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当你来到妙高峰,远远望去,园寑的围墙,琉璃瓦的殿堂、楼阁,在苍松翠柏中清晰可见。
虽然人们都说墓地阴气太重,但我还是按照人们的习惯应法,吃饱了肚子,走向墓地。
由于是冬季,进入防火期,禁止登山游览,七王坟也在此列,我们还是说通了配戴放火员红袖箍的大爷、大妈们,踏上了那一百多级台阶。

醇贤亲王奕譞由于是清宣宗道光第七子,其妙高峰园寑又称“七王坟”。醇贤亲王奕譞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二十一日,薨于光绪十六年(1890)十一月二十一日,终年51岁。
据史料记载,奕譞于同治七年,在西郊蔚秀园养病时,到西山响堂庙闲逛。这响堂庙就在妙高峰附近不远,是七王的旧仆、太监王照录、王正光掏钱修建的。走着,走着,就来到了妙高峰山下,但见山山相倚,如笋之箨,如花之瓣,一下子就被眼前的景色所陶醉,也一眼就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后来又会同懂风水的李尧再来勘定,又经萧山、叶秀圃复看,才最终确定。
到他死时,园寑主体工程基本告竣,后又经近两年的收尾及油饰彩画,才最后完成,于光绪十八年四月,特以亲王礼葬于北京西郊妙高峰园寑,庙制,祀典准许用皇帝之礼。
谈起这位当年名声响铛铛的“七王爷”,在道光帝的“龙生九子”中,除了四哥咸丰帝奕詝继承帝位外,在就是六哥恭亲王奕有所建树,就属这位“七王爷”最风光了,在年轻气盛的21岁时与其六兄奕协助其嫂慈禧翦除了肃顺一党,再就是晚年对创建中国海军的贡献了。
正如其孙子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写到“一八九〇年颐和园完工,他也与世长辞了。四年后,他手创的所谓海军惨败于甲午之役。花了几千万两白银所建造的船只,除了颐和园的那个石舫,大概没有再剩下什么了。”
醇贤亲王奕譞不但是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的皇亲重臣,又是在这三朝都得志的“不倒翁”王爷,更深的一层关系,是指他既是慈禧太后的小叔子,又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夫,可见其与慈禧太后的关系非同一般,后又因其次子载湉成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九个皇帝-光绪帝,而亲上加亲。更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其入土后的几年,其五子载沣的长子溥仪,又成为大清朝的末代皇帝,因此在其生前死后所受到的荣崇程度已达到极致。今天在我们看来,可见其在晚清历史地位的显赫。

这是园寑的正门-南大门,门外、门内各有两株高大的油松、白皮松,人们习称为将军松。大门两侧各有一角门。

进入南大门后,是一个院落,原有的五间飨殿今已无存,在飨殿后登上13级台阶进入小门就是七王坟的后寑了,墓地的树木很多,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几十株笔直高大的白皮松,给人一种幽静、森严、肃穆之感。
据多种文献记载,坟地上原有一株过千年的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就有了“百果树下葬王爷,上‘白’与下‘王’,正好组成一个‘皇’字。”后来就有了慈禧太后命人砍伐白果树的种种传说。关于此类传说,应不足为信,理由是从七王得到的荣崇程度,以及后来慈禧太后对它的家族的依赖,都可看出点端霓来,决不会是一般妇人之见。
原想在墓地的周围寻找到那株白果树根的痕迹,但是几经努力还是没有兑现,据说,这株白果树比西山大觉寺中那株号称西山之冠的白果树还大,要是它还生存的话,七王坟的这株才是西山之冠呢!
七王墓地有四个宝顶,位于正中的宝顶合葬着是醇贤亲王奕譞与他的嫡福晋叶赫那拉·婉贞(慈禧太后的妹妹)。叶赫那拉·婉贞,生4子(长子载瀚、次子载湉、三子、四子载洸),其次子就是光绪皇帝。

右侧的一个宝顶是醇贤亲王的第一侧福晋颜扎氏。生1女(长女)。
神道左侧并排的两个宝顶,靠北安葬着是醇贤亲王的二侧福晋刘佳氏,生3子1女(五子载沣、六子载洵、七子载涛、二女),其五子载沣就是第二代醇亲王,载沣的长子溥仪就是宣统皇帝。靠南墙的就是三侧福晋李佳氏,生1女(三女)。

