晶显示。

一连几天,我都装作要买机器的样子,整日泡在这两家公司,反复观察,尤其对他们的用户、市场和上门的客户都作了了解,终于心里有底了——我决定开办一家专门从事电子计算机经营的公司。

有意思的是,赵亮之前在汉理公司是专门从事计算机维修的,更有意思的是我们破格录用的周维,其女友正在四通公司从事市场工作。这样一来,通过他们,我们对四通的市场和汉理公司的维修都不陌生了,真是天赐良机!

公司办起来了,行业也想好了,一下子来了十几个人,但是具体应该干什么,从哪儿开始干,我还是傻了眼。差不多有一个多月,我每天都急得头疼,只好让大家去作市场调研。调研什么呢?就是瞄准四通和汉理两家公司,看看他们是怎么干的,客户在哪里,什么人买计算机,怎样才能找到他们。好在招来的人都是搞计算机的,王承东以前是武汉市计算机研究所的,魏劲松是湖北医学院计算机中心的,周维是武汉第二职教中心电教化中心的,孙向宇是701所计算机中心的,连秘书高小红也是武汉市工商银行计算机中心的,大家对计算机的用户都不陌生。但市场在哪儿,如何去开拓,谁都没个谱。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我们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买计算机的人很难找到,但我们发现只要有计算机的单位就需要耗材,就需要维修。因为我们公司很多人都是从跟计算机相关的单位出来的,他们原来的单位就自然成了我们的客户。很快,这些单位便开始向我们购买色带、打印纸等耗材,还找我们维修计算机。赵亮、周维、孙向宇都逐渐成为计算机维修的高手,赵亮还掌握了打印头换针的技术,因其成本很低,收费又高,一般地方还维修不了,这一技术就成了我们吃饭的本钱。此后,赵亮还将此技术在公司广为传授,公司大多数人都会了。一个打印针成本十多元,收费却上百元,当时公司所有的费用每天不足百元,所以只要一天能换一个打印针,公司当天所有的费用就都能挣回来。

后来我们在门市的玻璃窗上贴了几行字:专营电子计算机及耗材、维修电子计算机。

原计划卖计算机,结果计算机一台没卖成,却在维修和耗材上找到了饭碗。

仅仅有饭吃是远远不够的,记得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去四通和汉理了解他们的客户、市场和经营方式。当时在中国经营计算机的公司还非常少,即使是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所属的汉理公司,也只是将计算机作为副业,其主业是从原来铅字打字机扩展起来的油印机、复印机。而四通则主要销售他们自己研发的四通2401打字机,由于他们的强大优势和灵活的经营方式,该打字机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有时候客户索性将“买四通2401打字机”直接说成买“四通”。也就是说,“四通”已成为当时电子打字机的代名词。

我一直在反复琢磨,希望能在业务上有所突破,此时忽然又一件事让我开了窍。记得那天我给政府写了一份报告,秘书高小红在一台电脑上打好文字稿后,说让我定一下稿。我往屏幕上一看,吃了一惊,整个报告都在屏幕上显示出来了,而且看上去非常漂亮。

“如果有一台打印机,就可以打印出来了!”她说。

“那打不出来怎么办?”我当时急了。

“可以拿到我原来的工作单位去打印,我可以用软盘拷下来。”

“买一台打印机多少钱?”我当即问身边的几个人。

“4000多元。”周维说。

我立刻安排周维到财务拿钱买打印机,周维说不用钱,他可以赊一台回来。不一会儿,周维便真的赊了一台打印机回来。他万万都不会想到,自己赊的这台打印机改变了东星的命运。

看着用打印机打印出来的报告,我欣喜若狂,我们终于找到突破口了!

我立即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跟他们讲我的重大发现——电子计算机可以打字了,可大家都奇怪地看着我。开始我以为他们都被这一喜讯吓着了,又兴奋地重说了一遍,这次我才发现大家表情愕然。原来他们都知道电子计算机的这一基本功能,只有我这个门外汉不知道......

 

 

接下来《东星十八年》的内容,你可收听东星集团公众微信账号:eaststargroup1991

或扫二维码:

http://s16/mw690/0026POofgy6E0FzvkYv0f&690

预购买《东星十八年》,可进黄仙洞景区官方淘宝店,详情: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0.0.0.0.5yViCl&id=18491775950
 

(本书版权归兰世立先生本人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出版、转载、传阅、复制等一切可能侵害其本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