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坛游记之斋宫

(2016-07-05 14:56:24)
标签:

天坛

斋宫

无梁殿

寝殿

分类: 游记
                                      天坛游记之斋宫
       斋宫位于天坛西天门内,和神乐署相邻。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前进行斋戒的专用宫室。 
       从神乐署出来,沿着御河向东走,就到了斋宫南门。南门不开,参观需要从东门进去。 
天坛游记之斋宫

天坛游记之斋宫
         斋宫南门前,摆放着现已无存的牺牲所大殿的柱基。
天坛游记之斋宫
       沿御河继续前行,就到了斋宫东门。东门是斋宫的正门,比北门和南门宏伟。游客凭身份证换票就可以游览,每日限定参观人数1000人。
天坛游记之斋宫
       斋宫占地约四万平方米,双重御河、双重围墙。外墙称为“砖墙”内墙称为“紫墙”。外墙有巡守步廊167间,是巡逻的士兵遮避风雨的地方。
天坛游记之斋宫
       走进斋宫,幽雅、清静之感从心底悠然升起。在第一道宫门的右侧设有钟楼一座。
天坛游记之斋宫
      第二道宫门与东门形制相同,宫墙前也设有内御河,当年的保卫工作可见一斑。
天坛游记之斋宫

天坛游记之斋宫
       进入第二道宫门,就是斋宫正殿-无梁殿。大殿因用磗拱承重,不用梁枋而得名,殿堂五间。顶部用蓝色琉璃瓦覆盖,表示在天之前不敢称尊。檐下斗拱用琉璃烧制而成,台阶中间为云纹浮雕丹陛。大殿正门上方高悬墨底金书“敬天”匾额,是乾隆皇帝御书。大殿南北各设一角门,分别通往斋宫外墙的南、北门。
天坛游记之斋宫

天坛游记之斋宫

天坛游记之斋宫
      殿前有一个宽阔的月台,月台左右两边各建石亭一座,北为“斋戒铜人亭”,南为“时辰亭”。
      北面的铜人亭,石制四柱,四面砖券拱形,绿琉璃瓦方形攒尖顶,顶上设四方吞脊宝珠。高5.5米,方2米,构造精美。是斋戒时放置斋戒铜人的地方。铜人高1.5尺,身穿古代文官服,手持一刻有"斋戒"二字的铜牌,相传是仿唐朝宰相魏征而制(魏征以敢谏著称),以警示皇帝诚心斋戒。
       皇帝进驻斋宫,太常寺官员要到紫禁城乾清门,在黄案前行一跪三叩礼,恭恭敬敬地把戒斋牌和铜人请到这个亭子里。等到祀日礼成后,太常寺官员再恭撤戒斋铜人和戒斋牌敬贮匣内,送缴寺库。
天坛游记之斋宫

天坛游记之斋宫
       南边的时辰亭(又叫奏事亭),是一个高2米的小型殿宇式石龛。祭天大典开始前,由太常寺及钦天监官员将时辰牌进于时辰亭,皇帝依所奏时辰,从容起驾出宫,临坛行礼。
天坛游记之斋宫
       无梁殿宽46.8米,进深17.6米,穹顶高8米,粉壁,墁金砖。正中殿堂内的布置是按乾隆时期的原貌陈列,正面悬挂着乾隆御笔“钦若昊天”巨匾,表达了天子对皇天上帝的虔诚之心。内设紫檀木制成的皇帝宝座,宝座后设紫檀瘿木五扇屏风,屏风上面雕刻有九龙戏珠的图案。据说,殿内陈列的屏风、宝座均为原物。宝座两侧的陈设有宝象、角端、香炉、暖炉、镈钟等。
天坛游记之斋宫
       无梁殿的其他四间殿堂作为介绍天坛的历史和天坛祭天文化的展室向公众开放。分为“斋宫建筑展”、“斋戒仪展”、“百官斋戒展”、“皇帝御斋宫”等四个展室。
       第一展室设在最南边一间,“守德由来胜守险——斋宫建筑展”。这部分主要介绍了斋宫建筑的历史功用和演变过程。中间展出的这几座亭子叫“神版龙亭”。是存放神位的地方。
天坛游记之斋宫

天坛游记之斋宫
       第二展室设在无梁殿南次间。“洗心涤虑对苍昊”——斋戒仪式展。这部分介绍了古代斋戒制度的形成、明清皇帝对斋戒礼仪的确定,并展出部分祭祀文物。中间摆放的也是一座神版龙亭。
天坛游记之斋宫
天坛游记之斋宫

天坛游记之斋宫
       第三部分在无梁殿北次间,名曰“动静存诚慎致斋”——百官斋戒。
      古代祭祀之时,不仅皇帝要斋戒,陪祀的王公大臣文武百官也要按期在斋所进行斋戒,明清两朝规定,每当祭祀大典时,在京官员或在衙署斋戒,或在天坛附近赁房租住,以致天坛周围庙宇、道观多辟有茶舍供官员居住。
天坛游记之斋宫

天坛游记之斋宫

天坛游记之斋宫
      无梁殿北稍间陈列是第四部分:“虔居斋室洁明禋”——皇帝御斋宫。
      明清时期共有22位皇帝来天坛祭天并斋戒,包括明代的13位皇帝和清代的9位皇帝,这里陈设有这些皇帝的挂像。同时还介绍了这些皇帝的生平及祭祀天坛的次数。
天坛游记之斋宫

天坛游记之斋宫

天坛游记之斋宫
       从无梁殿出来,穿过这个月亮门,来到无梁殿的后面一个狭长的小院。小院南北设有主管太监和首领太监的值守房。值守房前面的一口井。小院中间是座通往寝殿的垂花门。
天坛游记之斋宫

天坛游记之斋宫

天坛游记之斋宫

天坛游记之斋宫
天坛游记之斋宫
       穿过垂花门,就进入皇帝的寝殿。寝殿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为五开间。正中悬挂“敬止”匾额(“敬止”出自《诗经》,就是恭敬的意思),殿前摆放着两口平安水缸,这天谢绝参观。
       据资料介绍,现在的寝殿陈展是完全按照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历史原状予以恢复的。寝殿明间、南北次间也按历史原状恢复了床宝座。次间是皇帝读书之所,书案上陈文房四宝、线装书籍。寝殿南稍间西侧按档案记载专门辟置净室,也就是皇帝斋戒时沐浴的专用处所。净室西侧设卧榻。室内悬挂“畏天命”的匾额。北梢间入门处设置了曲尺屏风,西侧设卧榻,东侧临窗设置皇帝宝座。寝宫内悬挂有多幅清代名人字画,这是按照原始档案记录一一恢复的。据说清朝曾有7位皇帝在此斋居。
天坛游记之斋宫

天坛游记之斋宫
 
天坛游记之斋宫
       这是隔着玻璃窗拍的。
天坛游记之斋宫
       寝殿的南北各有一个门,门紧锁着,透过门缝看去,方知里面是阿哥房。
天坛游记之斋宫
       通过环廊与寝殿后墙的窄道向两边走,便见在两道宫墙之间设有通往环廊的门和分立在门两边的值守房(现南边一座改造成厕所),这里应该是护卫们休息的地方。
天坛游记之斋宫

天坛游记之斋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