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引殿原为接待香客食宿之地。海拔高度2540米,宋时名为新殿,明为接引庵,明末殿坍塌,佛像倒卧荒草丛中。清顺治年间,河北一80余岁老僧朝山至此,其心不忍,发誓七日不食,露坐雪中,向游人募化。老僧已饿六日,恰遇川人赵栩凰登山,大为感动,回成都劝说总督李卓捐金修复,由闻达和尚办理。寺庙建成后多次失火,仅存一小庙。1997年,峨眉山佛教协会重新恢复接引殿寺院。
接引殿是到达金顶的必经之路。从接引殿可乘缆车、或徒步4.5公里到达金顶。从接引殿向上攀登,依次经过竞秀亭、梳妆台、七里坡,七里坡以上就属于峨眉山的高山区了,然后是天门石,到达终点金顶。
每年春末夏初,接引殿以上路段就成为高山杜鹃的海洋,杜鹃花,峨眉山佛家称为“桫椤花”。据佛经《阿含经》说:释迦牟尼早起成佛的毗舍婆就是在这种桫椤花下悟道成佛的。
细究“接引”一词的出处,原为佛教用语,是引导,教导的意思,依据佛教传说,在释迦牟尼未出世前,世间已有佛的出现,这个佛就是“接引道人”,便是释迦牟尼前的佛祖,此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由此前往的“金顶”,是峨眉山的象征,48米高的四面十方普贤金像是峨眉山的标志。金顶是峨眉山景点和寺庙的汇集,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普贤行愿和人们美好心愿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