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2024-02-19 08:01:10)
标签:

四川

邛崃

闻名西蜀

白鹤山

摄影

分类: 美丽中国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白鹤山位于四川省邛崃市城西3公里处,有一座远山如黛的山峦,魏巍古朴和郁郁青松掩着庙宇楼台和文物古迹,这里便是闻名西蜀的白鹤山。
  白鹤山之名,最早见于晋代史学家陈寿著的《益部耆旧传》:“胡安临邛人,聚徒白鹤山,相如从之受经。”宋代诗人陆游来临邛游白鹤山有诗《次韵宇文使君山行》自注:“仙人胡安学道西岩,跨鹤升仙,山以此得名。”
  白鹤山鹤林寺始建于隋,唐时为白鹤寺。宋代魏了翁《邛州白鹤山营造记》:“山故为浮图之宫,自隋朝迄今,庵院凡十四所。”寺内所存大雄宝殿系明代英宗天顺六年(1462)僧心顕重建,距今已有550年的历史。其建筑为单檐歇山式。寺庙占地三十多亩,殿宇及配房共五千多平方米,有女尼二十多人,是省重点宗教活动场所。
  白鹤山主峰海拔760米,景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上接竹溪湖、磐陀寺,下连齐口、九里泮。青山绿水环抱之中。山上树木参天,古刹红墙掩映其间,千百年来,文人结庐,道人凿室,佛家修寺,游人如织,有西塔、石刻弥勒、四明楼、常安明读书台、魏了翁祠、“临邛道士墓”等景点。其“书台桂影”、“易洞秋风”分别被列入古“临邛八景”。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白鹤山”三字,为田纪云副委员长行书题写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邛崃鹤林寺为蜀中佛教圣地,以其历史广远,山林殊胜,文物古迹蔚为大观而闻名。
 鹤林寺原名白鹤寺,位于城西白鹤山,始建于隋朝。
 今存大雄宝殿,为明天顺六年(1462年),僧心顕重修。
  清至民国时期,鹤林寺犹存山门、读书台、西塔、大殿、照壁、甬道、四合院、四明楼、弥勒造像与乾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民国二年各个历史时期修葺重建墨书题记。
  今逢盛世,古刹重光,寺院得以修复,佛像再塑金身。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接引殿、了翁词、藏经楼、钟鼓楼、四明楼、五观堂、四合院、居士住宅楼、望鹤亭、乐林亭等楼、台、馆皆修葺一新。
  四明楼翼被群峰流云缠绕,登楼可遥望邛崃古城风貌。钟楼矗立,经阁巍峨,规模宏丽,远超前代。不惟自然秀丽,而且人文深蕴。历代名流为鹤林寺留下之诗文书画尚在。有唐五代范瓊?、杜楷、丘文波之壁画,宋范成大陆游之题咏,魏了翁、郭印之记事文词。有明杨慎、清彭瑞淑、吴江之楹联诗歌。更有现代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之山门横额“鹤林寺”,隆莲法师之楷书“大雄宝殿”,张爱萍将军之草书“书台挂影”,田纪云副委员长之行书“白鹤山”,女书法家黄稚荃之隶书大匾“昌道西南”,四川诗书画院长杨超之颜体“慈航”。还有省内外书画楹联名家马识途、遍能、刘云泉、周浩然、高文、钱来忠、白允叔、冯广宏、洪志存、易锦章及邛崃文化界知名人士撰著或书写之楹联诗文。
 千百年沉积之文献墨宝光耀鹤林寺,禅院添彩,古刹生辉。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之山门横额“鹤林寺”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照壁通高9.07米,宽9米,厚0.55米。上部有四翼角,脊背上均刻有浮雕。照壁外面中央题写“鹤林禅院”四个大字,结构严谨,气势磅礴。
  照壁中间嵌有0.24米见方的四十六幅琉璃花砖。分别刻有花卉、鸟兽图案。如“喜鹊闹梅”“鸳鸯戏莲”“双燕齐飞”等。六十四幅的内容,斗奇争胜,无一雷同。照壁中央,嵌有“盘龙戏珠”巨幅镂空浮雕,更加引人入胜。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1983年,邛崃县新建了“了翁祠”于白鹤山鹤林寺读书台。该祠堂,由王庆宇塑魏了翁像,杨玉光集联“犹民白发三千丈,报国丹心十二时”,悬魏了翁“云吟山”真迹,仿蒲江魏公祠,制清四川学政高赓恩题的“昌道西南”匾及“三千年经义重明,湖湘江浙,丕振儒风,即此邦才重马扬,谁复词华艳西汉;四百里大贤踵起,廉洛关闽,力肩道统,虽当日谤兴朱李,何禁俎豆续南轩”对联。1994年,冯广宏题联书“身了鹤山心存魏阙,祠留邛府道重儒林”,张阳德书张开阳联“易洞秋风劲,书台桂影香”。1995年,马识途书“了翁祠”匾额。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白鹤山“了翁祠”中的魏了翁塑像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西塔:
