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931662130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昆明游记-西山森林公园
(2023-05-12 14:03:44)
分类:
游记
昆明游记-西山森林公园
出旅游索道上站,就到了西山森林公园的游客中心。
昆明西山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昆明西郊15公里的峰峦间,碧波荡漾的滇池西岸。远眺西山群峰(碧鸡山、华亭山、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等),由北而南逐渐升高,绵延8公里,宛如一位躺卧的妙龄少女,又如一尊悠然自得的睡佛,故又被人们誉为“睡美人山”或“卧佛山”。
西山公园主要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玉兰园、小石林等景点组成。 另外还有:聂耳墓、升庵祠、一得测候所(云南省气象博物馆)、杨杰墓、张天虚葛园等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亭寺位于海拔2050米的山间,创建于14世纪,寺内殿宇规模宏伟壮观,是昆明著名的佛教圣地。
太华寺建于14世纪初,花木繁盛,幽香袭人,寺内的望海楼,是观看滇池日出的好地方。
三清阁和龙门是一组构建在西山主峰罗汉山悬崖峭壁上的建筑群,有九层十一阁。龙门石雕工程,包括石道、古室、古栏、古窟、古佛等,是西山胜境的精华所在。登上龙门,凭栏下望,为百丈之悬崖峭壁;举目远望,海天一色,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
1980年起,政府对景区基建投资逐年增加,修建公路。1984年打通了龙门至小石林的磴道,开辟了小石林游览区。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使一个寺观景点发展成今天集旅游、度假、餐饮、休闲于一体的风景名胜游览区。
游览龙门景区可以徒步,亦可乘坐索道直接登顶,然后步行下山游览。我们选择了乘坐索道的游览路线。
西山龙门索道由聂耳墓通往龙门景区后门(小石林片区),为单线循环式固定抱索器2人吊椅索道,设上,下站房,全线由24个塔架支撑,最高墙架15米,全长1100米,高差135米,最快运送速度为1.3 米/秒,每小时可输送游客600余人,20多分钟的行程。
龙门索道上站。
出索道上站,沿着建于峭壁上的木栈前往龙门景区。
西山龙门景区位于西山东临滇池的一段狭长的悬崖峭壁上,北起三清阁,南至达天阁。因“达天阁”石坊上题有“龙门”二字,而得名“龙门 ”。
西山龙门开凿于明嘉靖初年(1522年),止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由凤凰岩、慈云洞、达天阁、云华洞以及连接石窟的栈洞通道组成,计有圆雕、浮雕道教神仙22尊,吉禽瑞兽28只以及神案、宝瓶、香炉、旗杆、烛台等,其造型生动,构思缜密,雕工精湛,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在石壁石柱上有碑刻楹联76块,其间不乏袁嘉谷、赵藩、陈荣昌等名士大作。
西山龙门作为云南省道教石窟群的典型代表,其布局构思、造像的形态和组合搭配,体现了云南和昆明地区儒、释、道文化与民间少数民族信仰相融和的特点,具有鲜明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1993年11月16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将西山龙门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回峰台俯瞰滇池。
由回峰台我们沿着石磴前往凤凰岩,途径藏龙崖。
烟雨亭。
来到了老君洞,洞窟侧的老君殿始建于明正德、嘉庆年间(1506-1566 )多次修葺。殿内供太上老君。老君即春秋时思想家老子,曾任周守藏室史(图书馆大)骑青牛西出函关隐居,在终南山楼观台著五千言《道德经》。东汉末年形成道教,尊老子为祖师,奉《道德经》为经典。老子成为道教三清之一的,道德天尊。
由老君殿继续攀登到达石磴的尽头,此处有一较小的洞窟-南极宫。南极宫始建于明代,历经修葺,祀寿星又称“老人星、南极老人、南极仙翁”,即东方苍龙七宿中的“角、亢”二星。“数起角亢,列宿之长,故曰寿。”南极神像塑为白须、持杖、额长而隆起。主寿命延長,国运寿昌,天下理安。中国道教,民俗均奉南极为司长寿之神。
