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口游记-四柏一孔桥
模式口北街是一条坡度不大的山路,南起模式口大街,北至法海寺路。过了永定河引水渠桥便进了法海寺森林公园的地界,路两边古柏参天。
向东的岔路可达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
行至模式口北街北端就到了“四柏一孔桥”。这是一座桥长5米,宽3米,石板桥面,无桥栏雕饰,桥面拱起的单孔小石桥,俗称“罗锅儿桥”。是前往法海寺的必经之路,新中国建立后,为方便车辆通行,改建为平桥。
石桥位于香道的三岔路口,过了桥是东西向的法海寺路,东行可达法海寺,西去是龙泉寺(非海淀区的龙泉寺)。
小石桥的四角各生长着一棵古柏,古柏的根深扎在小石桥的石缝中,如同是四大天王扼守着通往法海寺的咽喉要道,人称“四大天王柏”。真乃世间奇观。
相传:明戌化年间,宪宗朱见深与妃游翠微山法海禅寺,遇清溪阻,即令伐树搭桥。众侍从欲伐山木,竟均不成材,宪宗笑曰:“即不成材,便不罚它把桥搭。”言罢,扬长而去,众人相视无计,忽一大臣拍手道:“然也”众人急问,曰:“皇上所罚乃指此溪边四柏,岩以之为桥墩,不正合圣心乎。”众人恍然急急动手。
帝回见桥成笑言:“谢天谢地,此渡有益深思,犹去,不伐有木,此四柏一孔桥,栋梁天成,当有深意。”从此,民间传说,皇上已封此桥为“界桥”,过桥上山即入仙境矣……。
到底是先有树后有桥还是先有桥后有树?无考。
据石桥旁的解说词介绍:“四柏一孔桥”由法海寺文物保管所第一位馆长孙培元先生命名。
1999年5月,区政府拨专款2万元重修四柏一孔桥。
2006年,经石景山区人民政府批准,四柏一孔桥被列入石景山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