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931662130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湘西之旅-土司城
(2019-11-10 10:11:41)
标签:
湘西
张家界
土司城
湘西之旅-土司城
10月17日是我们湘西旅游的最后一天,8:00我们来到了张家界土司城即土家风情园。
张家界土司城,南倚天门,北靠灃水,始建于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永定第末代土司覃纯一顺应潮流,三次上书请求“改土归流”,朝廷嘉其忠顺,封为世袭千总,准建世袭堂,修土司城堡。土司城,占地120多亩,集吊脚群楼、走马转角楼重叠组合,融为一体,是土家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和凝聚地。城内遗存着大量的珍贵文物,素有“南方紫禁城”之称。
1999年由民营企业家杨刚年先生投资修缮。2002年建筑史上的奇观“九重天吊脚楼”和“千人茅古斯表演”一并载入吉尼斯纪录。2003年被列入国家AAAA级景区、张家界旅游精品线路。
土司城门楼的右边是龙门左边是凤门,主城门楼两边各建有一座鼓亭,龙门前立着一对麒麟,凤门前是一对飞虎。
土司城的主要景点有土司城堡、虎字碑、东南第一功牌坊、祭祀柱、摆手堂、九重天世袭堂、农耕演示区、非遗展示区、宋妃宫、土家山寨等。
虎字碑(复制品)。原碑为台湾镇总兵刘明灯于清同治六年冬季所书,现立于台湾新北市贡寮区草岭古道内。相传,刘明灯过草岭时,突遇暴风雨,便书此一笔虎字加以镇压,并刻于巨石之上。
刘明灯(1838-1895年),字照远,号简青,湖南张家界永定区二家河乡人氏,清朝武官,曾任台湾镇总兵。
五方神柱。土家人对五方土地神(五谷神)有着原始的崇拜。中上为相传吃虎奶长大的土家始祖八部大神,四周为本地土家族四大姓氏的杰出代表人物田承满、覃垕王、彭公爵主和向王天子。
土司碑林。整理记录了历史上在土家建设、土家安全做出贡献的名人传记。
“东南第一功”石牌坊。
“东南第一功”石牌坊是明嘉靖皇帝御赐所建。明嘉靖年间,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猖獗日盛,湘西众土司奉旨组织土家联军三万余众,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冬,奔赴抗倭前线,历时四年,屡战屡捷,立下了赫赫战功,嘉靖皇帝龙心大悦,钦赐"东南第一功"。
祭祀柱直径1.2米,高12米,柱顶卧一只虎,柱身上用一笔连成的鲁班文书写着“汇集武陵精神,传承土寨风情”十二个大字。底座上雕刻着四位力士,有趣的是其中一位张着口似在呼喊,景区导游讲:“张着嘴怎能用力,故此人在偷懒”,到底何意我至今不解。
摆手堂是土家族特有的祭祀性建筑,也称“神堂”,在湘西凡有土家族聚居的中心村寨,均建有摆手堂,按照土家习俗,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土家人都要去摆手堂唱摆手歌、跳摆手舞,以此祭奠祖先和祈求庇佑。摆手舞,土家语称之为“舍日巴”,是美好的意思。
堂内供奉着土家族人最尊崇的民族首领茅岗土司覃垕王的塑像。
相传元末,朝庭腐败,推行等级制度,歧视少数民族,苛捐杂税猛如虎狼,茅岗土民覃垕率众起义,并参加了陈友谅、朱元璋的农民起义军。朱元璋称帝后,推行“收抚镇抚”的治夷方略,对湘西北土家族实行野蛮进剿,时任慈利安抚使的覃垕于洪武五年(1370年)4月,联络十八峒土司举起了反明大旗。明太祖朱元璋征剿屡屡失败,最后施计活捉覃垕于金岩(今慈利境内),将覃垕押解南京,1371年农历六月初六日处以凌迟。
土家族人把覃垕王遇难的这一天定为全族的祭日,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用歌舞酬报这位铁骨铮铮的民族首领,以慰他的在天之灵。
九重天世袭堂前的弥勒佛。
九重天世袭堂:“九重天”是土司城的精华和灵魂所在。吊脚楼依山而建,气势恢宏,楼高48米,竟无一根铁钉,堪称土家吊脚楼建筑史上的奇迹。此楼于2002年9月被评为中国最大、最高、最完美的全木质结构吊脚楼,并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一条银龙穿楼而出,寓意“龙出九天”。
这条凌空的银龙和下面那三只张着大嘴的蟾蜍被巧妙地设计成九重天世袭堂的排水系统,堪称一绝。
九重天世袭堂共有九层:第一层族源堂,第二层迁徙堂,第三层生息堂,第四层耕战堂,第五层精夫堂,第六层垕王堂,第七层正气堂,第八层归流堂,第九层重霄九。
我们没有进位于一层的九重天博物馆,在导游的带领下沿石阶而上,直接去了第四层的耕战堂。
在四层平台眺望。
第五层精夫楼。
这顶小轿子,也就刚好容下一个人,用它娶亲岂不委屈了新娘。原来事出有三,一则湘西女子体态娇小,二则湘西道路崎岖,三则为了应对匪患。
第六层垕王堂。
我们只能参观到此了,沿着下山的路前往土家山寨。
宋妃宫。
土家山寨。
土家旱碾榨油坊。
参观非遗展示区。
景区的商业街。
土家文化长廊。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纪念两航起义七十周年
后一篇:
妙峰山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