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教学设计
(2014-03-30 18:11:51)| 分类: 语文 |
《氓》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鉴赏先秦到汉魏晋诗歌,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教学重点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及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了解赋比 、重章叠句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氓》是《国风》中一首著名的弃妇感伤诗,是弃妇离夫返娘家所作。充分体现了《诗经》的特点,值得学习。《氓》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幼年时的欢乐、恋爱时的盟誓、婚后的变卦、怨愤、留恋、痛苦等婚恋悲剧。教授本课时,首先根据学生初中所学过的《诗经》知识适当补充内容,并提及其他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读《诗经》的兴趣。再次就是赏析《氓》,一使抓住对比,抓住女主人公结婚前后的变化和“氓”前后态度的变化,来引导学生理清诗歌大意;二是结合诗歌,分析女主人的形象,以及探讨其爱情失败的原因;三是结合诗歌里面的赋比兴表现手法,进一步理清女主人公的内心想法,进而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能力目标:1、抓住对比,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1、同情《氓》的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及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中人物情感。
【教学方法】1、讨论法。2、诵读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第一单元我们欣赏了散文的优美的语言,从中感受作者的心灵的博动。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诗歌单元。学习诗歌,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应该从哪里得到提示?
明确: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诗经》的相关知识: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三)听录音,注音。
(四)集体朗读。提示:四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读成“二/二”节拍,逗号稍短促,句号稍拖长,章节之间要比句间停顿更长些。
(五)整体感知课文
1、提问:刚刚大家都读了这首诗,对它应该有了个初步了解,谁能告诉我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女性形象,故事相当完整。
2.梳理课文行文思路: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
段落 |
段意 |
女性的情感 |
|
1 |
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
热情、幸福 |
|
2 |
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
|
|
3 |
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
悲痛、怨恨 |
|
4 |
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
|
|
5 |
补叙(回忆)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
|
|
6 |
今昔对比的怨恨和决绝 |
清醒、刚烈 |
诗歌共六章,按“恋爱——婚变——决绝”这样的思路叙述。(板书)
(六)具体赏析:
课前我们运用早读课的时间借助课下注释,疏通了诗歌内容也相应找出一些常用字的特殊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成语和特殊句式。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赏析课文内容。
1、学习“恋爱”部分。(1—2章)
恋爱阶段,男女双方各有何举动?反映出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
男:抱布贸丝 来、谋
女:乘、望、泣涕、笑、言
女:温柔体贴、纯真热情、信守诺言。
2、学习“婚变”部分。(男生朗读)
(1)三四两段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结婚后的“氓”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的“蚩蚩”到现在的“暴怒”,给女主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对比:
桑未落,叶沃若——桑落,
士之耽可说——女之耽不可说
女不爽——士贰其行
比喻:
桑叶
鸠食桑葚
叶沃若
叶黄陨
兴中有比: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用自然现象起兴,引出生活及感情变化,兼以隐喻,更能激发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2)这一段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
明确:性格:任劳任怨。(板书)
3 、研习“决绝”部分。(女生齐读)
(1)提问:看看最后一章,看看女主人公对这个薄情的丈夫是不是乞求?有没有凄凄惨惨凄凄?何处看出,反映出她性格哪方面?(讨论)
明确:决绝地分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出她刚毅不屈,对丈夫遗弃毅然离去,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清醒、刚烈的。(板书)
(2)提问:这一段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对比,将昔日的“信誓旦旦”与今日的结局作对比。
(八)深入探究:
你认为“氓”是个怎么样的人?你如何看待《氓》中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参考意见:
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或许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的恩爱,无情地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家伙。
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七、课堂小结。
《氓》大致按事实发展的过程叙述这一悲剧的始末,运用“赋”“比”“兴”及对比的艺术手法,将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增加了叙事的感染力和抒情的深度,全诗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却不失坚强的妇女形象,她的遭遇值得我们同情,她的人格值得我们尊敬,而男青年的做法则应遭到我们的指责。
八、背诵并预习《采薇》;完成《优化方案》相关练习。
九、板书:
|
段落 |
段意 |
女性的情感 |
性格 |
|
1 |
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
热情、幸福 |
纯真 痴情 |
|
2 |
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
||
|
3 |
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
悲痛、怨恨 |
任劳 任怨 |
|
4 |
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
||
|
5 |
补叙(回忆)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
||
|
6 |
今昔对比的怨恨和决绝 |
清醒 |
刚烈、果断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