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文化-大山说股:未来我们需要修炼定价能力!

(2017-05-31 19:16:12)
标签:

财经

股票

文化

时评

股文化-大山说股:未来我们需要修炼定价能力!

1.   上证指数:上涨家数563,下跌家数632,长假期间管理层出现了减持新规一系列利好,导致大盘支持高开冲高之后全天回落,成交金额并没有放出成交1779亿,从成交量上可以看出目前市场总体资金面趋于谨慎,入场不是很积极,这种利好是一个中长期的,短期对市场的企稳有所帮助。但是市场尤其是深圳市场,它处于相对较弱的状态,前面给大家设的离场位请大家不要忘记,在双底形成的时候可以进场参与反弹,但是只是反弹如果深圳成指有阴线打掉9750点,那么还将出场观望,这个位置极其敏感97309750,请大家做到。上证指数如果有阴线打掉3050就必须出场观望。从技术上看到震荡折腾的面非常大,反弹技术指标还没有走到相对高位量能不够配合,震荡的区间应该在3090点到3150点位置年线区间。

 

2.   本次的减持新规,我觉得本次细则非常完善,非常专业,是目前管理层近几年来所出文件水平比较高的一次,基本上将市场市值管理与减持一网打尽。从上市前突击入股,大股东总监高精准减持,通过重组、高送转能炒作以便逢高减持,一年定期定增差价套利,大宗交易过桥减持,各种变相减持等等。通过这次细则把它规范起来,目前这次突击减持新三板、PE市场的策略、突击入股行为包括限售解禁后90天只能通过二级市场减持1%,通过大宗交易每90天只能减持2%,且接盘方要被锁定6个月,这会大大降低解禁后减持的收益率。这样一来,一二级市场套利空间就会逐步减小,或者说收窄,甚至无法覆盖承受风险的付出有成本,还有就是打新套利暴利神话将不复存在。由于中小创估值进一步下跌,一二级市场套利机会减少,大股东与各类机构拉抬过世动机将用将会有所弱化,新股的炒作将会越来越趋于合理化。打新的唯一确定机会是连续连板个数未来会越来越少,很多新股我个人认为将会出现破发的情形。这次新规也给我们带来一些机会,比如说VC面临着系统性机会,在减持的新规当中明确提出给创投基金优惠政策,基金减持待遇将与其持股限期成反比。

 

3.   目前市场主流资金追逐后期项目时,大量潜质的中早期项目面临缺乏资本关注甚至无人问津的局面,此时,对于从事早期投资的VC而言,有大量的优质项目可选,极大的意见议价优势和控制力优势。产业基金方面也将重新活跃,上市公司由于再融资渠道收窄、减持受限等诸多原因,获取资金的成本难度将提升。因此,通过产业基金来布局和投资将是一种综合成本与效率而言最优模式。产业基金会成为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的渠道。由于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新政的限制,上市公司不谋求产业基金控制权才会是更优的选择,这对于有着募集渠道优势的机构而言,将是系统系统性的重要机遇,有着非常基本面强大的上市公司或许会成为举牌的主力,事实上,这一趋势已经开始了。大量的业务衰退的传统行业上市公司控制人转让其控制权或被其他上市公司举牌,在炒作失效后,经营能力将成为市场衡量上市公司价值的基本出发点,那些行业前景好管理层经营能力强的上市公司将得到很多资金的青睐,也就更容易通过收购或举牌来控制和影响其他上市公司,也给我们带来了一次投资机遇,另外减持规定给聪敏的投资者抽身的机会,延缓下跌时间改变不了高估值股票估值回归的必然趋势。

 

4.   减持规则对于非公开发行提前动手了,大宗交易接盘只要六个月之后才能卖,意味着大宗交易这一块如果不是为了长期投资基本不会再用资金接盘,减持的股份只能直接往二级市场怼。而且针对非公开发行持有的股份,竞价减持90天内不能超过总股本1%,且一年内不能超过其持股总数的50%。假设一个定增基金持有某上市公司4%的股份,一年只能卖掉2%,且2%如果是竞价减持,至少需要180天。从时间周期里面定增基金有严格的退出期,只会强化各类非公开发行股份必须着手从现在谋划好出货周期,反而激化减持意愿,以免到时候资金出现缺口无法调剂找资金会很困难,所以会提前规划。密集的减持公告如烟花璀璨,检验真白银的时刻到了,道理很简单股价估值太贵,就会争先卖出,下跌是迟早的事情,精明的投资者应该趁机尽早认错,止损出局。拿着垃圾股的命运就是下跌再下跌,最后退市,未来市场逐步走向注册制,相反估值足够便宜,大家买还来不及,谁还会卖呢?专业投资者最核心的工作是定价,判断股票大体应该值多少钱,而股价何时涨跌是没人知道的,但是定价这是我们未来需要修炼的一项基本功,投资者如果没有定价的能力,盲目的买买卖股票,会付出很大的代价,要相信专业的价值,这个时候只有专业才能成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