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关帝庙-前门关帝庙
乘坐公交在大栅栏站向西看,可见一座规模较小,灰墙灰顶的庙宇隐藏在大栅栏商业区中。这就是前门关帝庙。这是一座只有山门和殿宇的一进院落,山门檐下悬挂着“关帝庙”匾额,整个建筑是现代复建的,大门紧闭。
前门关帝庙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明、清及民国时期该胡同称“豆腐巷”,1965年改为“得丰”。
关帝庙座北朝南,山门三间,硬山筒瓦箍头脊,排水沟滴。正殿三间,硬山筒瓦调大脊,施旋子彩画。庙内供奉关圣帝像,左右有周仓、关平塑像,香火盛极一时。至1947年,最后一任主持是果至参。
2010年关帝庙重修竣工。2013年1月由东城区文化委员会公布为北京市东城区普查登记文物。
令我不解的是,由此向北最多500米便是正阳门,而正阳门瓮城内明万历年间就建了一座关帝庙,都说北京关帝庙最多,也不至于几百米就建一个吧。我带着疑惑的心情查阅了不少材料,终于找到了一丝依据。
据史料记载,明朝时北京城内的关王庙才20座。清朝为了减少异端淫祀,就将老百姓普遍尊奉的关羽从“武安王”晋升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诏令全国各地普遍修建关帝庙。
据此,我猜想在这么近的距离内建两个关帝庙的原因有三:其一,有皇上的诏令,二来,正阳门瓮城内的关帝庙是京城规格最高的关帝庙,香火极盛。三则,大栅栏地区是商贾林立,会馆、平民聚集之地,为了膜拜方便。
随着时代的变迁,信奉的人越来越少,许多关帝庙或因年久失修而坍塌,或因城市建设而拆除,保存下来的或被政府占用或被变成了大杂院。北京档案史料显示:专祀关羽的寺庙1928年尚有291座,1937年为160座而到1947年则降到99座,上世纪90年代则仅存8座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