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2018-04-15 14:54:10)
标签:

色达

喇荣

秃鹫

分类: 游记
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色达喇荣天葬台距离色达县城约20公里,距离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约3公里,海拔高度4000米左右。是藏区最大的天葬台。是我们色达之旅的第三个景点。
       从东嘎寺到天葬台只有30分钟左右的车程。我们于12:50抵达了天葬台,停车场的地面还没有硬化处理,转过一个山包,那条长约四、五百米的黄土路就是通往天葬台的唯一道路。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我想象中的天葬台是建在山石突兀的山顶上,苍天之下一块表面平整、满是油渍的山石横卧在杂草乱石之中,成群的秃鹫在天空中翱翔……。可眼前的景象令我吃惊,天葬台建在一个寸草不生的山脚下。宽阔的平台上怪石林立,白色的亭台、佛塔和黑色的转经筒分布其间,一座钢筋混凝土的仿古建筑还在建设之中。苍穹之下,那绛红色的台基、青灰色的栏杆、黑色的石林和裸露的黄土山坡交织在一起,给人以庄严肃穆、无比压抑的感觉,我从山下搜寻到山顶,怎么也找不到我想象中的那块横卧的山石,难道这里就是通往天堂之门?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喇荣天葬台始于1986年,眼前的天葬台是2011年开始重修的,名曰喇荣尸陀林。尸陀林,又名尸林、寒林,藏语“德戳”“德”意为弃尸,“戳”意为众积聚的林园。重修后的天葬台(尸陀林的俗称)既是施行天葬的场所更是一个向世人介绍藏族丧葬习俗、天葬文化内涵的地方。
       天葬台分为三层,第一层平台是丧葬车及送葬亲友车辆的停车场,因为没有指示路标,许多自驾游的车辆也开了上来。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第二层平台是上天之路。逝者由他们的亲人陪伴下,在喇嘛超度的诵经声中送上第三层平台东侧的天葬台,由天葬师将逝者送往天堂。
       在这层平台的中央摆放刻有尸陀林景物的大型天葬石,周围的山墙上悬挂的是:八大寒林和住于其中的八大巨尸、八大玛嫫、护刹八神、护方八神、八树、八海、八龙、八火、八云等石刻图案,还有巨尸荟供,施身为食以及与持明空行相关的浮雕。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平台的东端是消除罪孽的白塔(坛城)和安放黑忿怒母坛城石的地穴,法王曾经躺卧在此石上,以大智悲力郑重祈愿今后所有置于此石上的亡者不堕入恶趣。
       平台上立有《喇荣大尸陀林简介》和《天葬简介与功德摘要》两块石碑,详细的介绍了天葬台的历史和天葬习俗及文化内涵。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天葬石(安放黑忿怒母坛城石的地穴)。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佛塔(坛城)。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岩山,一片黑色的石林,岩山内修建的数个山洞,是为在尸陀林内修行的断法行者提供方便之所。照片中右侧的砖墙内便是施行天葬的天葬台。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第三层平台。是藏族三藏习俗展示平台,这里有喇荣天葬台最具代表性、影喻生死演变的塑石阎罗山和骷髅石宫、挂满头发的转经轮、尸蛇尸猪尸犬尸鸟等相宜寒林的各种动物雕塑等等。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尸陀林中的标志性建筑阎罗山。代表人生的死亡和无始无终的轮回。大口中的地宫里挂满了骷髅,不少人从大口中钻进去探一探其中的奥秘,据说进入地宫中能够消除罪孽,保佑平安。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在通往阎罗山大嘴的石梯两侧雕刻着人生从孕育到死亡的全过程以及以及阎罗殿的场面。
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在阎罗山前的广场上躺着一个逝者的雕塑,裸露的身躯躺在石台上,周围布满了各种石相。代表着藏传佛教中的重要概念-六道轮回即: 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以现世的告诫世人必须以修行和行善来换取来生的幸福。
