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课题成果报告

(2011-10-31 19:08:43)
标签:

阅读

小学生

成果报告

校园

分类: 教学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

课题成果报告

                   尹庄小学    杨润芳

该课题实施以来,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促进了读书习惯的养成。

由于营造了浓浓的读书氛围,孩子们把读书当成了一件幸福的事。课余,总能看到他们津津有味读书的样子。有的家长反映,部分学生晚上睡觉前,总不肯放下手中的书籍,要父母再三劝说才肯休息,即便睡了,也是抱着书本进入梦乡。学生读书的劲头不断提高,读书逐步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

(二)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阅读的书多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自主学习、愉快学习的创新力,语文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一年来,我们感觉学生的改变真的非常明显:经过教师长抓不懈的努力,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很大提高,并且,以读促写,从好词佳句的积累,到写出一篇有质量的读后感,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着。很多同学的日记都有话可写,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很富有童趣。

同时,通过阅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也有积极意义。读书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去观察、去阅读,到书的海洋里去积累语文,到广阔的生活中去运用语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在众多优秀的作品中,同学们与书中的人一起经历成功的快乐、经历失败的痛苦;一起体会亲情的珍贵、体会人间的美好;一起尝试生活的滋味、尝试人生的挫折……这些都丰富了学生的情感经历,让他们从中受到了无形的教育,提高了审美。

(三)引发了师生之间的阅读互动。

新的课程浪潮冲击了整个原有的课程体系,也向教师提出了挑战。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才能迎接新的挑战。阅读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歌德说得好,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是的,没有了阅读,就少了教诲、少了思考。 袁瑢老师说过:“要指导学生阅读一本书,教师就得先认真阅读几遍,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并且使自己受到感染和教育。” 很难想象一个自己远离书刊的教师,如何去发现适合自己学生阅读的好书、好文章,即使有人推荐,教师自己没有阅读,又如何能与学生交流,如何去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呢?课题组的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深切体会,并化压力为动力,在阅读方面身先士卒,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阅读中外名著。平时,老师们也经常逛逛书店、上网搜索一些畅销新书,自己先读,读完一本,再和学生们聊一聊这本书,告诉他们最近老师看了一本什么书,内容是什么,老师的感受如何等等。学生们最易受老师的影响,对老师的推荐,他们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去阅读。而学生们一有最新的图书,也会抢着给老师介绍。这样,学生的阅读带动了老师的阅读,而老师的阅读又推动了学生的阅读,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阅读氛围日渐浓厚。

(四)带动了亲子阅读的开展。

我们曾在几个年级中做过一次调查,大多数家长和孩子一同读书的时间非常少,很多父母把空余时间花在了看电视或娱乐上,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而读书,恰恰是沟通最好的桥梁。我们的老师在平时有意识与家长进行沟通,如告诉家长我们学校正在开展哪些读书活动,告诉家长班级中最近推荐读了什么书,孩子阅读的情况如何,告诉家长哪些书可以购买给孩子,哪些书适合家长与孩子共读,告诉家长一些亲子阅读方面的方法,渐渐地,家长对孩子的阅读重视了起来,尝到了亲子阅读的甜头,有位家长说道:“亲子共读会带来无穷的乐趣,不知不觉之中,在我们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把彼此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彼此了解,彼此信任。”亲子读书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因为父母的模范作用是无限的,在潜移默化之间,一方面给孩子作出了好的榜样,另一方面也营造了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学习型、读书型社会的建立,正是来源于无数个读书型的家庭。

(五)、促进了学校图书资源的建设

开展读书活动,必须让孩子有书可读。

一方面,学校不断补充图书库,购买一些有时代气息的、适合各年龄段孩子特点的课外读物,学校所购课外阅读书目尽量考虑到与课内阅读目标相适应。我们借鉴了新教育实验推荐的“新世纪教育文库·小学生阅读推荐书目100种”,学校图书馆根据这些书目购置了大量适合我校学生阅读的图书,涵盖了各类专题如“人物传记”、“自然科学”“文学名著”“教育名著”“儿童文学”等等,向教师和学生开放。

另一方面,学校积极发动学生开展“好书共分享”活动,各班级纷纷创建起了自己的班级图书角。“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教师们发动同学把自己家中的书拿出来,在班上的图书角集中,同学们在图书角交换着书籍进行阅读。有时,老师配合教学活动,再去学校阅览室集体借阅一些主题集中的书,或给同学推荐一些有价值的书,建议条件较好的学生可以自己购买一些好书。

(六)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业务水平。

课题组老师积极探讨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策略,形成了浓郁的科研氛围。组内老师撰写的相关论文频频获奖。同时,课题的研究还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有一人被评为县课改先进教师,两人在市语文教师能力竞赛中获三等奖。

七、问题与思考

虽然我们就推进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策略达成了诸多共识,但困惑犹在,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重新审视和思考。

1、由于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传统的语文教学形成了一定冲击,因此,有部分教师在开展活动的同时也患得患失,担心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担心自己一旦放开将难于驾驭……

2、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何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都能在阅读活动中受益,也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3、在检测评价学生看书的成效时,具体应该结合哪些方面来进行,评价后采取怎样的激励措施才能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这类问题仍在探索之中。

4、开展课外阅读没有什么阶段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把课外阅读指导深入课堂语文教学之中,如何构建新的学习机制,是本实验将继续深化研究的问题。

在大语文教学观的指导下,我们将树立大的课外阅读观,将此课题继续深入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