在墓地的南墙300米外还有几个小点的坟,人们俗称的娃娃坟,据说是七王早逝的子女们,应该是嫡福晋叶赫那拉氏所生的一、三、四子与第一侧福晋颜扎氏所生的长女了。在园寑的西北方400米外,应该还有第二代醇亲王,也就是醇亲王奕譞的第五子载沣的预留墓地,但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放弃。
在墓地的北侧,还能看到一组阳宅建筑,有亭台楼阁、假山清池等几层院落,也有房屋数十间。当然,如今这些建筑在做什么?尚不得而知。
上图这样的石碑,共有2块,分别矗立在墓地前的南北两侧,前边的文字还能看清,而碑后的文字已分辨困难了。
位于北侧的是一块御赐碑,上刻有七王王奕譞写的一首七律诗“没受殊恩生拜赐,旁妾几见此哀容。”悼的是慈禧御赐给他的第一侧福晋颜扎氏,上面内容大意是:“钦奉懿旨,颜扎氏追奉侧福晋,敬纪。”“自从选赐,历赐簪珥、衣服、银两、并命人宫禁二次,特赐珠钿蟒袍。死赐白檀梵文牌,命殓时挂胸间,并赐玉佩、荷包各一。连日派中使酹奠凡五次。”可见这是别人所得不到的哀荣。
位于南侧的一块是记述一株叫小青的古松,碑文也是奕譞亲笔所撰,大意是说“在我生圹的东南隅,有两株古松,在金代已成高大乔木,《日下旧闻考》有记载。当地人因为秘魔崖有大、小青龙的神话传说,于是将这两株古松称之为大青、小青,我在这里营建生苦圹时,只剩小青了,虽然已经枯朽‘然老干槎桠,犹存天矫拏云之概’。近年来,这株小青越来越倾斜,随时有被风刮倒的危险。于是在光绪八年三月十七日,我将它伐倒,放在了南墙之外,并把事情的经过刻在石碑上,立于原来松树所在的位置,以表珍惜之意。那株大青,听说被山里一个僧人砍伐盖房子用了,那个人僧人死后,受到尸骨暴露之灾,于是好事之人就附会说是因为砍伐大青遭到的报应,说大青确有灵异什么的”。

《清会典》记载,“妙高峰,醇贤亲王园寑。琉璃花门一,正中飨殿五间,飨殿前抱厦三间,北面燎炉一座,其南大门三间,门外东西厢各三间,围墙周长七十一丈九尺四寸,其碑亭一座。四周各为三间,覆以黄琉璃瓦,恭镌御制碑文”。
在从整个园寑阴阳宅清廷派驻的管理人员分布来看,“内务府主事副内管领各一人,尚茶副、尚膳副各一人,礼部主事一人,读祝官二人,赞礼郞三人,笔帖士二人,工部主事一人,八旗翼领一人,防御七人骁骑校一人,领催、披甲四十人。”可见其当初庞大的管理机构与清廷的重视。
上图是其南大门三间。

进到南大门后,但见高大的白皮松。

耸立的油松与北厢房三间。(南厢房50年代被拆毁,留有遗迹)

据《日下旧闻考》记载,此地唐代称法云寺,到金代为西山八院之一的“香水院”。“过金山口二十里,一石山,小峰屏簇,如笋张箨。峰之尊者曰妙高峰。峰下法云寺。寺有双泉鸣于左右,寺门内为方塘,殿倚石,石根两泉源出焉。西泉出经茶灶绕中霤,东泉出经香积厨绕外垣,汇于方塘,所谓香水也。金章宗设八院游览,此其一院。草际断碑香水院三字尚存”。自七王坟建成后,二泉从园寑东、西的两侧流出,簇拥着醇贤亲王园寑,使得风水之胜境更加彰显,故有“龙口之珠”的美誉。

醇贤亲王奕譞一生中之所以能在错纵复杂的咸丰、同治、光绪三朝中得以重用和信任,永葆政治生命不落,自有他的高明之处,我们当今在他给其子孙留下的遗墨中能看到这样警句,“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财也小,产也小,后来子孙祸也小,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此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
醇贤亲王奕譞其孙溥杰曾写到;“我的祖父把自己寅畏小心的事实经常显示出来给人看,尤其是在政治的全盘透视上,也有极锐敏的嗅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醇亲王的深谋远见,正是本着歉恭与谨慎,殚精竭力,恪守职责,为自已的政治生命的延续,也为自己的后代得到重用铺平了道路。

醇贤亲王园寑,它的规制是按照亲王园寑所建,但因奕譞“皇帝本生考”的特殊地位,其规制又比其它亲王为高。增设了琉璃花门一座,五间享堂前增抱厦三间。尤其是碑亭,更是改变了一般亲王用绿琉璃瓦盖顶的规制,使用了代表皇家最高标志的黄色琉璃瓦。

碑亭内所立石碑碑文,更是由德宗载湉亲自撰写,成为清朝亲王园寑不多的特殊一例。

功德碑亭后,倒卧着一株二级油松,依然充满生机,成为七王坟又一景观。

如今的妙高峰七王坟,已经成为京郊的一处重要风景,是人们寻古览胜的好地方!正如七王奕譞生前曾赞美的妙高峰一样,“层嶂巍峨,丛林秀美,遍山流水潺湲,其源澄澈如镜”也!
加载中,请稍候......