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雷州,雷祖祠当然要去看看。
雷祖祠习惯上人们认为是祭祀雷神的地方,在古代的中国,百姓对打雷的自然现象不是十分了解,因此逐渐演化出一系列的有关传说。
“雷神”的形象是随着年代的不断推移演化而来。《山海关·海内东经》有:“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的描述,后来才渐渐变成尖嘴猴脸的形象,并逐渐被百姓认定接受。
在道教神话中,记载了许多数量的“雷神”,又以最基层的“雷公”,上一层的“雷神”,再上一层的“雷王”循序方式流传着。在道教中级别最高的雷神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在中国人的理念中,雷神是惩罚罪恶之神,人如果做了坏事或违背诺言,就有可能遭五雷轰顶的死法。
传说“雷王”出生在广东省雷州半岛,名叫陈文玉,后来成了神仙。雷州的“雷祖祠”,就是为纪念这位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雷王”陈文玉而建的。陈文玉任职期间,励精图治,使雷州半岛人民安居乐业,对唐王朝亦有“立我边疆,宁找黎庶”之汗马功劳。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他上奏请求改合州为雷州并沿用至今,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陈文玉谢世第四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于雷州城西六里峰为陈文玉立庙,并特降诏敕,大加褒奖:一褒“养晦数十年,恶事非君”;二奖“受父母邦,德政彰明”。
“雷祖祠”位于雷州城西南五里之英榜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旧称“雷岗耸异”,为雷阳八景之一。该祠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雷祖祠”历史悠久,祠内文物古迹十分丰富,有千年石人、乾隆御赐匾额及历代碑刻30余通。历代显宦名流,骚人墨客,游览之余无不留下感人的诗篇。寇准有诗,东坡有赋,丁谓作记,李钢题碑,这些诗赋碑刻历尽人世沧桑至今仍珍藏于祠内,堪称祖国文物之瑰宝。
“雷祖祠”神话传说纷纭,其中“千年石人”就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五代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冠贼符益喜等不输税粮,倡乱骚扰,还煽动民族纠纷,闹得雷州无宁日。钦差都知司马陈襄,带领12只船的兵力,围剿征讨。当时,符益喜等住师庙中,因朝廷官兵不熟悉情况,屡战不胜。后来,陈襄虔祷雷祖,并于庙前张榜招兵。次日复战,陈襄远远望见雷祖陈文玉与汉太尉李广协同阴兵助战,这场战斗果获大胜,但贼首符益喜来晚,并未擒到。至夜,陈襄梦见雷祖对其说:“贼来降我,我已收在庙前,化为石人。”黎明起来,果见四石人跪于庙庭,其中一个人被杀了头。雷州从此得以太平,陈襄等拜谢雷祖,并具疏奏闻朝廷,于开平改元乾化二年后,朝廷命郡官重建雷祖庙宇,建李太尉庙,塑李太尉像,与英山石神列而为三,称“雷祠三殿”。
雷州半岛祭祀的“雷王”,也就是陈文玉,雷人都是叫“雷首官”,他的宝诞日是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八,到了这天家家户户都用水果、糕点、供品祭拜或请来醒狮团、舞龙团、戏班等巡游,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各位博友:
因外出旅游时日,不能及时回访朋友们。见谅!
2019.8.6.中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