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同行-应县木塔

(2024-06-24 20:57:27)
分类: 游记
大同行-应县木塔
       2024年4月27日我们驱车来到了位于山西省应县老城西北角的应县木塔。从停车场到木塔东门大约有1Km的路程,有接驳车,10元/人。大同行-应县木塔
       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坐落于佛宫寺院内,是寺庙的主体建筑。佛宫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5000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是:浮图宝刹牌楼、观音菩萨雕像、山门、释迦塔、大雄宝殿。大同行-应县木塔          浮图宝刹牌楼位于广场南端,因有隔离栏相隔只能远观。这座木制牌楼建于清代,三楼四柱悬山顶,牌楼阴阳两面均镶嵌有长2米,宽0.5米篮筐白底黑字横匾,正面“浮图宝刹”,背面“千仞玲珑”。为康熙六年(1667年)应州知州付登荣书写。大同行-应县木塔
       广场中心立有汉白玉观音像。大同行-应县木塔
       山门即天王殿。大同行-应县木塔
       山门前立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宫寺释迦塔”文保碑。大同行-应县木塔
       山门面阔五间,檐下匾额“佛光寺”,殿内供奉弥勒佛,四大天王分立两旁以及护法将军韦陀。大同行-应县木塔

大同行-应县木塔
       进山门,钟鼓楼分立山门东西两侧。两楼均为明代建筑。大同行-应县木塔
       铁钟重1650公斤,铸造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大同行-应县木塔
       鼓重装于1999年。大同行-应县木塔
       院内的诸多古碑,记述了佛宫寺的变迁。大同行-应县木塔

大同行-应县木塔

大同行-应县木塔
       院内的东墙上挂有介绍佛宫寺的图片。大同行-应县木塔
       释迦塔(以下简称木塔)位居寺院中心,塔前一对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铸造的铸铁狮子分立东西。大同行-应县木塔

大同行-应县木塔
       木塔在辽兴宗耶律宗真的皇后萧挞里的倡议之下,于公元1056年(辽清宁二年,即北宋至和三年)正式修建,田姓和尚奉敕募建。至金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增修益完。以作家庙,彰显家威,并有礼佛观光和登高御敌之用。
       木塔位于佛宫寺南北中轴线上,山门与大雄宝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
       1926年,冯玉祥军与阎锡山的山西大战中木塔共中弹200余发,大受创伤。1948年解放应县时,木塔被12发炮弹击中,却依旧顽强的屹立到了今天。大同行-应县木塔
       木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大同行-应县木塔
       木塔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
       二至五层每层开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大同行-应县木塔
       木塔主体使用材料为华北落叶松,斗拱使用榆木。木料用量多达上万立方米。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塔基用石料砌成,总厚度为六点四米,塔基埋深两米,地上部分则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八边形下层是正方形,对应天圆地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伸出一座月台,形成一个占地有九百多平方米稳定的大十字结构。大同行-应县木塔
       塔身,木塔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九层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合计96个。木塔采用了由每层32根柱子支撑的两个内外相靠的正八角形,内槽供奉佛像,外槽供人员活动,内外槽之间又分别有栏额、梁、方等木架构连接,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立柱顶端和额枋间有斗拱卯榫连接,由于斗拱之间不是刚性连接,所以当大风、地震来临的时候,他们就像一个个可松可紧的弹簧,吸收动能,保护木塔主体结构不受侵害。应县木塔共使用斗拱59种成百上千朵,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之最,堪称斗拱博物馆。从下往上看,这一朵朵、一层层的斗拱,就像一簇簇盛开的莲花,古人称它为“远看擎天柱,近看百尺莲”。
       塔顶为八角攒尖式,上立塔刹。塔刹为铁质,由基座、仰莲、相轮、圆光、仰目、宝盖、宝珠组成,制作巧妙与塔身融为一体。大同行-应县木塔
     木塔塔身内外悬挂52块牌匾和6副楹联,其中“天下奇观”是明武宗为庆祝应州之捷,登塔宴赏功臣,并书写了这四个大字。“峻极神工”四字是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明成祖率军出师宣化,打鞑靼瓦剌后回京途中来到应州,留下了对木塔的赞美。此匾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五月重装。“释迦塔”为金代遗物,长2.65米,宽1.7米。底层的正门不大,还略显有点小,门上“万古观瞻”匾额是清乾隆六十一年时任应州知州的章弘所书。大同行-应县木塔
       1966年、1974年木塔先后现世的两枚佛牙舍利,据考证是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应县木塔堪称世界古建筑的典范,佛教文化的中心和圣地。大同行-应县木塔
       塔内各层均塑佛像。一层为释迦牟尼,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三层坛座八角形,上塑四方佛。四层塑佛和阿傩、迦叶、文殊、普贤像。五层塑毗卢舍那如来佛和人大菩萨。各佛像雕塑精细,各具情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以往每年的端午节,当地民众都要身着新装,全家老少一起相伴到木塔前烧香拜佛,随后登上木塔的最高层,表示节节高升。如今木塔受到保护,已经禁止游客登顶,只能在底层参观游览。
       底层的外观极为华丽,重檐上蓝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灿灿生辉,底部有一圈2.86米厚的围墙,南北各开一道门。大同行-应县木塔
       底层高13.1米,我们由南门进入,一种庄严肃穆之感油然而生,高11.12米的释迦牟尼像结跏趺坐于束腰莲花座上,佛面容饱满,经典金身佛的手势造型为结印,右手无畏手印,左手与愿手印,寓意诸佛菩萨内心所集结的意愿。这尊佛像是寺庙中形体最大的佛像。大同行-应县木塔
    大同行-应县木塔

