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大批党报党刊迅速应运而生,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纲领,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舆论宣传和政策指导作用。
这一时期党报党刊的发展有着鲜明特点,体现在党对报刊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强调报刊的阶级性,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等诸多方面,这为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报刊事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向导》周报是中共中央第一个公开发行的政治机关报。1922年7
月召开的党的二大专门决定出版党中央机关刊物《向导》。二大闭幕后不久在上海创刊,后又曾转至北京等地出版。《向导》发表大量揭露抨击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闱的文章,带动国内掀起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热潮。1925年1月,中共四大指出在中国民族革命运动中,党中央机关报《向导》,立在舆论的指导地位。
1921-1927第一个红色办报潮。
随着马克思主义深入传播,《向导》、《劳动音》、《工人周刊》、《先驱》、《热血日报》、《政治生活》等一大批报刊崭露头角,形成宣传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组织群众运动的“红色浪潮”。这段时间,红色报刊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党的报刊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
《百年红色报刊》主题展第二展厅。展陈分为“燎原”、“长征”、“抗战”三部分。
燎原。
大革命失败后,全国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遭受到成立以后从未遇到过的严峻考验。面对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此时的党报党刊顽强生存并发展,经受住了考验,星火燎原。
1931年11月,在以江西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金召开,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当月7日在江西瑞金咸立红色中华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最早的新闻通讯社,也是新华社的前身。1931年12月11日,《红色中华》正式创刊,这是党在中央革命围据地创办的第一张铅印报纸。
长征。
长征途中,《红色中华》断刊,《红星》随军出版。红军到达陕北后,《红色中华》在瓦窑堡复刊,继续宣传抗日。党报党刊并没有在革命低潮中萎缩,而是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继续发挥着宣传鼓动作用。

这尊雕塑表达的是:1934年10月,两百多期《红色中华》报被战士们用大木箱挑着,随中央红军主力踏上长征路。这些报纸走完了二万五干里征程,并被留存至今。
抗战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全民族抗战期间,党报党刊也在革命斗争中不断完善自我,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对党报党刊的性质和作用、全党办报的思想、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无产阶级唯物主义新闻观和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新闻观的区别,以及马克思主义文风等问题,都有了系统认识,初步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理论基础。
1937年1月,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红色中华》改名为《新中华报》,或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机关报,自1939年2月起,调整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曾被毛泽东称赞是当时“全国报纸中最好的一家”。
1941年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新中华报》与新华社编发的《今日新闻》合并,1941年5月16日,新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正式创刊。
1944年,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决定出版《毛泽东造集》,这一任务交给了晋察冀旧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邓拓主持编选和出版工作。
这部《毛泽东进集》全书共800多页,约50万字,选收29篇文章,按内容分编为五卷,这是中国出版的第一部《毛泽东违集》。在太行山深处阜平县一个小山村里,邓拓领导晋寨镇日报社职工以高度革命热情编纂《毛泽东选集》,1944年5月开排,7月出书,9月出齐五卷。全部印刷完毕送到读者手中,仅用半年时间。
《百年红色报刊》主题展第三展厅。展陈分为“决胜”、“解放”两部分。
决胜。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作出巨大的努力。在内战全面爆发后,党指挥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直到战略决战,领导人民一步步走向胜利。随着党的力量不断壮大,党报党刊迅猛发展,与国民党反动派针锋相对,进行斗争。
1946年2月22日北平《解放》报正式出版。北京《解放》报是继重庆《新华日报》之后,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创办于国民党统治区的第二家党报。1946年5月29日凌晨3时半北平《解放》报被国民党反动派封闭。
解放。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夺取全国政权指日可待,根据新形势办报已经刻不容缓。
1948年6月15日,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的中共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创刊,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头。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迁入北平。同年8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人民日报转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并沿用了1948年6月15日的期号。
北京市为机关报《北京日报》1952年10月1日创刊。
《百年红色报刊》主题展第四展厅-伟大复兴。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报党刊经历了四梁八柱全面布局阶段,迅速投入到伟大祖国的建设过程中。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报党刊解放思想,引领舆论,不断创新,党报事业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传统办报办刊方式遇到挑战。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启了党报党刊的融合发展新阶段。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形式手段如何创新,党报姓党这个根本属性没有变,党报党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迎春绽放,散发着时代芬芳。
“四梁八柱”构建党报传播。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一个时期,也是新中国报刊体系“四梁八柱”构建的时期。中共中央和各省区市、各部委党委高度重视报刊的作用。北平和平解放后,除了《人民日报》
随党中央进京外,几份重要报纸也几乎以“脚赶脚”的频率接连创办问世,北京、天津群众为此把几家报纸的名称连接起来,编成一句口号,叫做“人民大众解放进步光明”。
改革开放党报引领报业繁荣。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国家由此走上改革开放的光明大道。
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新闻事业提出新的要求,这一时期中国报亚呈现加速起飞的大发展态势,时政类、经济类、教育类、法制类、文摘类、生活服务类、老年类等不同种类报纸不断涌现,一方面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另一方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学习的需要。
推进媒体融合解答时代命题。
国家战略。
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分2013年8月19
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正式提出媒体融合的“破题之论”2013年11月15日,媒体融合问题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使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问题。
推动实施。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走向纵深。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用“急迫”二字,吹响了媒体融合向全面纵深发展的号角。
202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摆出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啃硬骨头”的态势,其中特别提到: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
结束语。
百年征程,百年洗礼。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中,党报党刊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积极宣传党的主张,深入反映群众呼声,铸就了红色基因,形成了优良传统,成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历史造就现实,传统启迪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广大党报工作者要大力传承红色基因,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努力开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新局面,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篇,参观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