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园游记-画舫斋
离开皇家邮绎南行,走过一垂花门,不远见路边立一石碑,上书:“濠濮间”,沿着两个土丘间的路东行,迎面是一座用石块叠砌的假山,丁字路口的北面是画舫斋,南面是濠濮间。由这两个景区深藏于山林之间,又没有指示路标故很容易被游客错过。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回到京城后,便开始按照江南园林的样式,在北海东岸大兴土木,开始兴建画舫斋和濠濮间。画舫斋、春雨林塘、镜香、观妙、小玲珑、绿意廊等竣工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乾隆三十二年(1767
年)又添建古柯庭、奥旷、得性轩等园景。整个景区占地面积6816平方米,建筑面积1417平方米,水面面积761平方米。
画舫斋据欧阳修的《画舫斋记》而造其形、得其名。清代的画舫斋不仅作为皇家游赏之处,更兼具阅兵赛箭、君王求学、戏曲宴饮等诸多功能。
画舫斋环山傍河,院墙随山势起伏,有碧水荷塘,有宛转回廊,有玲珑曲桥,有古柏唐槐,庭院布局疏朗有致,曲折深奥,是乾隆帝精心创作并十分喜爱的园中园精品之一。
2019年8月被占用67年的画舫斋终于向公众开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