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是我们青年教师学习小组共同学习讨论的重要内容,它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及发展。帮助我们老师及家长了解孩子学习与发张的规律及特点,有助于我们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孩子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指南》中艺术领域的内容让我感触颇深,它将艺术领域分为两部分,一是感受与欣赏,二是表现和创造。每个部分都用有两个目标,并根据幼儿的三个年龄段详细的制定了学习与发展目标,告诉了我们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艺术方面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教育建议以及一些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手段。这样我们教师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就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也能与家长进行更为有效地互动,促进幼儿更全面的发展。
《指南》中艺术领域目标提出“喜欢自然界的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而当今世界无奇不有,美无处不在,关键要培养孩子们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幼儿园或家庭要创造条件让孩子通过参观、游玩等方式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接触校园、山间、田野、公园、博物馆、名胜古迹、民俗文化等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和好听的声音。引导孩子们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动作来描述事物美的方面,如颜色、形状、形态等,学习用心灵去发现美感受美和欣赏美!
《指南》中艺术领域“表现与创造”部分的教育建议中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
造”“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平时我们在艺术活动中发现,有些孩子由于缺乏对事物的认识,又没有一定的表现技能做基础,他们内心丰富的想象难以用美术的语言进行表达,久而久之他们就失去了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从而审美表现力与创造力难以得到发展。其实,艺术活动是孩子们充分展示个性,表达创造力的最佳表现形式,教师的指导要建立在以幼儿为主体的基础上,重视个体的发展,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鼓励他们自由大胆想象和自由表现,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去评价幼儿的创作,不要简单地用“好看”与“不好看”、“像”与“不像”之类的词汇去框住幼儿的作品,那样只会束缚了孩子的想象力及创造力,甚至扼杀了孩子的创作热情,应该具体地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对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身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指南》,领会其中的奥秘。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建立起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家园共育,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