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岩寺北边山后有中国两弹城,南行上山为长卿石室,西岩寺所在的长卿山有着系列的人文山川,当身处西岩聆听梵音让人心静,观看摩崖触摸人文古迹,同时又可领略“西岩烟雨”和“潼江春涨”两大梓潼美景之时,何不是游者的心中向往之地。
西岩寺作为佛教香火的旺地,有着大雄宝殿、玉佛殿、地藏殿、观音殿、弥勒殿等,飞檐翘角,富丽庄严的庙堂,处于“高翩龙潭,绕漩麟汤”之崖壁的摩崖石刻,更有其观赏品味之处。
1号龛窟
1号龛窟:刻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圆拱形敞口,口宽2.8米,内宽2.5米。高3.5米,深2.2米。龛内原塑主佛释迦牟尼、侍神菩萨已毁,现存文殊、观音、普贤等3尊佛像,系1980年补塑。龛内西侧有坐佛34尊,小佛11尊,石雕菩提树8株;龛顶主佛15尊,小佛12尊,飞鹤4只。龛楣饰竖花纹,上刻有小坐佛7尊,左右角均刻有飞天、均为唐代浮雕。现在大部已残损。
龛外有“唐贞元二十年岁次甲申八月,葵卯三月十五日记”题记一款。可惜的是此碑文大部分字迹已风化。
龛楣饰竖花纹,上刻有小坐佛7尊,左右角均刻有飞天、均为唐代浮雕。
龛楣右侧的飞天形象。
龛楣左侧的飞天形象,已部分损毁。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修复龛窟时,由于损毁严重,我们从远处看着还行,可把镜头拉近了,就可看到临摹勾勒描彩成这个样子,真是令人叹息不已。

龛内左右侧佛像已损毁严重。

现存文殊、观音、普贤等3尊佛像,系1980年补塑。
2号龛窟
2号龛窟:位于1号龛之下1.44米,唐代雕凿,圆拱形,高2.6米,宽2.8米,深2.24米,窟中央刻释迦牟尼主佛一尊,高2.1米,肩宽0.65米,趺坐于三出方形莲台上,两手平放于腿上,着圆领花边僧衣,左肩披袈裟。躯体硕壮,肩臂宽厚,背倚圆形佛光,系圆雕,龛楣饰卷草花纹。龛左侧石壁上有北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年)题记一款,右侧石壁上有明代题记一处,清代题记二处。
清光绪二十一年碑刻“汉卧游亭”(蒲锡恒书)。
龛窟两上角刻有浅浮雕飞天形象。



龛外右下角处有南宋理宗(赵昀)的端平年间(1234-1236)碑刻一处。
沿着山道上山,南去可前往长卿石室——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读书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