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John_ny
John_ny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828
  • 关注人气:57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街边的吆喝声

(2014-05-21 17:58:11)
标签:

杂谈

我家临街,住在顶楼六楼。记忆中,我从5岁就住在那儿。小时候,每天街上都会定时穿来一个悠扬婉转的吆喝声。一听到,我都会飞快跑到窗边,趴在窗沿,盯着那发出吆喝声的大叔,看他缓慢有力地蹬着自行车踏板,稳稳向前移动。大叔的自行车后座上通常会挂了一到两个煤气罐,但有时也空着。他非常自如地面朝前方,仰着头,对上天喊:“哦~~~~噢~~~~哦~~~~”,声音昂扬深沉。我知道大叔是来给大家灌煤气的,但一直不解为何他吆喝的时候说的不是“灌煤气”三个字而是发出那一上一下的吆喝声。有时家里正好缺气(洗澡和炒菜用的都是煤气罐的气),妈妈把大叔叫上楼,交给他煤气罐。于此同时,大叔给妈妈50块钱。那时的我同样不解的是为何妈妈需要灌煤气,而大叔却给妈妈钱。大叔下楼到院子里,那吆喝声与其回声交汇融合,声音越发洪亮,更显出抑扬顿挫,像歌声。渐渐地,大叔的身影在街道的远方变得模糊,传来的声音也不清不楚。但我脑海里,总也抹不去那歌声,一扬一抑。

除了灌煤气的声音,我还能记住的是夏天卖“先年糕”的声音。“先年糕”是我家方言的说法,其内容是凉粉块儿混着凉粉水儿。现在更通俗易懂的形象是:黑色半透明果冻混着王老吉。小时候,至少是在王老吉还不普遍的时候,这是家家户户夏天都吃的东西。不过城里人会做的不多,而会做的人愿做又不多,所以往往是周边市郊的居民在家做好,放到一个密闭的大罐子里,上头盖着一层奇厚无比的被子,整个放到三轮车上,再骑车在街边叫卖。我非常爱吃“先年糕”,首先它凉,其次它凉,最后它甜。黑乎乎凉冰冰滑溜溜的果冻从口腔顺着食道一溜滑到胃里,爽哉爽哉。

叫卖先年糕的大多是女性,具体年龄不详,但我见着至少都得称呼其为大妈,有时也得叫老奶奶。也有男性卖,但都是爷爷辈儿的。不过不管是男是女,他们的吆喝声都非常一致,“卖~~~~先年糕哦~~~~”。“卖”字会被拖长,“先年糕”三字合在一起,最后剩下一个长长的“哦”,从而形成一个独特的三个音节吆喝声。若是在夏日晌午时听到着吆喝声,我会立马从厨房找一个尽可能大的容器,有时拿盆有时拿缸,向妈妈讨钱,跑到楼下装得“钵满盆满”,再汗流浃背地提到楼上。最后,把“年糕”和“水”均匀地分到几个小碗中,分别撒些白砂糖,拌匀后端给爸妈。大家一起坐在厨房桌边或是端到房间吃,边看电视边吹电风扇,享受酷暑中的一刻清凉。

我现在住在北京。同样是临街的六层楼,同样是楼房的顶层,但再也听不到街边的吆喝声。窗外是昏暗浑浊的天空。路上是声声不息的引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