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天看了部电影,英文名叫TED,中文翻译《贱熊泰迪》。我觉得英文名实在无法体现电影的内容,反观中文名倒是贴切中肯,犹如coca cola在中国人眼里没“可口可乐”传神一样。电影讲的是一个八岁小孩儿,没有朋友,从小就感到寂寞孤单。一次圣诞节,收到父母送的礼物:一只泰迪熊。他欣喜若狂,并许下心愿,希望与这熊一辈子永远在一起。这熊于是活了过来,引起一些轰动,并成为娱乐界名人。两人一同成长,分享喜悦并共同克服恐惧。他们一起混日子,胡闹,嗑药,看片儿,玩游戏,说脏话。他们害怕打雷。每次打雷,都要挤在一张床上,唱着小时候的儿歌才能入睡。好景不长,幸福欢快的相伴岁月无法延续一辈子。男主年龄增大,已经35岁,在租车公司工作,和女友恋爱长达4年,但从未表达过要结婚的意向,因为经济实在不济。女友也为此感到担心。矛盾随之而来,女友认为男主不能再如此和熊一起堕落下去。男主难以抉择,矛盾不已。他想要维持友情,又希望能把爱情向前发展一步。他和熊分居,但依然无法控制自己撒谎旷工,溜出去和熊鬼混。这样的事情频繁发生,导致女主实在无法忍受和男主一起。故事就概括到这儿。还有更多细节和其他线索,我认为都不重要,所以就不赘述,有兴趣就去看看电影,轻松一下也挺不错。电影到熊替男主去向女主求情,主动提出让步的时候,我就觉得导演应该马上结束拍摄,到此为止,再往下讲就俗套了。可我也没办法,毕竟这是商业片,想要纯文艺也不容易。何况我一个外行,观点也不一定正确。在我眼里,熊就好比是男主的童心:贪玩,不务正业,爱好动漫和party,追星等等。但女人不喜欢童心,尤其是要结婚的女人。她们希望男人有正当事业,渴望男人迁就自己,关注自己,不喜欢男人的爱好,尤其讨厌男人的恶习。这部电影通过熊的行为把这一切要结婚的女人眼中男人的坏习惯展现出来,并打着友情的幌子,让这些男人感到难舍难分。养成一个坏习惯比养成一个好习惯容易太多,而要克服一个坏习惯却比登天还难。结婚不得不说是一个人人生的分水岭。要去适应另外一个人,有时就不得不去改变自己。但自己岂是那么容易改变的。这里面矛盾重重。矛盾的解决必然需要妥协和让步,而妥协和让步必然意味着放弃些什么。男主人公要想升华自己的爱情,就必须放弃自己小孩儿的一面,而放弃小孩儿的一面,就意味着要放弃泰迪熊的友情。不过,导演好像不这么想;或者,导演不愿往这方面想。矛盾尖锐到不可调和时,导演解决矛盾的方法却是经典好莱坞式的:大家经历生离死别的,然后由死到生,经过忏悔,最后互相原谅,然后矛盾化解。可现实生活才不是这样,不是每个人都会在这种矛盾下经历生死险境。那怎么办呢?改变自己!原则很简单:舍得!要得到什么,就必得有相应的舍弃。想要好成绩,就必须舍弃一些玩耍的时间去学习。想要好收入,就必须舍弃一些玩耍的时间去工作。想要好婚姻,就必须舍弃一些玩耍的时间去陪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