大同行-应县木塔
       底层的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6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会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底。
       塔底层内槽南北门的门额照壁板上刻然6幅供养人像,三男三女。有学者推测三位女性分别是辽国圣宗金安皇后萧耨金、兴宗仁裕皇后萧挞里、道宗宣义皇后萧观音。下方三人是萧家的三位男性封王。大同行-应县木塔

大同行-应县木塔

大同行-应县木塔
       每层台基的边角上置角兽,共计17个。角兽,又称角石,是位于台基转角处的兽形石质雕刻。多起装饰作用,是古建断代的重要依据,止于辽代。大同行-应县木塔

大同行-应县木塔
       释迦塔前展出一块陨石,据说这块陨石清光绪年间落在了距县城8公里的曹娘村西南桑干河畔。1954年移到此地。
       民间传说:和佛陀斗法的魔王推了这颗星石想要砸毁木塔,眼看就要落到塔上时,佛陀手指一弹,把这颗星石(陨石)弹到了离木塔8公里之外。大同行-应县木塔

大同行-应县木塔
       在释迦塔台基上立有一铁鼎,高0.56米,直径0.67米,铸造于明天顺八年(1464年)。大同行-应县木塔
       一旁立有一鉄幢,铸造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大同行-应县木塔
       释迦塔的北面是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俗称九间殿,始建于后晋天福年间,比木塔早100余年,是典型皇家建筑。后,两次毁于火,现为清同治五年所建,比原规模缩小。大同行-应县木塔

大同行-应县木塔
       站在大雄宝殿前眺望木塔,在蓝底金字“庄严”“法相”和门额“小西天”的衬托下木塔更显庄严,神秘莫测。大同行-应县木塔
       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主尊释迦摩尼佛,左右是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在佛像的两侧还供奉着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护法将军韦陀站在一旁。大同行-应县木塔

大同行-应县木塔

大同行-应县木塔

大同行-应县木塔

大同行-应县木塔

大同行-应县木塔
       东配殿为观音殿。观音殿是清代建筑,殿内正面塑像是观菩萨龙女及善财童子,两侧是十八罗汉,为1998补塑,殿内壁画为观音菩萨救苦救难图。大同行-应县木塔

大同行-应县木塔

大同行-应县木塔

大同行-应县木塔

大同行-应县木塔
       西配殿为地藏殿。
       地藏殿是清代建筑,大殿内正面塑像是地藏王菩萨和两弟子道明、闵公。周围塑像为十殿阎君及文武判官,为1998年补塑,壁画为二十四贤孝图。大同行-应县木塔

大同行-应县木塔

大同行-应县木塔

大同行-应县木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