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井风景区位于汕头南澳岛云澳镇澳前村的海滩上。相传此处的海滩上共有“龙井”、“虎井”、“马井”三口,三井的位置不同,井口各异,显现的时间也不一样。
宋井既是现今的“马井”,其它二井至今不知所踪,也没有再次显现出来。“宋井”周长3.6米,四周用多层长石条砌成,井水甘甜清爽,常年淡水不息。令人惊奇的是“宋井”距离大海十数米,常被海潮淹没,但退潮之后井水不带咸味,水质保持如初,久藏而不变质,这既是潮汕十八怪之一的“海水淹井水不坏”。
宋井风景区除了蜚声中外的“宋井”景点外,还有“景亭”、“太子楼遗址”等。
据记载,自清末光绪十五年(1889年)以来,只浮出过“马井”、“虎井”,虎井是1969年“7.28”台风时露出来的,其距离马井西南约20米,“龙井”到现在则无影无踪。现在所存者为“马井”,文献记载其有过7次在大浪淘沙中浮现过,离现在最近的一次是1984年秋季,当时的人们采用定标方法使其保留了下来,并修建护台加以保护。
说到“宋井”,就不得不追溯到南宋末年,即公元1276年,元兵南下,南宋王朝到了分崩离析的重要时刻,在撤离京城临安后,宋帝室在元兵不断的挤压下南逃,赵昰在福州被拥立为少帝,元兵破福州,宋帝室不得不从海路南撤,在兵部侍郎陆秀夫、大将张世杰的护佑下南逃到了南澳岛。为了饮用水之需,在澳前村一带挖了三口井,一为“龙井”专供皇帝饮用;一为“虎井”,供大臣饮用;一为“马井”供随行人员与士兵们饮用。
《宋井景区南宋帝室雕塑文》:
南宋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冬,帝室被元军追击,由礼部侍郎陆秀夫、大将张世杰护卫,宋少帝赵昰(9岁)及其弟赵昺(6岁)、以及杨太后等众人,退至南澳岛,并在此驻跸月余。
亘古以来,瀛孤悬大海,偶有舟楫遇风泊此,乃称南澳。虽现代考古追溯,数千年前已有人类活动,然详见诸史书,以南宋帝室转战至此,驻跸逾月,挖井汲水为首记。此后南澳开始移民聚居,猎鱼耕种,尔后设总镇、驻水师,抗倭杀夷,协防台澎,逐成潮汕屏障,闽粤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长河,千载一瞬,躬逢旷史盛世,将南宋君臣在南澳暂尔之一瞬,造塑于此,追思怀念,沧海桑田,思念抚古,读史明志,亦为快事。
南宋景炎元年(1276)十一月,由于元兵的进逼,南宋皇室推至南澳,住跸澳前村,在此筑小楼供少帝赵昰与赵昺暂住。后人称盖楼为“太子楼”,今已废。右侧石刻称太子楼摩崖石刻,因年代久远,石剥字缺,多以为是隐藏金银财宝的纤纬之言,前侧石头像一匹卧马,传说这是赵昰与赵昺乘坐的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