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骷髅宫。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挂满逝者头发的转经轮。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壮观的玛尼石林。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天葬台建在三面环山的山坳中,位于第三层平台的最右侧(东侧),面积大约有羽毛球场那么大,四周有半人高的砖墙围着,场地被油渍覆盖,看上去有些发黑,不知是水泥地面还是石板铺就的。北面围墙正对白塔的地方留有一个不到两米宽的小门,铁栅栏门紧闭着。靠山坡的那面(南面)是一个大约30度角的水泥斜坡,这个斜坡是秃鹫涌入天葬台的通道。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天葬台的天葬仪式每天大约在14:00—16:00进行,安葬的人数不定,我们来到供游客参观的山坡时已经大约13:20了,我们顶着烈日坐在石阶上静静的等候着……。只见我们身后大约30米的山顶上聚集着数以百计的秃鹫,还有数不清的秃鹫翱翔在天空。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我观察着路上的车辆,猜测着那辆是灵车,大约在13:40,烈日被厚厚的云层遮挡,“谢天谢地,不用再受烈日当头之苦了”。此时天空中翱翔的秃鹫不见了,都集中到我们身后的山顶上,周围静静的,连窃窃私语声都听不到了,估摸着天葬的时刻快到了。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运送逝者的灵车来了,方才云遮日的天空,突然变得阴云滚滚,等候已久的秃鹫腾空而起,在天葬台上空盘旋,似在迎接逝者的到来,向逝者致哀。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这天安葬的有四位逝者,他们被布单和绳索包裹成胎儿在母亲子宫里的形态,蜷缩成一团,或由亲人用床单兜着,或被装在箱子中由亲人抬着,或被亲人抱在胸前攀上第二层平台,在那块镶嵌在圆形玻璃平台中间的天葬石上停留几秒钟,然后在喇嘛的诵经声中绕白塔(坛城)数圈(至少三圈)后,被送到天葬台。此时刮起了大风,风中夹杂着雪花阴冷阴冷的。山头上的秃鹫蜂拥到天葬台的围布前,静候着天葬师的一声令下。
       天葬师的穿着很像清朝皇帝,在他的指挥下,送葬的人解开绳索,打开裹尸布,将全身裸露的逝者面朝下安放在天葬台,透过围布的缝隙我看到天葬师在逝者亲人的众目睽睽之下,挥刀在逝者背上划上几刀,然后将逝者翻过身再划上几刀,刀刀见骨(一般不少于十三刀)。我真切的看到天葬师挥刀向逝者的手臂划去,从肩膀到手腕的肉顿时翻开……。天葬师指挥着送葬的人们离开天葬台,退到围墙之外,有几只体态硕大的秃鹫趁机钻了进去,天葬师驱赶着,当天葬师拉开遮挡在山坡与天葬台之间的围布时,等候已久的秃鹫们便潮水般地涌入,拥挤着、厮抢着……。秃鹫似乎也有等级划分,更多的秃鹫则站立在天葬台外的山坡上,两眼直勾勾的看着,耐心地等候着……。
       15:00我们离开天葬台,此时那些饱食后的秃鹫已经在天空中飞翔,表示着逝者已经升天。据说,秃鹫在空中飞翔十到二十分钟后就各自回巢,第二天它们又会聚集在这里,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色达之旅—色达喇荣天葬台
       现节选《天葬简介与功德摘要》和《喇荣大尸陀林简介》中的几段话作为本文的结语吧,为了连贯,本人对原文略有改动。
       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话题,对于死亡的处理—丧葬形式,便是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人们死亡观的折射。虽然有土葬 水葬 火葬及其衍生出来的多元化殡葬方式风行全世界,但是,天葬却始终独现于雪域藏地并源远流长。
       天葬已全然超越了风俗习惯的范畴,蕴含了更高层次的精神理念和特殊意义,按照佛教教义,人死之后神识离开肉体进入新的轮回,尸体就成了无用的皮囊,因此,死后将尸体喂食鹰鹫,一则可以毫不费力的完成人生最后的一次布施,积累善法资粮;二则可以减少鹰鹫对其他动物的伤害。换取其他生命的生存机会,功德无量。三则因为鹰鹫群中有空行母的化身,若能请她们享用尸供,则堪称无上最胜供养(鹰鹫历来为藏民族所珍爱,被视为神鸟或是空行母的化身,禁绝猎杀)。
       1980年,法王晋美彭措在喇荣沟建立了佛学院,1986年,法王晋美彭措在佛学院约两三公里的地方建立尸陀林。从那以后,多康各地开始陆续将亡者尸身运至此处,这座尸陀林也逐渐成为藏地最大的鹰鹫栖息地而声名远播。时光匆匆,转瞬已是二十余载,随着四面八方源源不断送来的尸体,尸陀林内环境日趋恶化;尸衣堆积如山,鹰鹫享用尸食之外狭小不堪,旧的天葬石也磨损殆尽……。上师丹增嘉措仁波切见此情形非常痛心,发愿重建尸陀林,从2011年开始历时整整三年,从勘测、设计、施工到验收,均亲力亲为,从而有了如今这座堪称藏区最大最豪华的天葬台,当然目前仍未完工,还有很多设施在建设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