  西塔始建于宋徽宗宣和庚子(1120),重建于清道光年间,西塔以青砖筑成,坐西向东,平面呈八角形,七层楼阁式实心塔。通高18米,塔基用红砂石桨砌,底径4米。刹座为覆盆,刹为三个陶罐连接而成。1982年三月一日经邛崃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一批“邛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临邛道士记
 临邛道士者,杨通幽也。
  传其有异能,役命鬼神,无不立应,术数变异,远近称之。安史之乱,玄宗避祸于蜀,自马嵬之后,属念贵妃,辍食忘寐。闻通幽有?召之法,乃召之行宫,今其置场,以行其术。是夕奏曰:已于九地之下,鬼神之中,遍加搜访,不知其所。二月夜,又奏曰:九天之上,星辰日月之间,亦遍访而不知其处。三日夜,又奏曰:于东海之上,蓬莱之顶,南宫西庑,有群仙所居,上元女仙太真者,即贵妃也。乃取开元中所赐金钗?合各半,玉龟子一,寄以为信,并瞩善保圣体,无复意念,玄宗睹物思人,潜然良久,念通幽之功,赐物千段,特加礼异。
  唐元和元年,白居易携友游马嵬驿,感念此事,作《长恨歌》以记之。诗中有句:“临邛道士鸿都客,致使精诚招魂魄。”即指杨通幽也。
  今白鹤山山道侧有一坟塚,据传即为临邛道士杨通幽之墓,其墓碑为今人所立也。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在点易洞一侧是摩崖石刻弥勒佛像,它是沿着西崖开凿的石窟,深有两米多,高近十米。开凿于民国五年(1916),是国内摩崖石刻弥勒造像中已知最大而又是最年轻的一尊佛像。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点易洞”摩岩石刻弥勒(大佛):
  “点易洞”摩岩石刻弥勒(大佛)位于白鹤山半山,弥勒佛像是依着岩石雕刻而成,坐高近五米,跏跌于六方形至须弥座上。像前方左右分立一“令官”和“摇钱树”。1982年三月一日经邛崃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一批“邛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白鹤山历来为佛教丛林,翠屏阁与西岩寺,唐、宋已闻名。有鹤林寺(曾称白鹤寺)、幽居寺、漏米洞、仙人洞、点易洞等。漏米洞昔为小庙,今存庙后山岩内乳白色坐像。
  白鹤山西岩石壁上有石孔下垂,自米船沉没后,即有米从孔中漏出,日夕不停,人称漏米洞。岩旁有僧庙,所漏之米,可供僧人食用。日久,某僧嫌石孔狭小,漏米不畅,寻将石孔增大,则漏米必多,乃攀至岩上,凿大石孔,漏米亦随之止。后人在漏米洞旁石刻一联:“船烂二仙留古迹,棋下一局壮今观。”以记其事。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鹤林寺摩崖造像:
  鹤林寺摩崖造像(摩崖石刻),位于白鹤山后山,分布范围约四平方公里。造像年代鉴定为唐代,内容为佛、菩萨、弟子及供养人造像。 鹤林寺唐代摩崖造像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文化价值。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白鹤山鹤林寺后山上,据《邛崃县志》载有临邛道士墓,即著名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长恨歌》中描述唐明皇李隆基请来临邛道士为死去的杨贵妃招魂的优美爱情故事,“临邛道士鸿都客,致使精诚招魂魄。”临邛道士墓虽已被毁,但史话犹存,游之仍令人神往,思绪万千。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四川·邛崃】闻名西蜀之——白鹤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