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岛是海上女神妈祖的故乡,全球闻名遐迩的妈祖文化发祥地。
湄洲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捷,自古以来就是闽台交往的桥梁。妈祖祖庙位于湄洲岛北部的祖庙山上,是当今世界上3000多座妈祖庙宇的祖庙,是全球2亿多妈祖信众的精神乐园。
妈祖,原名林默(960-987年),又名林默娘,传说她幼读诗书,得道于玄通法师,善于治病救人,勇于拯弱济困。宋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时年28岁的林默娘,在湄洲岛羽化升天。人们为了纪念这个一生行善的渔家姑娘,当年就在她升天的地方立庙奉祀,并亲切地叫她“妈祖”。莆田的林氏后裔则称其为“祖姑”。传说她升天后成了渔民的保护神,因其神功广大,“上为国家保卫转输,下为民生拯救陷弱。”而受到历代统治者所崇敬,不断地加以褒封。随着妈祖地位的不断抬升,湄洲妈祖庙的规模也逐渐扩大。由北宋初年的“通贤神女”庙的仅“落落数椽”,到南宋时已是“参差宫殿奉晴空”的景象了。到了明永乐时郑和还屡奉皇上旨意上岛主持御祭并大修土木,形成了“宫殿凌云”气派非凡的妈祖庙宇建筑群落。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时任闽浙总督姚启圣和后来的平海侯施琅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扩建,妈祖祖庙从此拥有了正殿、偏殿、16座殿堂楼阁,99间斋舍客房的规模,形成了庙宇依山而筑,金碧辉炽,嵯峨壮观的建筑群,俨然似“海上龙宫”一般。


绵延30公里的海岸线,是大自然赐予湄洲岛得天独厚的绚丽风光和自然资源。岛上风光秀丽,蓝天碧海、金沙绿林、青山怪石构成了一幅俊秀多姿的画卷。


巍峨壮观的妈祖祖庙,古人有诗赞曰:“依山凿石起楼台,绝顶登临亦壮哉。且喜峰头堪坐啸,不知海外有飞埃。烟消岛屿千帆集,月照沧溟一镜开。鲸浪渐平寰宇净,此生何幸临蓬莱。”

位于朝天阁右前方的寝殿,站地240平米,又称正殿,现有建筑是在宋雍熙四年创建的妈祖庙的基础上重建的,民国年间再度重修,分前殿、后殿,中有天井。殿虽不大,香火最盛。建筑基本保持明代布局和清代建筑风格,部分为清代构件,由门殿、主殿和两庑组成。
主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的抬梁式结构建筑,不仅沿用了明、清石柱和柱础,还完整的保存了宋代天井。“泽施四海”、“圣迹长兴”的题跋牌匾还有很多。

被妈祖收伏的千里眼、万里耳壁画。

殿旁两侧有“郑和下西洋化险为夷”“施琅平海侯风赐泉”等妈祖显灵故事壁画。
不同时期赞誉妈祖品行的“护国”、“庇民”、“清晏腾欢”牌匾。
妈祖神像两边各站一尊执扇的侍女,司花与司香,是掌管香花和侍候妈祖的玉女。神座上跪着的小神像是妈祖生前收伏的高里鬼。


有“左右相",是掌管文物大事的官员。

两厢神龛里的“水阙仙班十八神”彩塑神像明显的呈宋代风格。。。

殿堂两边的塑像有“五风十雨”,是掌管风雨之神。

两边廊庑供奉的则是“五湖”“四海”“九河”共18员部将,就是所谓的“水阕仙班”神像。

具体“水阙仙班十八将”都有那些?始终说法不一,不过受封的到有四海龙王、浙江宁泼毛竹五水仙、福建莆田兰陂三水神、广东二伏波将军马援和路博德、泉州林巡检、嘉佑、嘉应和晏公。
寝殿里的匾额,《神昭海表》是清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皇帝御笔亲书的,并命福建水师复制三个匾额,分别挂在湄洲妈祖祖庙、台湾台南天后宫及厦门的一个妈祖分灵庙。这里是举行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千年氤氲,长盛不衰。
“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巨浸虽稽天,旗盖俨中流”——宋·刘克庄
站立门旁的神像是为妈祖收发文书的通讯员。


这是电视剧《妈祖》的海报。二十八集电视剧《妈祖》于2012年12月31日正式播出,当时曾轰动了海内外,尤其是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妈祖信众众多的地区。

妈祖的饰演者刘涛,也因此剧的播出而名声鹊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