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神山位于山西盂县城北5公里处。
山中的烈女祠更是因其祭祀柴花公主而名闻三晋大地。
相传后周皇帝年幼,契丹入侵,朝廷派赵匡胤北上御敌,不料发生中途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后周而代之,周世宗之女柴花公主从小性格刚烈,心中十分愤恨,不甘心委身于赵宋政权,于是带着几个随身侍女连夜逃出,最后落身于盂县水神山中,后感复国无望,最终自尽于水仙山抱泉楼一侧的一棵枣树上。柴花公主死后,当地百姓有感于其气节刚烈,纷纷捐钱、捐物,为她在水神山上专建了这座烈女祠。每年农历四月初四,山上都要举行庙会,以祭祀这位可歌可泣的刚烈女子。
寺院周围的水神山,苍松翠柏,奇花异卉瑰丽多姿,春季桃李争妍斗俏,秋时红叶五彩缤纷,山水相映,分外妖娆,素有“林海花浪”、“云天仙宫”、“云海仙阁”之称,实为蜚声遐迩的旅游胜境。


烈女祠古建筑群,因其巧夺天工的雕塑工艺,精美绝伦的壁画艺术而蜚声中外,其迹更因山川秀丽而驰誉三晋。



从山脚拾阶而上,路到尽头有一石壁,上刻民国时县知事王育昌的题诗“向前有别境,转步登云梯”。
几番向上攀登后,来到一石牌坊前,上刻“洞天福地”四个大字。进的石牌坊不远就是山门,上刻“芯珠宫”落款是清咸丰二年七月。两旁的门柱上新帖的对联是:“报国寺存释学甘露,烈女祠化忠烈英魂”。
灵官庙:
相传灵官为唐人王善,曾因为民除害焚烧一江怪,致怪风大作,幸值萨真道人赶到,作法反风灭妖,玉帝欣赏王善疾恶如仇,敢作敢当,便封他为豁洛元帅,赐金印掌监察之职。
殿内所塑灵官高约七尺,威武凶猛,紫红脸膛,额上还有一只眼,三目圆睁,锯齿獠牙,虬须怒张,披甲执鞭,确有镇妖降魔的气魄。
后赞灵官:三眼分明遍观大地;一鞭威武永护南天。


四角高挑出檐、挺拔漂亮的木质牌坊,上书“后周圣母祠”。

遥望高高在上的正殿,还得继续攀登九九八十一级台阶才行。。。


马王殿:一黑一白的牵马神,真不知其唤何大名也。。。



烈女祠的主殿为圣母殿。
圣母殿:始建年代无考,据碑文记载最迟建于金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元、明、清历代多有修葺和增建。
殿内正中供奉着柴花圣母像一尊,高1.5米,端庄慈祥。两旁有宫妇侍女塑像10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圣母殿东侧的五尊圣像与东墙上的壁画。

圣母殿西侧的五尊圣像与西墙上的壁画。


圣母殿东西墙绘有场面宏大的“圣母出巡图”,各色人物众多,人物色彩丰富,形象逼真,是不可多得的古建绘画的历史文化瑰宝。
圣母出巡图局部(一)

圣母出巡图局部(二)
圣母出巡图局部(三)

圣母出巡图局部(四)

圣母出巡图局部(五)

圣母出巡图局部(六)

圣母出巡图局部(七)


抱泉楼
抱泉楼又名梳洗楼,相传为柴花公主对镜梳妆处,楼前石缝处有凸起的枣树根,为柴花公主自缢之处。楼下有泉水深数尺,又名捞儿泉。旧时无子子嗣者常在泉水中捞取石块,求圣母显灵赐子。因梳洗楼座于泉上,故名抱泉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