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观陶维林老师录像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感
(2012-11-09 22:52:55)
标签:
杂谈 |
分类: 省骨干教师跟岗研修 |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观陶维林老师录像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感
今天上午听了两个高水平的讲座。一个是况国平老师的《例谈高中数学评课活动》、一个是邹盛光老师的《如何评课》。两位老师既有实践经历,又有理论深度,对所讲内容都有很深的理解和研究,因而两个报告都非常精彩。
况国平老师的如何评课的讲座中提出评课是一种研究,是一种学习,是一门技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说服的艺术等,都让人耳目一新。在讲座最后,况老师让我们观看了南京师大附中特级教师陶维林老师录像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看完后真是受益匪浅。
一是引入自然,入口浅,大大的激发了学生探讨的兴趣。因为直线和圆在初中都有学习过,学生非常的熟悉,而直观图像的展示,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学生个个感觉对该题目可为,这一下就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否是“所见即所得”呢?这又引起了学生疑惑和矛盾冲突,自然的引导学生往下研究,也完成了从几何直观观察到代数量化求证的过渡,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严谨性。
二是“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整堂课陶老师一直在贯穿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得以充分的训练和展示。在对学生不断追问的过程中,训练学生思维。不局限于学生回答的结果,更侧重于学生思维的过程。如在学生正确的回答后追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方法的?”在学生回答完毕后让学生自己问同学们“你们都听懂了吗?”老师再接着问“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等等。整堂课充满了教师的智慧,发展了学生的智慧。教学会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上课到底是注重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还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这个问题很早就在困扰这我。在不断的教学反思和学习中,其实这个问题也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答案:那就是上课应该更多的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功利思想的作用下,经常注重了技巧的模仿,忽视了能力的培养。我想,陶老师的这一节课,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诠释。
一个优秀的教师是一个优秀的演员,也是一个优秀的导演。陶老师是一位大师级的演员和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