在南极宫前俯瞰滇池。
沿石磴回返,下行,便到达了凤凰岩。凤凰岩是龙门景区的重要节点,它上行可达老君殿、南极宫;向北可达三清观,向南可达龙门。
凤凰岩有上下两个洞窟,上窟较小,称“老君洞”,下窟较大,石窟前檐浮雕“彩凤衔书”,故称“凤凰岩”。窟前是宽阔的“揽海处”平台。
凤凰岩又称旧石室,明嘉庆年间道士赵炼架铁索、栈道登石窟筑穴石小楼,清乾隆年间道士吴来清由三清阁凿傍山磴道,辟凤凰岩石室,石室前檐浮雕《凤衔书》,中国古代神话:黄帝战蚩尤,蚩尤征风召雨,吹烟喷雾,黄帝师众大迷,王母命九天玄女授灵宝五将五胜之书,黄帝遂克蚩尤,平定天下。和晏海清,仪凤起舞,百鸟朝凤,九天玄女即回石室,南崖刻有明末付宗龙草书“一径飞红雨,千林散绿荫”是罗汉崖摩崖石刻之珍品。
由凤凰岩向南至慈云洞,均为吴来清历经十四年(1781-1795)茹苦含辛万钻千锤所开拓。
石室外北侧刻有“揽海处”三个大字,南侧刻有明末傅宗龙“一径飞红雨,千林散绿荫” 草书联,石室内南北壁上刻“石林”、“云海”四个大字,正壁上嵌“提滇池饯别图”等六卷诗碑。
凤凰岩向南,就断崖辟一座“普陀胜境”石坊洞门。
过石坊,隧道螺旋蛇行,隧道东向凿有石窗,凭以瞭望滇池美景。
到达“慈云洞、蓬莱仙境”石窟。慈云洞石窟,慈航真人、香案、门楹、两壁骑龙驭虎神像、窟外香炉、楹联等,均为吴来清就原生石镂空雕凿而成。后来,杨汝兰、杨际泰父子又相继开凿了“云华洞”、“达天阁”等工程,直到清咸丰三年(1853年)才竣工。
由慈云洞往南再上绝壁,一条傍山隧道沿悬崖峭壁曲屈起伏。洞口竖隶书“云华洞”大字石碑。
云华洞南端,即龙门石窟。
石窟平台洞口,立“龙门”石坊。
达天阁石窟中《新开云华洞达天阁捐输功德题名记》记载,杨汝兰打通云华洞之后,其子进士杨际泰继续主持龙门达天阁工程,直到咸丰三年(1853年)才告竣工。即凿龙门达天阁石窟历四年时间,自1840年开始凿云华洞,到1853年完成龙门达天阁,共历十三个春秋,参与施工的石匠,有山下龙王庙村的七十多户石工,还有安宁清水沟的石匠。工匠们冒生命危险,在千仞绝壁上,用铁链悬吊在空中开凿,历尽艰难险阻才完成了这一艰巨的工程。
石窟内居中雕魁星立像,南雕文昌、北雕关圣坐像。 整个龙门石窟之神像、石壁、天棚、香炉、烛台、经文、楹联,均在原生岩石上雕凿而就。
经过穿云洞到达天台。
由龙门返回到凤凰岩,向北前往三清阁景区。
首先到达孝牛泉。孝牛泉,又名牛井。昆明县志记载;明朝嘉靖初年道士赵炼隐居于此,“苦无水,以牛载汲,垂二十余年矣。一日牛忽死,其处即陷为井,水味殊甘冽,虽盛暑不竭。”
民间传说:明朝昆明牛屠赵五,买了母牛及牛犊。一日磨好刀,绑翻母牛欲杀,忽听门外有人叫,他放下刀开门,未见人影。退身不见屠刀,只见牛犊跪对母牛垂泪。屠夫疑惑,打起小牛,果然刀藏于小牛腹下。赵五拾起屠刀,牛犊泪如泉涌,望着母牛哀鸣。此情景令赵五心服手抖,顿生怜悯之心,自愧以屠为生,不如牛犊有孝心,于是放下屠刀,牵母牛和小牛到三清阁出家修道。到了三清阁,母牛渴了,小牛犊以角抵舌添石崖,穿石成井,井底泉涌,母牛喝上甘泉。此泉称为孝牛泉。
圣父母殿。
玉皇阁。
真武殿。
三清阁,嵌缀在罗汉山悬崖峭壁上的九层十二阁一石坊的建筑群。始建于元朝,为梁王的避暑行宫,明朝正德嘉靖年间在此建海崖寺,寺上有石罗汉,故又曰罗汉寺。清代重建十二座宫观楼阁,有灵官殿、三清阁、吕祖殿、真武殿、凌霄宝阁、孝牛井、玉皇阁等诸胜。整个三清阁建筑群具有典型的道观建筑风格,上倚危峙下临深渊,有空中楼阁之感,以陡峭险峻著称。
三清阁为两层结构,阁内供奉道教三清,即玉清、上清、天清,三清阁因此得名。
三清阁内现设书法壁画展示厅,《龙门传奇》八幅壁画介绍了龙门的建造过程。
由三清阁下行,到达灵官殿。灵官殿至三清阁有36级石阶,象征三十六天罡星。灵官殿内供奉地藏王王灵官像。
穿过“三清境”坊,下朝天桥,就到了三清阁的山门-“苍崖万丈”坊。三清阁山门前有72级石阶,象征七十二地煞星。
“苍涯万丈”石坊是龙门景区的大门,徒步游览龙门景区的必经之路。石坊前的山崖上镶嵌着“三清阁市级文保单位”的文保碑和国务院1988年命名的“滇池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牌匾。
山门前还建有一座“旭光亭”,亭内有大钟一口。
下篇,昆明游记-聂耳墓。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昆明游记-滇池海埂公园
后一篇:
昆明游记-聂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