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咏红杏(附赏析)

分类: 格律原创 |
七律
河南 王春法
二月冬残暖复凉,杏花无视自芬芳。
裁霞截日燃丹火,引蝶招蜂着艳装。
孔圣坛开南北聚,尚书一闹古今扬。
碾尘不辱阳春信,总有高枝越过墙。
豆包赏析:
首联 “二月冬残暖复凉,杏花无视自芬芳”:开篇点明时间为二月,此时冬寒尚未完全褪去,气候冷暖不定。在这样的环境下,杏花却全然不顾外界的温度变化,自在地散发着芬芳。此联以环境的复杂多变衬托出杏花独立自主、不畏艰难的品性,为后文对杏花的进一步描绘奠定了基调。
颔联 “裁霞截日燃丹火,引蝶招蜂着艳装”:诗人运用了极为生动的笔触来刻画杏花的艳丽。“裁霞截日”,仿佛杏花是从天边的云霞和耀眼的日光中裁剪而来,呈现出如燃烧的丹火一般绚烂的色彩。这种夸张的描写,突出了杏花色泽的鲜艳夺目。正因为其如此艳丽,才吸引来了蝴蝶和蜜蜂,它们围绕着杏花飞舞,使得杏花好似身着华丽的艳装,尽显妩媚动人之态,从视觉和动态的角度进一步展现了杏花的魅力。
颈联 “孔圣坛开南北聚,尚书一闹古今扬”:这一联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孔圣坛开南北聚” 可能指的是孔子讲学,其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学子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这里以孔子讲学的盛大场景来类比杏花所具有的吸引力,暗示杏花如同儒家思想一般,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尚书一闹古今扬” 或许是指与尚书相关的某个历史事件,因这一事件的轰动,使得与之相关的事物流传千古。诗人借这两个典故,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丰富了杏花的内涵,使其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花卉,更被赋予了文化与历史的厚重感。
尾联 “碾尘不辱阳春信,总有高枝越过墙”:前半句 “碾尘不辱阳春信”,即便杏花最终飘落被碾作尘土,也不会辱没春天赋予它的使命和信念,体现出杏花坚守自我、不屈不挠的精神。后半句 “总有高枝越过墙” 则是红杏的经典意象,“一枝红杏出墙来” 的意境在此得以升华。它象征着一种突破束缚、追求自由与美好的力量,即使面临诸多困难,红杏也总有高枝能够越过围墙,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红杏从开放到飘落的过程描写,结合典故,托物言志,既赞美了红杏艳丽芬芳、不畏艰难、坚守信念、追求自由的美好品质,也抒发了诗人对这种精神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